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人才管理

陈春花:协同管理的挑战不在技能,在于心性

2020-04-09 6581 19 0 0 来源: 春暖花开

导读:2020年的春天,人们忽然懂得在线化、数字化是个必选项。管理者如何引领组织具有数字化能力,并在协同中获取系统整合效率?4月7日,陈春花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与思爱普SAP联合主办的“CXO数字化行动力系列活动”,第一场CXO云端对话“引领与协同,在变化中持续新生”中,分享了管理者如何引领与协同,在变化中持续新生。


文章要点:


1. 数字化的本质特征

连接大于拥有

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

所有变化是由变化的速度带来的冲击


2. 组织管理创新实践的三个判断和一个结论

判断一 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的确跟以往大不一样

判断二 组织效率底层逻辑改变

判断三 组织管理新旧逻辑转换的基本假设

结论 组织管理由“分”到“合”演进,以获得系统整体效率最大化


3. 管理者需要为协同效应做出改变

管理层对协同管理行为的影响

卓有成效的协同管理者的特征

卓有成效的协同管理者行为的培养


4. 改变从自己开始

致力于消除复杂性、创新客户体验

致力于系统整体效率、成为伙伴


以下为演讲全文内容: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数字化进程中,管理者需要接受或者调整的一些管理行为和管理效果。


以前很多人认为数字化是一部分企业、一部分领域需要的技术能力,还有一些行业和领域不着急应用数字化,但这次非常特殊的疫情危机让我们突然明白,在线化、数字化是个必选项,会对每一个组织管理行为和组织效率带来很大的变化。


01 数字化的本质


我想跟各位先分享我们怎么理解数字化的本质。这个研究我持续了很久,我一直试图让大家理解到底什么叫数字化,因为这个概念现在变得非常时髦,但实际上很多人还是没有非常深入地去理解它。


数字化最初是一个技术概念,即把模拟信号转化成二进制代码,这一概念已经存在很久。今天讨论数字化的时候,它是指通过“连接”实现的各种技术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把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中重建。事实上,我们讨论数字化的时候已不再是技术层面的概念,而是指重构现实世界成为数字世界。


如果这样去理解数字化定义,我们就很明确地知道它有三个非常独特的特征,我把它定义为本质特征。


第一,连接大于拥有。我是个特别喜欢书的人,我去任何一个地方要住一段时间的时候,我第一件事是买一个书架放很多书,让我随时随地去看它。以前没有数字技术的时候,你必须拥有这本书才可以看到它,但今天你会发现当我们拥有数字技术的时候,你不需要拥有任何一本书,你只需要跟它发生连接就可以看得到。从我自己喜欢看书这个角度去理解,你就会发现在线连接远大过于你拥有任何一样东西。


第二,数字孪生,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是同时存在,而且是完全融合的。早期一段时间关于虚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争论得非常厉害。互联网下半场,我们慢慢理解了什么是数字化,就会发现虚体经济和实体经济一定是孪生而且会融合的,所以虚实冲击这件事就渐渐没人讨论了。


第三,所有变化不是变化本身,而是变化的速度带来的冲击。这个特征非常独特,虚拟的世界可以把过去或者未来在当下呈现出来,时间价值变了,不是从过去到未来,它可以瞬间让所有东西在这一刻发生。我们在认知上习惯了从过去到现在的经验传递,现在突然发现遇到事情没有任何经验可以遵循,这恰恰也是数字化所具有的特征。


这三个本质特征意味着企业和它的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方式也变了。我们过去都认为技术是最重要的,现在也认为技术驱动企业成长和价值变化。当我们看到2010年和2019年全球市值TOP10 公司变迁的时候,你会发现2019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都是价值网络构建者,而不仅仅是技术驱动的平台型企业。


02 组织管理创新实践的三个判断和一个结论


我从2012年起专注研究数字驱动组织的创新实践,集中研究了23家企业,持续地看它们在数字驱动下管理创新的变化。我确实发现有一些根本的改变,并以此得出了三个判断和一个结论。


1.判断一,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的确跟以往大不一样


以往是工业时代,工业革命带来整体效率的提升,但是数字化时代完全跟以往不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个体,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改变


今天个体价值崛起,不太受外部的约束,流动性和自主性变得非常普遍。如果你看任何一个职业数据,你会发现个体流动性比想象高得多,这些改变意味着组织和个体间的关系变了。


(2)强链接,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由内部转向外部


外部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变得更加巨大。正如当下,不管企业有多大能力,我们都陷在疫情危机中,这是巨大的外部影响因素。没有人能够离开跟外部的关联,而且这种关联是强链接。以前把组织内部影响绩效的因素都做好,就很笃定是一个好企业,但今天不能这么笃定,因为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已经移到外部。


(3)不确定性,技术创新及其普及的速度加快


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叠加速度,已经非常明确。


(4)似水一样,组织不再具有“稳态”结构


我们要求组织拥有像水一样的属性,就不能再追求完全稳定的状态或者非常稳定的结构。


(5)共生态,致力于共创价值生长空间


    

2.判断二,组织效率底层逻辑改变


组织管理的核心是获取最佳效率,它要解决四对关系,个人跟目标、个人跟组织、组织跟变化、组织跟环境的关系。在解决这些关系的时候,要获取效率最大化,而效率由何而来的底层逻辑变了,我有以下四个观点。


(1)基本观点一:企业必须是个整体


以前有些企业说我战略比较好,虽然其他弱一点,我们会认为你有某一项能力特别强,因而可以在市场中有自己的空间。当你来到数字化时代,你某一方面特别强并不能让你在市场中具有比较好的位置,必须整体都强,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放在大的结构系统中,让整个产业、整个价值网产生效率。


(2)基本观点二:效率来源于协同而非分工


组织在强链接里需要共生态,影响绩效的因素转到外部。你会发现内部分得越清楚、越刚性,应对外部动态就会越慢。所以核心在于你能不能在内部重组协同,使效率更高。


(3)基本观点三:共生是未来组织进化的基本逻辑


你不能用竞争逻辑去看,你一定是共生的,疫情之下大家更加明白这个概念。


(4)基本观点四:价值网络成员彼此互为主体 


在所有价值网络中,每个成员都是主体,不仅仅谁是谁的供应商,谁是主体,谁是客体。


    

3.判断三,组织管理新旧逻辑转换的基本假设


这个基本假设我称之为四个基本原理。


(1)原理一:组织内和组织间协同成为效率的重要来源


我们一定要记住,今天的组织要的是系统整合效率,不仅仅是自己的效率。你独立把自己做好还不行,必须把自己和外部做整合,获得系统整体效率。


(2)原理二:内外分享机制是确立边界重塑的保障


建立系统整合,很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内外分享机制,这样也可以保证你不断调整边界,确定更多人愿意跟你合作的机制。如何让人能够不断跟你合作,很大原因在于跟你合作有共生的价值。


(3)原理三:企业要建立基于契约的信任体系


我们今天之所以看到很多企业没有办法很好地发展,很大原因是缺失信任。如果你不诚信,你所有的发展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讨论企业发展的时候,核心在于必须建立契约信任体系,帮助我们跟外部网络去做高度联接,去建立有效的价值网。


(4)原理四:从“竞争逻辑”到“共生逻辑”的战略认知转变


我们讨论这个概念,最核心的在于能否真正理解,今天并不是哪个人独立存活下来,它必须是一个完全共生的概念。我们都知道组织是服务于战略的,当战略顶层逻辑变的时候,战略能不能实施其实取决于组织能不能支撑战略。



4.一个结论


根据数字化来临之后,组织管理创新实践引出的三个判断,我下了一个结论:组织管理由“分”到“合”演进,以获得系统整体效率最大化。


一百年来组织管理最重要的三个经典理论,从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开始。泰勒通过研究得到一个结论,分工带来劳动效率最大化。


因为不断分工,使人变成了机器,让人受到了伤害,所以有了马克斯·韦伯和亨利·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了组织结构和分层制,不同层级管理者承担不同责任和权力。这就是分权带来组织效率最大化。


当我们得到劳动效率和组织效率后,又有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要让人的努力和付出跟他所创造的价值直接挂钩,你就要给他培训、能力、岗位、机会,最后能够跟他分享价值。它的核心是分利,即分利让人的效率最大化。


这三个标志性的经典理论合起来,就是责权利对等。然而今天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从内部移到外部,组织内的人在不断流动,所以你会发现动态的外部环境使得刚性分工和分权成为组织的障碍。分工、分权、分利这套系统是组织内的效率,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如果我们要整合组织内外的效率,我们要协同,不再是“分”,而是“合”了。



03 管理者需要为协同效应做出改变


我们从“分”到“合”的过程中,获得系统整合效率,核心在于获得协同效应,管理者必须做出改变。为此我写了一本书叫《协同》,告诉大家必须做出哪些改变。


我自己非常认同巴纳德界定的“经理人的三项职责”。


第一,提出和界定目的。作为经理人,你要告诉大家做任何一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第二,发挥促进作用以获得必要的努力。让大家因为你真正发挥努力,能够为整个公司的目标绩效和之前界定的目的贡献价值。


第三,构建一套沟通系统。


所以从巴纳德的定义来说,经理人的职责重在维持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协作努力的体系。今天这个体系更加庞大和复杂,因为你要维系内部和外部间的协作。


1.管理层对协同管理行为的影响

我们沿着经理人的职能告诉各位,管理层对协同行为的影响至少涵盖以下四方面。


(1)管理层的主要假设 


首先,你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詹姆斯·柯林斯在《选择成为卓越》一书提到,选择成为卓越的企业,管理层要有10倍领先的领导力,其最重要的特征是高度自律,自己要有明确价值取向。


第二,构建合理的沟通体系,促进必要的努力。要相信,你并不是要求别人为你服务,而是大家为共同的目标服务。


第三,有效的激励促进协同行为。激励本身被定义为一系列引导人们以特定方式行事的管理活动。如果你想让大家协同,你的激励设计必须是导向协同的。


(2)管理层的价值观


价值观为什么特别重要,因为它是你的持续承诺,它会让大家知道整个公司的取向和定位是什么。


阿里巴巴发布的“新六脉神剑”一直沿用非常明确的价值观“因为信任,所以简单”。我们很羡慕阿里巴巴的管理体系,无论是授权、创新和不同尝试都是源于它有价值观做底层,所以它可以很简单。我们不能在管理中很明确地做协同和调整,可能跟你的价值观没有树立这种信任有关系。


价值观起作用的时候,你还要相信“利他导向”。稻盛和夫带领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他总体有一个最重要的价值观在引领,就是“利他哲学”。


构建协同行为,你在价值观上是不是利他、信任、持续承诺,这是对管理层很重要的要求。


(3)管理层的有效沟通


我们很清楚沟通是一种润滑剂、黏合剂和催化剂。


我们和内部员工沟通,要能够让他真正感觉到你和他之间是共同在奋斗,而不是层级关系或者你离他很远。我们做企业调研的时候,最深的感受是员工需要管理者的时候,管理者是不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让他协同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看沟通对外部成员的影响,你可不可以通过沟通让大家建立信任、了解,然后彼此合作。


(4)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我对沈石溪先生《斑羚飞渡》的故事印象特别深,当时看的时候非常震动。斑羚被猎人赶到悬崖边,和对面山谷大概有6米的距离,但斑羚能飞的最大距离是5米,所以它们是没有希望逃脱的。


然而惊人的一幕出现了,领头羊快速把斑羚分成两队,一队是年轻幼小的,一队是老年的。年轻斑羚看到老年斑羚缺,就默默移过去,变成两队数量是一致的。最后一对一往对面山谷飞,飞到空中的时候老斑羚把自己作为垫脚垫,垫到小斑羚脚上,用力推它,小斑羚就能飞到对岸去,然后老斑羚摔下悬崖。他们用一代生命延续了这个族群。


这个故事给我极大的触动,你真正理解管理者职能的时候,你要理解局部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否则就没办法讨论协同的概念。


华为曾经有过一次非常大的内部讨论,关于部门墙要不要打碎的问题。经过讨论,华为形成了内部组织文化,“保证瞎子也能共同拼出一头真正的大象”。这就是我们觉得它18万人像一个人的原因。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要非常清楚地知道,局部利益对系统利益是有伤害的,或者说局部利益是系统利益的异化。只有真正的系统利益才可以贡献整个组织的目标。


2.养成卓有成效的协同管理行为


让协同变成一种可能,要求你养成卓有成效的协同管理行为。


(1)卓有成效协同管理者特征


我研究了非常多在协同中取得绩效、引领组织具有数字化能力的管理者,他们的共同特征表现为下面5点。


行动导向,他很明确通过行动建立信任。


注重结果,他会帮助每一个成员取得成效,不是简单分工、简单指令。


愿意聆听,他总是能够从外部获得建议。


致力增长,他具有增长型思维模型,鼓励人们不断去尝试,而不是拘泥于不犯错。

懂得欣赏,“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他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不断支持别人的成长。


(2)卓有成效协同管理行为培养

    

在协同管理的行为培养上,我也给大家4个要求。


灰度管理。这是任正非的观点,你要有能力协调并包容各种矛盾,不能只是非黑即白。


授权信任只有真正授权信任的时候组织系统才会有效率。


激励激活Google“20%时间制”,可以拿出20%的时间不做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你可以做你愿意做的其他事情。


技术平台当大家能够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可能性的时候,才会真正形成协同的概念。


04 改变从自己开始


以上是协同管理者要做的东西,最难的其实是管理者自己,改变从自己开始。


面向未来,领导者一定要做出正确的决定:致力于消除复杂性、创新客户体验;致力于系统整体效率、成为伙伴。所以最有效的管理者是不断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不是关心自己是不是正确,而是如何服务于公司业务、服务于公司客户。


坦白讲在数字化进程中,我被很多人问到底有什么方法、到底有什么技术能解决。我研究到最后发现,对于管理者来讲,最大的挑战不是技能而是心性的问题。你要真心愿意去理解、帮助别人,去利他、欣赏、接受,你才真正能够获得系统整体最大效率,这也是数字化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作者:陈春花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