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人才管理

企业管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挑战和机遇?——疫情篇

2020-02-05 6206 19 0 0 来源: 北大纵横

疫情催动移动办公协同诉求升级,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对于员工的管理,到底如何能做到“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呢?移动办公协同背景下,未来商战企业的竞争核心会发生什么变化?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华夏儿女的每一颗心,每天的确诊病例数量、疑似病例数量、治愈出院人员数量、死亡人员数量等等数据每一个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病毒的高传染性不断给我们的公共管理提出挑战。先是封城、封村,再是购买火车票要提供真实的手机号码,从管理的角度上来看,是从静态人员管理向动态人员管理的转变。作为管理咨询的一名老兵,不禁思索,这种突如其来的公共事件,对我们的企业管理提出哪些挑战?我们如何去应对?对企业发展又有什么机遇?做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与大家分享,欢迎交流。

从人员管理的维度来看,企业和军队一样是一个组织。其对人员的要求异曲同工,也就是我们那句口号“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那么“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高要求对于企业的管理有什么影响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如何满足“招之能来”?


第一,企业办公信息化水平会持续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应该达到移动办公水平,确保员工随时随地可以开展自己的工作。疫情当前,按照政府要求大部分企业的春节长假延期,但是部分疫情严重地区,员工还是无法按时返回工作岗位。大部分员工是因为物理距离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企业信息化实现移动办公后,这部分员工可随时上岗办公。


第二,企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会加速提升。一些生产车间严重依靠体力劳动完成的工作,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加之疫情的催化,会加速人工智能的应用。

如何满足“来之能战”?


第一,移动办公系统解决方案亟待商业化提供商。能够远程联系并不代表能远程协同开展工作。毫无疑问,远程协同开展工作对于移动办公的软硬件要求更高,要求网络信息交互实时传输,零延时;企业自用服务器的承载能力还要足够强。移动办公终端现有的PC技术完全可以满足,服务器的硬件也不是问题,相信5G技术商用后网络的支撑问题也不大,现在亟需的就是一整套的与企业规模、业务相适应的软硬件及网络技术组成的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就是商机,谁能给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远程协同办公解决方案,谁就是本次疫情的获益者。


第二,员工对移动办公软硬件的应用能力亟待加强。从笔者多年咨询的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传统行业的员工因其行业特性、工作环境封闭、年龄、企业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导致员工普遍对自动化办公的技能掌握不够,Office办公软件不说,甚至个别企业还存在纸质办公为情形。在移动办公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形下,员工对移动办公软硬件的应用水平应该会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整个过程一定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过程。

如何满足“战之必胜”?


第一,企业获取优质人力资本的能力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通过移动协作办公,企业竞争的本质还是人才的竞争。毫无以为,在能力所及范围内,能够获取到最优质的人力资本的企业在商战中胜算更大。企业获取优质人力资本的渠道有内部培养和外部整合。外部整合已经有企业走在前列,内部培养工作还没做好的企业,在移动协同办公马上到来的明天,优质人力资本的获取一定是个难过的砍儿。


第二,企业对突发事件应对的系统协调能力亟待健全和加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应有一定的应对能力,这背后有资金的储备、战略的调整、经营策略的调整以及对变化的预判及预案的制定及执行。企业是一个组织,人也是一个组织,遇到突发事件,理论上的反映逻辑都应该是相似的。以人手指突遇灼伤为示例,本能的反映是抽回手指、甩胳膊、吹伤口、必要时还要伴随步伐的后退以便远离危险源。企业遇到突发事件也是需要由一系列的内部调整动作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战略调整、研发调整、采购调整、生产调整、销售调整、质量安全调整、人力资源调整等,当然具体调整的范围、力度、幅度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历史上每一次疫情都会让生物物种得以进化,并具备更强的免疫力。作为社会重要组成的组织形式——公司,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呢?


作者:刘钢涛,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