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人才管理

员工提离职,批准之后,老板最应该干嘛?

2019-09-04 6570 21 0 0 来源: 甄才C8HR


作为老板,有开人的权利,也有被人开的“义务”。


为了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无论是企业辞退员工,还是员工提离职,都需要一个理由,作为给另一方的解释说明。


至于这个理由的合理性以及真实性,并没有做过多的限制。正因如此,企业或者员工经常能听到一些极具特色的理由。可摆在明面上说出来的和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否一致,就需要进行辨别了。

员工知道为什么被辞退,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老板了解员工为什么离职,可针对性进行调整,优化组织架构或规章制度等。

了解表面理由背后的意义,对双方都大有裨益。


01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年4月14日,一封10字辞职信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心理教师,在任职11年事业正是顺风顺水的时候,提交了一封无比任性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被网友评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



理由虽任性,却得到了领导的批准。据媒体后续报道,当事人后来确实去看世界了。至于未来的生活,她表示没有规划,辞职的决定也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梦想”。


或许遇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停留下来,开间客栈;也可能继续走走,甚至可能再当回老师。她笑着说到“一切皆有可能”。


“想看世界”就离职,有网友表示“同想”,无奈没钱没时间。如果你是领导,或是你的公司中有员工有这种想法,你会同意吗?


如果抛开时间金钱的限制,想必公司里一半以上的人会有同样“看世界”的想法。这就告诉企业老板,除了招人,也要学会留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

如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随着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理和温饱问题已经得到极大满足,甚至超过。一旦底层需求被满足,人在社会中就会追求更高阶的需求,比如精神层面。


现实情况是,在追求利益和价值时,无论是公司这个大体制,还是老板个人,都容易忽视公司主体下每一个员工需要的“呼吸空间”。


“呼吸空间”换种说法是指每个人的动机。


动机——在心理学的认知理论中,被认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作为汉语解释是指引发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


不论是心理学解释还是汉语直译,都表明动机直接影响一个人做出某种决定,产生某种想法,付诸某种行动的直接导火索。



辞职行为,与员工的动机脱不了干系。


02

人员流动成常态,结果可能入不敷出


公司就没有不在“人”上面花费成本的。


至于这个成本或多或少,就要看企业人才管理方面做得是否到位。如果人员流动过大,甚至影响公司的业务收益和经营状况 。


企业人员流动的根源在两个方面,一是招聘,二是管理。


招聘把控的是源头。


企业就像是泉水,如果水源不把控好,不仅无法引进水质有保障的活水,还可能坏了一弯碧泉。


要说招聘,但凡是个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是老生常谈的工作。招聘看似稀疏平常,却最容易出问题。


招聘信息发了一遍又一遍,挂上网很久却没动静;

主动咨询岗位信息的人少之又少,没得挑;

简历收了,面试也面了,可没有中意的;

不是学历不达标,就是毫无工作经验,不敢录用……


招聘问题,总结起来其实就六个字招不到人,招不好人”


招不到人的情况比较少见,企业招聘常见问题还是招不好人。所谓招不好,是指录用的人或是能力不达标,或是与企业不相容,或是待不长久。


若能做到精准招聘,这些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精准自然是做不到100%不出纰漏,但至少能降低因为招聘反复,而产生的各种成本。



企业招人,就如同男女找对象。首先要清楚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其次要了解候选人是什么样,如果标准刚好契合,自然能好好相处。


轮到企业这,无非就是弄清楚岗位的招聘标准,了解应聘者的能力、性格等,二者能匹配上,实现“精准招聘”就不难了。


管理是后期维护。


人招进来了,公司依然不能松懈,首先需要考察新员工是不是如招聘结果一样真的适合岗位,其次就是要费心培养,并留住人。


公司发展就像是盖高楼,除了根基要打稳,盖高楼的人也要选好,否则一不小心就成了豆腐渣工程,中看不中用。


随着新人入职的时间越久,越能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


如薪酬发放机制、考勤制度、晋升流程和机制、加班情况、激励制度、考核情况等,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员工离职的隐性理由。


而老员工,对于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发展状态和可能性更是有清楚的认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要的和公司能给的出现了偏颇,离职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员工一旦进入公司,能不能留住就看管理的本事了。管理,管的是人,理的却是事。


管理员工可不是管理幼儿园小朋友,让他老实做好,手背后就行。


既要让员工能积极进取为公司创造价值,还要让员工心服口服,认同公司的决定,服从公司的制度。



这些靠蛮力是没有成效的,毕竟公司不是军队,员工不需要绝对的服从命令,听指挥。既然来不了硬的,那就只能来软的了。


制度,是管人的妙招。要理清楚每一项制度,让员工信服、认可是需要有依据的,不是老板或者HR拍拍脑袋就擅自决定的事情。


这时候员工的动机组成、价值观表现等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员工们的动机以及公司想要达到的管理效果,从中权衡制定的激励制度、考勤等,既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也能让制度能高效且有效的实施。


相同的岗位,市场上能给到的薪酬差不多的情况下,员工更愿意留在一个让他高度认可、价值观共融且能满足他动机趋向的公司里。



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给予精神依托,企业想留不住人也很难。


都说强扭的瓜不甜,这强留的人也做不成事。


如果出现个别员工不能服从公司规定,破坏公司既有的文化和氛围,老板们也无需碍于面子、手下留情,早点辞退,以免打破企业原本已经形成的良好状态。


优秀的,有希望的企业要主动出击,留住人才;可一旦某个员工明显不合群,那早点劝退,对于企业和个人双方都有好处。


而在企业发展进程中,面对人员流动,老板除了签下【同意】、【批准】等字眼之外,应该逐渐从离职人员的理由中,看出他们的真正意图,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制度,以免错失更多的有用之人。


不能不留,也不能强留。

一来一走一留之间,企业慢慢积淀人才。



马云谈创业之——永远要把对手想得非常强大,哪怕非常弱小,你也要把他想得非常强大。

创业,我们都在路上!
共勉!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