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人才管理

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胜任力、选拔和培养

2019-05-14 7334 24 0 0 来源: 诺姆四达集团

导言: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事的是高端服务,集中了一批有智慧的人,我们要共同拓展。有专家说,人才服务公司最缺人才。那么,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如果培养行业人才?诺姆四达创始人、董事长苏永华先生将为我们带来《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胜任力、选拔和培养》的演讲。他的客户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10。他将从测评的视角分享一些领先的和创新的观念。


苏永华:感谢秘书长、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做分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不少大型企业,也开始走向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于是企业自身的人才管理问题开始凸显了。作为一家咨询公司,我们不仅做测评,帮助客户选人,而且帮助企业做人才培养,专注激发人才潜力。我们在为大量企业服务的实践中,发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存在三大痛点:


        一、人力成本控制困难。新政下有许多方法来帮助企业解决人力成本控制的问题。现在税率虽然下降了,但企业的工资水平是逐年提高的。如何控制企业的人力成本,这是令许多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


二、高质量人才匮乏。每一个企业都一定还缺更优秀的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企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一定需要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支撑。人才服务行业在进行招聘服务、猎头服务时,能解决一部分高质量人才短缺的问题,但是从企业自身来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仍是很大的痛点。


三、人才活力不足。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大多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面临四大问题:(1)活力不足;(2)动力不足;(3)能力不足;(4)凝聚力不足。现如今,企业人力资源存量多,学历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人才的创造力、贡献力并没有明显提升,这是企业管理中所面临的一大通点。


当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人才是第一资源,有很多企业加入“抢人大战”,每年都为争抢211、985的高校生打破头,认为只要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人才抢过来就能打赢人才战。但大量的事实证明不完全正确,企业的痛点依然存在,所以,我们提出以下人才观以应对和解决企业面临的痛点。


一、人才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人才管理才是核心竞争力。


企业可以招聘进来很多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但他们不一定能创造很高的价值。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新形势下,企业真正的竞争是人才管理的竞争。只有人才管理做得好,人才才能发挥作用,人才管理才是真正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人人是人才,人人想成才,人人能成才,人人尽其才。


人人是人才,意味着要打破片面人才观,树立全面人才观念,全面科学地理解人才概念。人人想成才,意味着要在标准用工形式下,做好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要察人于未显之际,用人于未起之时。人人能成才,人人尽其才,意味着要创新管理体制和模式,努力形成竞争有序、活力迸发的发展态势。


   三、要做好人才管理,就必须要有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


无论是做何种管理工作,都需要评价,人才管理更是如此,并且人才评价的难度更高。人才管理是核心竞争力,而要做好人才管理,就必须要把人才评价这件事做好。


我从事人才服务行业已经三十几年,我们公司也已成立二十一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和实践如何更好地做人才评价工作。所以,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在人才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早先,我们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是看学历、工作经验、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如今普遍的一种现象是有些人学历高,工作经验也不错,但去到企业后却不出活。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觉得要重新审视人才评价,经过研究,我们提出了全面人才评价的理论和思想,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


 

一、全面素质评价

要进行全面人才评价,素质评价是基础。例如,对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人才队伍。那么,究竟是什么是高素质?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是对干部评价的基础和重点。


二、全面行为评价

一个高素质的人进入到组织后,需要考察他的工作表现、生活表现、忠诚行为等。因此,通过全面行为评价,我们就能看出他的具体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


三、全面绩效评价

     有了高素质和好的行为表现,最后还要看结果。现在绩效评价的核心思想是KPI,也即关键绩效指标,而这些关键绩效指标主要用的是财务指标。对于某些岗位、行业和组织而言,KPI很难量化,因此,我们提出了全面绩效评价的概念。


    综上,我们认为,对于一个人的评价,要从三个纬度:素质、行为、绩效进行评价,才是一个全面的评价。


下面重点介绍素质评价:



这是一个素质评价模型,把一个人的素质分成三个方面,:能力(Ability)、个性(Personality)、动力(Motivition)。所以,简称APM模型。考察一个人的素质如何,要从这三方面着手。


在以往的经验中,人们通常关注了冰山上面的一点,例如,基本的智商、经验、知识。最近几年,关于性格对工作绩效到底有没有影响有很多争论。我们认为,性格没有价值判断的标准,但是性格是与岗位“合不合”的关键,因此,性格对实际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具体的操作岗位具有较大的影响。对于中高层级的岗位,动力层面的影响对绩效、工作投入度、奉献度更大。所以,我们建议,对人才进行素质评价的时候,要从这三方面全面评价。现在大多数企业,包括一些人才测评行业,就是做性格测试,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全面的。


把模型更细化,可以把能力分成专业能力、基础工作能力、基本潜能、个性、工作价值观,分层次、分类别做素质判断。这是我们经过20多年研究,得出的模型结构。



接下来,重点以销售、顾问、管理人员、客服等四类岗位来介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如何使用这套理论和工具。


第一类:销售岗位


销售岗位是一个组织中的龙头。如果销售人才质量差,组织发展肯定是受很大影响的。所以如何选拔高潜力的高素质销售人员显得至关重要。高素质的销售人员核心要求有:客户导向、沟通说服、利益驱动和抗压耐挫这四个方面。通过面试的方式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并不能以较快的速度精准地作出判断。所以,我们提供了一个测评工具,用这个模型可以助力快速甄选出有销售潜质的人才。



第二类:顾问岗位


不管是职业顾问还是管理顾问,都需要做到专业。企业可以做到对顾问专业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培养、培训。那么,在选拔有潜力的顾问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高效执行,团队合作,人际沟通,成就导向。这一套标准和模型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顾问的选拔和培养问题。


 

第三类:管理人员岗


       一个组织,哪怕是一个小团队,都需要有优秀的管理者带好团队,创造业绩。除了个人自由职业者,一个两至三人的工作室都是一个小团队,这都需要一个好的leader。一个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具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力,第二要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第三,要有较强的执行推动能力,第四,要勇担责任,敢于担当。


 

近年来,我们做过许多关于管理人员的项目,合作对象有组织部、央企、事业单位等,因此,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也特别关注。我曾为一家央企做过课题项目评委,在全国申报的50多个项目中,第一大类是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大型组织,尤其是国有体系最关注此方面的问题。2018年中央政治局还专门召开会议,强调要大力选拔新时代的年轻入职干部。


第二大类是干部的考核,尤其是绩效考核。如何评价一个干部,是国企和央企最关注的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第三大类是干部培训问题。综上,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干部的综合绩效考评、干部培训是央企关注的重点。


2013年,我们承接了中组部考试中心的管理潜力选拔项目,主要是选拔年轻的后备干部。针对这个课题,我提出了管理潜力的6个要素,分别是抓重点、结果导向、发现规律、突破常规、全局观、创设沟通平台。



这些是管理潜力关键指标,供大家在管理实践以及选拔管理人员时参考。

   

第四类:客服岗位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专门从事服务的行业,客服人员的选拔也很重要。客服人员的素质和要求有四个方面:服务意识,沟通能力,责任意识,严谨合规。




 

这个模型分为三个阶段,是从能力定位,能力提升到能力成果的评估,能力提升阶段分为问题线,课程线、教练线、多元线,这在很多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是综合的培养方式,而不是简单的上一门课。


人力资源行业人才队伍的培养需要一套精准的培养体系,而不是“大锅饭”的方式,一定要精准识别人才,有效提升人才的潜力,取长补短。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大家培养人才提供思路,提供的产品能为大家在选拔和培养行业人才时发挥作用,谢谢大家。

正文完

作者:苏永华博士

苏永华博士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后,诺姆四达集团董事长、总裁,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特聘专家,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项目发展评审专家,广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心理学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