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薪酬福利

这16个关键环节,3个方法论让薪酬设计很简单!

2023-04-21 395 0 0 0 来源: 猎聘人才官

如果你的公司没有薪酬体系...

如果你们公司有薪酬体系,但没有合适的调薪机制...

如果你的公司没有人岗匹配...


那么,今天的内容将会帮助你解决上述困惑,重点解读如何让薪酬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被大家拥护。


▌薪酬体系的5个层次 


我们经常谈的薪酬体系包含5个层次,从短期激励到长期激励分别为福利、工资、奖金、利润、股份。


在这里,大家可以自查以下几个问题:


● 思考你的公司薪酬体系有没有5个层次,缺哪1个层次?应该补哪1个层次?


● 如果这些层次在你的公司都有,那效果如何?员工的士气好不好?公司业绩的发展快不快?人均产出大不大?从这几个角度判断公司的薪酬分配体系的效果。


总之,如果想做薪酬体系一定要先诊断。


▌薪酬设计六个阶段16个关键环节  


阶段1,诊断与启动,调研与诊断,召开启动会;


阶段2,组织优化与定岗,组织结构优化与部门职责界定,部门定岗、定编及岗位说明书撰写;


阶段3,岗位价值评估,岗位价值评估办法设计,岗位价值评估与等级划分;


阶段4,薪酬设计,薪酬数据调查与薪酬策略制定,薪酬等级结构设计,薪酬构成设计,薪酬制度设计;


阶段5,胜任度评审,专业序列划分与专业委员会设置,专业序列胜任度标准撰写与评审,胜任度制度设计,员工胜任度评审;


阶段6,薪酬落地,薪酬方案测算与汇报,宣讲与落地;


▌ 薪酬设计的三个重要方法论


● 岗位价值评估

● 胜任度评估

● 行业薪酬数据


薪酬体系建设Tips:方法是科学的,流程是公平的,结果是相对合理的。


薪酬落地最后能不能合理,主要受前面两个环节约束,所以很多企业设计不能落地,是因为在这个方面欠缺。


▌ 岗位价值评估九步法


企业衡量岗位内部价值的科学方法。岗位评估要素,也称为付酬因素,指企业认为应当并愿意为岗位支付报酬的因素,也反映了企业对岗位的要求。


付酬因素背后的逻辑体现了公司的付酬价值观,所以很多公司的评估方法是不能照搬照用的,要选择和自己价值观相符合的评估方法。至于如何设计,这里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模板。


微信图片_20230421104411.png


模板上的8个要素,大家可以组织公司内部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对这个模板进行研讨,选出符合公司价值观的要素,然后根据每一项因素对组织的影响程度,进行权重调节。


在这样的讨论中势必出现分歧,但通过激烈的探讨,最终一定会达成共识。


▌ 岗位价值评估流程(九步)


一、制定岗位评估办法;

二、汇总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必须更新为最新版,并且需要分管领导和副总审核);

三、组建岗位评估小组(组成原则是评委会只评估下一级岗位);

四、分层抽取标杆岗位(标杆岗位≠重要岗位,分层抽取是指每个部门随机抽取20%作为标杆岗位);

五、介绍任职资格及工作职责;

六、对标杆岗位进行匿名评估;

七、汇总并修订分数(设定机制,如去掉极值,并且确保剩下的数据评价的方向一致);

八、新评估标准评估剩余岗位(在岗位特别多的情况下,先评估标杆,再评估剩余);

九、划分等级(评价后,每一个要素都会有一个平均分,将平均分求和再降序排列,排列后按照每5分一档划分等级)。


▌ 薪酬水平策略制定


做薪酬设计,没有薪酬数据是没有办法做的,如果公司请咨询机构,对方说不用买报告,他们自己就有你们行业的薪酬数据,除非这家咨询机构是榜上有名的知名公司,不然一定是骗子。


因为数据有一个特点,第一必须是这个行业;第二它的时间点必须是最近的,没有一个咨询公司恰恰有你们这个行业的最近的报告。


除此之外,即便有,原则上他们应该保密,不应该透露给你。


那么接下来我要告诉大家,薪酬数据是买好,还是自己调研更好?一句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建议大家还是购买薪酬报告。


▌ 报告如何使用


薪酬策略一共分为领先策略,滞后策略、跟随策略。


领先策略


优点:更容易招聘急需优秀人才;保留企业内部优秀人才;员工士气高,归属感强,离职率低;有更多手段激励员工。


缺点:人力成本负担重;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员工收入过高,不易激励。


企业代表:IBM、华为、谷歌、胖东来。


适合企业:优秀企业;处于新兴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产品具有高附加值;人的因素更重要的。


滞后策略


优点: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可以配合低人力成本战略快速开拓市场;减轻企业成本压力,为发展留出机会。


缺点:员工士气低落,离职率高;很难招聘经验丰富的员工;优秀和骨干员工容易被竞争对手挖走;产品和服务质量难于保障。


企业代表:沃尔玛、苹果。


适合企业:外部人才充足;企业知名度高;岗位对技能要求不高;企业遇到经营困难;企业成长较快,晋升机会多。


跟随策略


优点:人力成本恰当,企业没有负担;自己培养的人才基本可以留住;人才招聘和流动基本正常。


缺点:高端人才有可能流失,如创业;庸才沉淀现象明显;公司成本相对最高。


适合企业:成熟阶段企业;发展速度迟缓的企业。


这三个策略是我们薪酬设计过程中落地的重要环节之一,当你和老板沟通未来涨薪多少时,一定是基于这些策略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而制定的。


▌ 薪酬结构设计八步法


一、准备基本信息

二、选取薪酬数据

三、横向综合建议

四、纵向综合建议

五、转换表格形式

六、设计级幅度、职级数

七、调整薪酬区间

八、修订结果


完成这些步骤后,每一个岗位都会结合岗位价值评估,结合行业薪酬报告,设计出薪酬等级结构表。薪酬等级结构表,公司规模不是特别大的情况,可以基于岗位、基于部门,反之,则要基于专业序列。


说到这里,要和大家特别强调,薪酬等级结构表,是要大家花大价钱请咨询公司设计的,这个工程看似简单,但技术含量很大,只有具备合理的薪酬等级,未来才能有良性的薪酬调整机制。


在薪酬设置的时候,会涉及动态薪酬调整机制,如轮岗、晋升、晋级、普调,其中从初级到高级就需要胜任度机制。


▌ 胜任度系统设计


胜任度体系是薪酬体系建设的最后环节,是把人和岗匹配在一起的重要工具。它可以评估员工胜任程度,依据胜任程度确定员工薪级,同时也是未来员工薪酬晋级的依据。


▌ 胜任度等级


技术胜任度分为6级:1级~6级

营销胜任度分为6级:1级~6级

专业胜任度分为5级:1级~5级

管理胜任度分为3级:3级~5级


每级分为四等:职业等、普通等、基础等、预备等(体现在胜任度结果中)


▌ 胜任度体系标准文件模板


微信图片_20230421104414.png


模板内是未来员工评价的具体标准,关键要素有四点:


第一,专业经验,这里主要有时间限制,比如有几年的专业经验,可以申请中级等;

第二,绩效成绩。近两三年内绩效成绩等级是多少,想要升级,绩效是有条件的;

第三,资格/学历,不同级别对学历和资格有不同的要求;

第四,知识/技能,这里可以通过考试判断对方的技能和知识储备,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数量来衡量对方的储备情况。


▌ 胜任度系统10大特点


1、累积业绩可晋级

2、编制管理有秩序

3、公示结果保公平

4、审批把关调平衡

5、破格聘用有通道

6、评聘分开有余地

7、人力规划有基础

8、招聘配置有依据

9、优秀人才脱颖出

10、冗余人员传压力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薪酬构成:


薪酬构成=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奖金+年终绩效工资+年终奖金+分润+分红


微信图片_20230421104417.png


第一个薪酬的模式就是左下角:低水平+低弹性


比如说生产制造流水线,这种企业不需要员工有创造性,只要按部就班的工作就可以,所以他们不需要有太大的弹性。


第二个薪酬的模式:低薪酬水平+高弹性


如果你们公司产品比较新,市场需要开拓、销售比较难,那么就可以使用低水平加高弹性,宗旨是“只要你把粮食抢回来,我就和你分享”,这种模式也非常有特点。


第三个薪酬的模式:薪酬水平比较高,但弹性低


比较适合大型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这种激励方式对优秀的员工有保留作用,但它激励的作用在下降。


第四个薪酬的模式:高水平+高弹性


像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就是这种模式。


这四种模式,适用不同性质的企业,包括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原则上我们的企业要向高水平加高弹性去努力,持续的高水平加持续的高弹性,才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的优秀,具体目前该应用哪一种模式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end—


薪酬设计的核心技术有哪些?如何应用?以及付薪哲学的分析?


今晚8:00直播《薪酬设计的核心技术实战分享》


抓紧扫码预约

视频号.png



    交付共创营    


4月22号,周六参训线上远程


手把手教学、小组共创交付,现场敏捷咨询


【 薪酬体系诊断与薪酬政策报告撰写 】

ct.jpg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