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组织战略

组织效能提升的5个误区,HR你中招了吗?

2019-04-19 6290 25 0 0 来源: HR笔记本

作者:赵磊   来源:引导践行之路


1

战略不清晰,

所以效能低下


很多项目在访谈的时候,都会有管理者把效能不佳的原因指向公司战略不清晰。我个人对于战略清晰与组织效能关系有三个观点:


1、抱怨战略是否清晰没意义。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规划出来的”。很大程度上管理者们感觉不到与战略的关联性,自然会产生对于战略清晰度的焦虑;当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发现其实只需要坚定最初的方向,最终目标仍然会达到,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身在其中很难做到所谓的清晰。


2、所以,把关注点放在对大势的预测上,比盯在战略清晰与否上更重要。在工作现场,要根据现场实际趋势做出相应的变化。战略更应如此,要密切关注于外部市场、政策、客户应用习惯等方面的变化,随之进行调整,才能够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当“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特征的时候,长期的战略规划很难被证明是可靠的。清晰的战略规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组织内部要理解战略可能因外部市场变化而动,而非一成不变。因此,应该允许这些战略思考的存在,以使得管理层在辩论中逐渐形成共识。


2

把公司运营的基本资源

当做可持续竞争优势


评估一个组织可持续优势的关键因素是:能力要独一无二或与众不同,有价值,而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


很多管理者谈到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时候,有的会归结于团队吃苦耐劳;有的归结为产品品质好、品类齐全;也有的归结为销售渠道覆盖范畴广等等。


对于一个组织来讲,真正的优势是什么?如何理解那些优势?哪些优势是过去的,哪些优势是未来的?哪些优势是可持续的?尤其是对于长期扎根于某一领域的企业来说,对这一行业的深刻理解、对需求的创新性引领,固然可能成为竞争优势,但这需要在组织内部达成统一。


3

陷入固定思维模式,

而不是准备重新定义行业模式


当一个组织已经在某个领域扎根20年的时候,真正可怕的并不是市场萎缩,而是整个团队形成了固定化思维模式。他们很难关注到外部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而更注重于在自己的圈子里做出所谓的“改变”。如果公司已经在某个行业做了太长时间,我真的建议决策者们, 不要沉醉在“行业内部专家”的标签里,抬起头认真观察外部商业模式的变化,可能对行业带来哪些重大的冲击与影响。这些变化一定能够为行业未来发展做出良好的预判。


4

文化建设是老板和人力资源的事,

与管理者无关


文化在组织效能提升的作用点在于,公司文化的一致性能否得到良好的保持。


由于组织规模的快速扩大,过去单纯依赖核心管理者向下传递的价值观、理念,即需要改变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又需要思考如何让新加入的伙伴,通过日常管理行为充分理解这些观点,而不是让口号挂在墙上,这些都是保持文化一致性重要动作。这才是对于组织文化一致性最好的传承,而不是依靠老板、人力资源部通过活动、宣讲进行导入。


5

技术无法为现有业务

提供有效帮助


随着体力工作和知识工作自动化的进步,许多工作至少在短期内,会被重新定义而不是被消除。麦肯锡公司曾经这种情况,面向2000个岗位做过一次调研。最终的结论是:45%的工作中的活动,能够通过使用当前已有的科学技术被自动化。如果能够处理并理解自然语言的技术达到了人类的中等水平,大量的工作活动可以被自动化。甚至CEO的工作时间中,大于20%的活动也是可以被自动化的。这些活动包括分析报告和数据来报告经验决策、员工任务分配和审查相应进度报告。


组织效能的提升的维度是多方位的。每次效能的提升对于我们所在的组织,都不亚于一场变革。因为,抛弃掉熟悉的工作习惯,进入全新的模式,即是挑战也充满了机会。只有那些主动适应形势,敢于自我挑战的组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效能的提升。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