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招聘选拔

该软的时候软,该硬的时候硬 | 有趣有料的《面试官修炼指南》

2018-12-03 7045 10 0 0 来源: 高绩效HR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面试就像阅读高度浓缩版的人生,可谓识人速成班。

作者:Cara

以下,Enjoy!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由于工作原因,近来面试了上百名不同岗位的候选人,一点点聚集起来的感受好像也可也列出个一二三。


读书、行路、识人,都是探索世界、了解社会的方法,当面试官就好像是“识人速成班”。


短时间内了解、判断一个人是很难的,这也是一个长期、不断学习的过程,但判断候选人是否合适这个岗位还是有据可依。面试就像阅读高度浓缩版的人生,这个过程我收获颇丰,乐在其中。乐于分享的使命感让我觉得是时候正经聊一聊了。


特别说明:此文谨代表个人观点,与我任职的公司无关。


面试体验感也分好坏,直观上可能认为一场好的面试取决于遇到一个优秀的候选人,但实际上面试的体验感大部分时候取决于面试官。


站在用人部门的角度上可能有“眼缘”一说,但由HR主导的面试应该减少所谓的“眼缘”。无论对怎样的候选人,理想的状态是严肃而舒适的,这是一个技巧或者说是原则问题。


通俗的概括一下好的面试体验:“该软得时候软,该硬得时候硬”。


不要误会

  • 是指氛围、节奏的把握;

  • 是指技巧、原则的使用。




塑造“放松”的感觉

我们来正经聊一聊


合适的暖场,利于候选人的发挥,正式面试之前聊聊旅途、天气,塑造一种亲切的感觉。


对话需要情景和氛围。


酒过三巡,适合吐真言。

烛光晚餐,适合说浪漫情话。

西装领带,正经对坐,适合商务谈判。

夜深人静,聊聊心里话。


紧张疏散之后,候选人放松下来。表达也相应地更畅快,信息交换地更充分。



建立自信,尊重候选人

虽然不合适,但是有收获


礼貌、尊重、职业是基本的素养。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势和不足,虽说在短暂的面试时间里要找到候选人的边界,肯定少不了提出挑战的问题和略微挑衅的压力面,但是适当维护一下候选人的自信,也是HR的基本修养之一,我认为。


如果候选人有强烈的打击和挫败感,这不能算是一场体验好的面试。90后是以后职场的主力军。换位思考,我作为一名90后更希望一场面试结束之后应有“虽然没有下一轮面试,但还是有些收获”的感觉。


如果合适,那是一场愉悦的面试。

如果不合适,也是一次职场上的学习和交流。



该问得问

面试时间不宜过短


即使短时间内有不匹配的判断,也要保持适当的面试时间。将心比心,试想候选人大老远过来,10min就短暂结束了面试,做人还是要厚道一点,出于尊重和江湖名声,也应该把该走的套路走完。


现在90后的内心戏很丰富,经历这么一场面试,内心OS很可能是


“我去,老娘用了阿玛尼的粉底,敷了前男友面膜,花了一个晚上练习自我介绍,路上用了1个小时的车程,你10min就结束面试了?!What The FXXX?”


7_meitu_7.jpg



感觉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机场测试


感觉是个很玄的东西。如:择偶标准:有感觉  or  感觉要对。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感觉??


在招聘里,可以参考《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这本书里面讲到的机场测试:愿意与同事困在机场6小时吗,聊天还是逃避?如果愿意和Ta困在机场的话,这个感觉多半对了。





套路是必须的

有逻辑性的提问


既然是正经的聊天,必然是有套路和目的性。面试官在其中扮演的是引导者。


CV在手,问题不愁。


不管是按照时间节点来问,或者是按事件来问,都应该是有逻辑性的。


举一个业余而且没有逻辑的例子


“请简述一个你上一份工作中做的比较成功的一件事”

“我觉得最成功的是我参与的XXX项目....”

候选人等着你层层递进的时候,你突然来了一个家庭的问题

“你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嘛?”



没有逻辑的提问会导致遗漏,及考察深度和边界不够。



事实? 观点? 

BEI行为面试法判断发现


行为面试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面试者的行为描述来判断其背后的品行、思想”



最新一季《奇葩说》提到了西方的一个教育的理念。

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打个比方:

她很可爱——观点

她说话就经常逗人笑——事实

他的组织能力还不错——观点

他经常把无序的现场控制的很好——事实


在面试中更有力的表达应该是多讲事实、行为来支撑你的观点。


再稍微提一点,行为面试法配合漏斗提问法,层层递进,边界和深度都会很清楚。





不要贵的要对的——匹配度


选人不是越厉害越好,而是讲究一个匹配度,不管是能力还是价值观。除了技能和能力合适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价值观匹配


厉害的人太多了,但是价值观一致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和找对象一个道理,最好一开始就睁大眼睛,选对人最重要,毕竟,想要改变一个人太难了。



 “面试中那些如沐春风的感觉” 


- 遇到高手 -




面试的时候,遇到高手,内心的OS是 “ 我靠,这个人真厉害”

就像在现实生活里,看到彭于晏一样,"我靠,真帅!”


遇到高手,就像两只俏丽的孔雀,见到彼此,也不免相互打量,不由得机敏起来,相互对望,昂首挺胸,不能掉份儿。


记得上次见一个资金岗位候选人,只是打了个照面,还没正式进入谈话,就已经敏锐地感受到“精英”的气场。古龙水、裁剪得体的西服、有逻辑不废话,脑海中立马就联想到了中环金融人士的模样。气场也是一种玄学,很微妙。



通常见完高手,初初见当作交流学习了,再次见会开始审视自己,虽然目前是坐在对立面有选择权,还是心理还是默默地泛起一种危机感,不情愿的告诉自己 "还是得加油啊!"



- 热爱的光芒 -


一个人喜欢你是可以感觉到的,同意吗?



同样如果你热爱一件事,感觉会溢出来,旁人也能觉察到。


嘴里不会说,但身体很诚实。如果真的达到了热爱这个层面。眼睛格外有神,滔滔不绝的说,这种喜爱还极具感染力。


但我见到“热爱”的不多,顶多是喜欢。热爱并且从业的还是少数。



- 见解独到,有得聊 -


所谓棋逢对手,见招拆招。


像打羽毛球,不管高球低球,近球远球,都能接的住。棋逢对手的惊喜和畅快感,忽然间眼前一亮。


面试的过程不是高下立判,而是近乎于双方交流探讨,超越面试范围也想再聊聊。


一场面试下来,心里默默地点头,涨知识了。




 “自从成了职业面试官之后” 


自从做了职业面试官之后,于我还是有改变的。好的坏的,明显的、不易察觉的都有。


 - 职业病——BEI行为聊天法??-


朋友闲聊


 “... 那天遇到一个特别有趣的朋友....“

“可以说的具体一点嘛?Ta的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做了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画外音:此处用BEI行为面试法)


“我觉得Ta有趣, 是因为聊啥天Ta都能接住。。。"

说到一半,朋友觉得不对劲

“我们只是简单的闲聊,不是面试,谢谢!”

“???!!!”




- 不再只有是与否,给出职业发展的建议 -


机会,也讲求缘分。并不是最爱的人都能走到一起,同样出于各种原因,也会遗憾错过一些优秀候选人。


除了“非常抱歉的通知你”之外,对在射程范围内的应届生,或者对某个职业的发展轨道了然于心时,也会给些中肯的职业化发展建议。


对一些欣赏的候选人,附送一些建议:“其实你这样的背景不错,可以去试试XXX的岗位,去XX锻炼几年再选择,也是很有职业价值的。”


合作不成仁义在。江湖很小,转头又见,助人为乐也是积德行善。



- 逐渐形成“识人函数 ” -


千人千面,见的人多了,判断逐渐成熟起来。就像函数公式,给出自变量X,可以判断预测出因变量Y,归纳总结性格秉性,预测Ta的行为。


简单的比方:

衣品好——审美能力不错

气场强大——大局观,组织能力较强 

能唠社会磕——沟通协调能力可以期待

问题较细,反复确认——关注细节问题

职业化程度高——关注发展问题

走技术的学霸路线——研究能力不错



- 经历中养成平常心 -


最后一点稍微上点价值(奇葩说后遗症)


揣摩人性,一来二去,心态坦然一些。

看到阴暗面仍然接受或创造美好,活得更通透。

当了解很多都是人性后,对人性有一定的预期,反而会发现人性更多的闪光点。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