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职场提升

HR,你的“热爱学习”也许正在毁掉你

2019-02-01 6919 21 0 0 来源: 领英HR精英汇

“HR是一群热爱学习的群体”,这几乎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相比于其他岗位,HR与企业的内外部交集最多最广,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员,视野的开阔、交流的增多让HR们更加热爱和注重自身的学习。


但仍有很多HR在感慨越学习越迷茫,花费大量精力学习后只是激起一时的兴奋,遇到实际问题却仍然会一头雾水、没有思路,然后不断求助他人。


1

付出大量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前几天,在我们的HR小社群中,小编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为了让自己变得比别人更好,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Lucy Zhao

27岁,互联网公司HR

 

“4年工作经验,除了人资经理外,部门内经验最老的员工,连续3年带新人。然而,在年终评比的时候,我却输给了刚刚毕业的95后人力实习生。”


@往事随风

30岁,国企人事经理

 

“熬了6年熬到人资部经理,虽然是HR,但平时和不熟的人表达依旧是支支吾吾,我花了2万块,报名公众表达的线下培训班。


该学的表达技巧都学了,但是每到关键场合,在大领导或者应聘者面前讲话,脑子还是一片空白。


因为这样,错失了一年一度的晋升机会。感觉自己职位再也升不上去了…”


@蜡笔没有小新

22岁,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

 

“当初备战秋招,提前一个月刷实习经历,泡在应届生求职网。面试前准备了三天三夜。然而面试官问了一个我没有准备到的问题…不到10分钟,就把我刷了。”


努力没有成果、付出得不到回报、关键场合认怂……这些问题,时常让我们充满无力感。


为什么那个轻易成功的人不是你?为什么你一直在默默努力,却一直等不到机会出头?

 

是不是你天生比不过别人,再努力也只能等着被别人取代?




2

缺乏目标的碎片化学习,并不能真的帮你解决问题


“人力资源”一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后,经典管理理论一直以西方输出为主,国内人力资源教材则多是翻译和吸收。由于中西各方面环境的巨大差异,国外理论很难直接在国内落地。很多人都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不学习,知识过于零散缺乏体系很难进一步专业化;学习后,理论知识高高在上无法与实践结合。


其实,现在HR们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学习资源不够,而是学习资源极大丰富:


最新的理论、模型、工具、实践等花样迭出,让HR们眼花缭乱;线上的丰富在线学习课程,线下的机构公开课和论坛活动;微信里的微课和订阅号,实时交流的微信群和QQ群;长盛不衰的学历教育&认证学习……

 

从以往很难找到学习渠道到被海量信息包围轰炸,HR们的幸福生活来得有点太突然。而大量碎片化信息的涌来,让HR更加迷惑。


今天学情商和沟通,明天学工伤和excel,后天是职业发展和谈判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HR并未感受学习的充实,反而在接受新知识冲击时发现了更多知识盲区,在不断否定和怀疑自己中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移动互联时代给予便利的同时,也在大量碎片化我们的生活。信息获取、阅读方式、学习培训都已被碎片化,弊端也随之而来:海量信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甄别优劣、被动接收造成了知识获取的主动性不断降低、浅阅读影响了对信息的再思考能力……缺少明确目标的碎片化学习,只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学习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实际上,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学习。但为什么最后结果千差万别?那些成功的职业经理,都是靠着学习步步高升,而少数人却收获甚微,停滞不前。

 

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学习?




3

找到关键问题所在,才是你突破困境的唯一钥匙


《思维方式》,稻盛和夫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


在稻盛和夫成功的公式中,思维方式被他放在了第一位,并且对工作乃至人生的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毫无疑问,一个卓越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别。

 

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思考,面对问题,我们只知道寻找标准答案,不知道寻找思考路径。

 

一旦离开学校,这些标准答案对你的工作、个人提升、长远发展都毫无作用。


因此,你花大量时间纠结、熬夜加班,却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案,反而别人一下子就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就是会思考和不会思考的差别。


4

几种能够真正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遇到难题无从下手,可能只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正确思考,挖掘问题的本质。如果我们脑中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考路径,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表达出来,那么也许你遇到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 面对问题,如何能有清晰的思考路径呢?

 

我们可以运用5why思考法,正确地思考,挖掘问题的本质。



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虽为5个为什么,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么的探讨”,主要是必须找到根本原因为止,有时可能只要3次,有时也许要10次,如古话所言:打破砂锅问到底。


5why法的关键所在: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 有清晰的思考路径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又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我们可以运用金字塔原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位部门同事小K,业绩明明不错,但是汇报工作的时候,老板却对他的成绩视若无睹,搞得他非常受打击。

 

► 其实我们可以用【WPS模型】优化自己的工作汇报。

 

W:what,事情的基本信息

P:problem,事情中的困局、难点

S:solution,你是如何解决事情的

 

小K以前的工作汇报只是简单地把自己做了什么说给老板听,毫无亮点。


但是,运用【WPS模型】之后,他的汇报就变得有血有肉了:


“老板,公司新产品的客户营销任务中(What,情况描述),我在新品市场知名度低、缺乏信用背书和营销资源不足的情况下(Problem,困难点),通过自媒体渠道挖掘、跨界合作等方式为新品找到了20个中等规模的机构客户(Solution,解决方案和结果)。”

 

后来,在部门会议上,老板当众表扬了小K,鼓励员工要像他那样学习,克服新产品开拓市场的困难。

 

仅仅是换个表达方式,就让领导对小K的业绩印象深刻,找到正确高效的思维方式,才是最省力的逆袭方法。


所以HR们,相比于单纯的学习,也许我们更需要在学习之前明确自己的目标,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搭建自己的学习框架和系统,只有真正进行思考和咀嚼的知识才算真正的学习,千万不要再让劣质的勤奋蚕食你的时间了。


来源 | 北森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