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职场提升

管理者如何应对自己的无力感?

2019-08-25 6398 24 0 0 来源: 企业管理杂志

作者 | 周申贵

来源 | 智鼎人才管理


作为管理者,同时背负上级和下属的期望。面对不期而遇的无力感,该怎么去应对?


前几天跟一位管理者聊天,她提到自己在管理中遇到的困惑:

 

她的团队有一个刚入职不久的员工,很想把工作做好,但老出一些小差错,而且她经常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哭了,弄得自己批评也不是,不批评也不是。

 

她挺无奈的,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她问我能不能帮她分析分析,这个员工是什么情况,怎么做比较好?

 

以往的测评项目中也经常遇到,譬如新到一个部门,作为空降兵,面对老员工的质疑、新员工的观望,以及业绩的压力,会一下子觉得举目无亲,无所适从;努力争取了一个项目,或提出了一个好想法,但上级领导不认可,或被审批部门给毙了,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说服他们;上级提了非常高的指标,或客户提出了苛刻要求,基本上是无法满足的,但又不能不去做……

 

形式可能千差万别,但它们都包含一种共同的要素,那就是:无力感

 

与无力感相伴的,常常是“不确定性”——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个技术专家或操作人员可能较少会有无力感,因为他清楚会产出什么成果,而管理,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不仅靠个人能力、团队努力、还要看公司内外环境、机会、运气,很多事情不可控,很容易出现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和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没有直接关系,能力强的人也会有无力感。上周和一个朋友聊天,她是北大的高材生,毕业后在华为、阿里巴巴都工作过,后来去了一所大学当老师,她跟我说:感觉我自己好像没什么真本事,在企业里做得不算出色,在学校里也不优秀……找不到突破口了,很平庸。

 

每个人都会出现无力感。在组织中,尤其是作为管理者,同时背负上级和下属的期望。面对不期而遇的无力感,应该怎么去应对呢?


方法有很多,譬如寻求更高领导的支持、引入更加优秀的员工、制定更为合理的计划等等,本文主要是从管理自我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


不要想太多


察言观色,能猜到言语背后的真实意图,是管理者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有时也会把问题复杂化,从而给自己造成困惑。有些问题是自己臆想出来的。譬如,你给员工安排了一项工作,他说,领导,我现在活比较多,可能没时间做。先不要假设员工是在故意跟你作对,或者挑战你的权威,而是把它当成是员工在陈述现状;员工过来找你,说最近对工作不满意,不要去想他是不是对你不满,而是理解为他在表达失望。然后,听员工接下来怎么说。

 

这中间的区别在于:你是否把自己卷入其中员工的意图也是一种不确定性。你可能猜的是对的——他确实在跟你作对,也有可能是错的。无力感的其中一个来源就是试图去掌控,但发现自己掌控不了。这种掌控欲会营造出一种对抗的氛围,它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不妨先放下自己的立场,听听对方怎么说。至少这种态度是让员工觉得是安全的,是没有被控制的。可能他说着说着,就发现问题出在哪了,或者自己就发现解决的措施了。员工觉得自己被“看见”了,他会更愿意选择合作但如果你觉得他是在跟你作对,员工也能感受到你的态度,他的关注点可能就偏向防御和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一边了。


不要看太远


如果今天让你跑三十公里,不管再累,你肯定都能跑下来;但如果让你接下来一个月每天跑两公里,估计你很可能就跑不下来了。工作也一样,如果一项工作明天结束,你无论多晚今天都会把它做出来;但如果它是三个月后结束,估计可能前两个月你什么都不会做。有时管理者觉得无助,是因为放眼望去,前路漫漫,看到的全是困难,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无济于事。


管理者需要制定规划,统筹布局,但当遇到困惑、感到无力时,不妨看得近一些,这样会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确定性假如你手下有一个员工家庭条件优渥,不在乎工资,不服从管理,也不愿融入团队,如果把“管理问题员工”作为一个目标显得太大的话,不妨把目标订得小一点,譬如先跟他做一次真诚的沟通、约一次周末的饭局,把这一步做了,看看员工的反应,再决定接下来该做什么。

 

不要揽责任


有时管理者太累,就是把该是自己的、不该是自己的都揽到了自己头上,这其实算是一种全能自恋。婴儿比较容易出现全能自恋,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所有的一切都围绕自己转,一旦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陷入彻底无助当中。


成年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形式有时隐蔽得多,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譬如有些员工夫妻关系很糟,甚至要闹离婚,管理者会觉得自己工作没做到位,没让员工平衡好生活和工作;员工工作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过来找管理者,管理者觉得自己有义务给出一个明确、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等等。一旦处理得不满意,管理者就会产生一种无力感。


工作中出了问题,上司可能会批评,员工可能会抱怨,矛头都对准了自己,但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清晰的边界意识,分清自己的责任。如果一件事让自己无助,不妨想一下,哪些是应该自己负责的,哪些是不用自己负责的,哪些是谁都会碰到的。“可以去做”和“有义务去做”是完全不同的,不推卸,不揽责,承认自己的局限,这样也更有助于以平和的心态处理遇到的问题。


正视自己的情绪


做完测评项目后,有时我会给参加测评的管理者做一对一反馈,在反馈中,他们会跟我分享他们的困惑,问我该怎么办,但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多半不会向身边的人说这些。

 

和员工相比,管理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情经常在高峰和低谷间抛来甩去。但在我们的文化中,到了一定年龄之后,表达情绪似乎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但人和机器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情绪。能让人和人的关系有机互动的,其实也是情绪。有时,你苦口婆心地跟员工讲了一大通道理,员工在那一言不发,满脸“呵呵”的表情,你就知道自己白说了。道理他或许都懂,但他就是不认同你,不愿意跟你配合。每次的沟通,其实都在传递两层信息,表面的一层是内容,核心的一层是关系。如果说出正确的内容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话,这个世界就简单很多了。

 

作为管理者,要学会正视自己的情绪,情绪可以掩饰,但不会消失有时,我们遇到问题后习惯给出解决方案,因为这是回避情绪的好方法。而正视的第一步,就是学会与它相处,可以尝试去表达它,允许自己在员工面前脆弱一些、坦诚一些,甚至告诉员工,你搞不定了,需要他们的帮助。这样的你或许不完美,但员工会感觉到你是一个和他们一样的活生生的人。员工“看见”了你,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悄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或许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员工一哭,管理者就手足无措了,可能她觉得是自己造成了这种状况,而且她有义务必须要做点什么,但她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而且,明明是你做得不好,我还什么都没说呢,你怎么就先哭起来了?这让她觉得很有挫败感。

 

如果要我给建议,或许就是,收起自己的内心戏,不要想那么多,先简简单单地问一句:我感觉你心情挺差的,能说说发生了什么吗?


作者 | 智鼎高级咨询顾问 周申贵


【儒思金卡会员】全面掌握HR管理实战方法!详情戳下图二维码:


金卡图片.png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