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认可激励

【专栏】工作动机也许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现实”

2018-09-26 7593 21 0 0 来源: 智鼎人才官

说起工作动机,恐怕没有人不会提及“钱”这个敏感又不失现实的小妖精。但是除了薪水、奖金、各种附加福利之外,还有哪些驱动我们在工作岗位上挥洒汗与泪的激励因素呢?


我们先看两个有趣的心理学研究。


蜡烛问题


Karl Duncker曾做过一个被奉为经典的有关“问题解决”的心理学实验[1],叫“蜡烛问题”(candle problem)(图2)。实验要求参与者观察给出的道具,包括蜡烛、盒子、钉子、火柴(图1)。要求被试利用这些道具,将蜡烛粘到墙上,同时不能使得蜡泪滴落到桌上。


“蜡烛问题”常被用于研究个体的“功能固着”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自然也包括“钱”对于完成这一任务的影响。但是在“钱”面前,有一位叫Sam Glucksberg的研究者发现了一些矛盾的结论。



(1)经典的Candle Problem场景

Tips: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故事是这样的。Sam Glucksberg[2]在经典candle problem实验中加入奖金激励,想研究是不是“有钱拿”会驱使被试完成的更快。他把被试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被告知,完成速度排在前1/4的人会额外获得5美元奖励,最快的那个人会得到20美元奖励。另一组人则没提供这些奖励。结果Glucksberg 发现在“有钱拿”的奖金激励组解决问题的时间比无奖金组慢了三分半钟,也就是“钱”起到了反效果。


然后呢,Glucksberg一想这事儿不对啊,要是“钱”起到反效果的话,为啥大家还会对他如此趋之若鹜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非同寻常的结果?于是呢,Glucksberg做了一些新的设计。他在道具的摆放上做了调整,把钉子从盒子里拿了出来(图2)。结果他发现,“空盒”场景的结果与图1情境的结果恰恰相反,奖金激励组完成任务的速度远超无奖金组,奖金激励的优势得以完全的体现!



(2)“空盒”Candle Problem(钉子不在盒子里)


为什么奖金激励在图1情境中反而产生了负向效果呢?

 

请你各花30秒回顾一下图(1)和图(2)这两种场景。然后,你有没有发现,当钉子放在盒子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固着”,完成任务的难度瞬间上升了一个level。此时需要被试发散思路,跳出惯性思维来寻找答案。



(3)Candle Problem的经典答案


Glucksberg当然也对此“反常”现象作了解释:“高驱力”状态延长了主导习惯的优势地位,从而阻碍了正确习惯的获得。另一种解释是在“高驱力”状态下,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增加在这个问题上的压力,进而导致大脑前额皮质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区域被关闭,也就是当出现了“钱”这个明显的诱因时,我们的大脑资源被完全地吸引了过去,再也无法开发脑洞了。因此在需要创造力的任务情境下,奖金激励的作用是负向的!相比前一个实验条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直观的线索,在“答案非常明显,只需要去执行”的任务情境中,奖金激励会充分发挥我们所期待的作用,但在需要创造性的任务情境中,奖金激励会阻碍我们突破常规思路!


由此可见,金钱、物质奖励等外在激励因素不是总会带来正向激励作用,如果运用不得当,甚至可能带来反向的作用。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赫兹伯格于1968年提出的两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也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该理论认为工作内容本身才是员工的主要动力来源,薪资、工作环境、附加福利等作为保健因素,在高水平时仅会降低员工的不满,却不能创造更多的满意感[3]。可以看到,该理论对金钱等外在激励因素的描述与我们前文所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外在因素的作用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激励人心。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 21世纪的工作正变得更加具有脑力挑战性和多元化,流水线式的机械操作越来越少,当今大部分工作环境中,我们面临的问题通常是传统的“candle problem”,而非“空盒的candle problem”,是需要一定的创造力、想象力才能冲破惯性思维获得一个靠谱的答案,此时过多的外在激励反而会局限我们的思维空间。除此之外,2018年最新一批奔赴工作岗位的小鲜肉们已经是95后了,他们追求个性的凸显、绝对公平的竞争,这使得以往对工作动机的“固有看法”不再那么适用于年轻人。在两因素理论中,当基本的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激励因素(如:挑战性,工作本身,责任感,认同感,自主权等)会激发员工的满意感,而这也正是那些值得被重视的其他激励因素。企业组织重视并满足这些因素时,会极大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提升创造力和工作效率。而这似乎并不能通过普通的绩效管理满足,但又对于建立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企业来说,恰恰是不可或缺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典型“非流水线工作”的公司(谷歌、阿里巴巴等)不再要求员工在固定的时间段内打卡上下班,员工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哪些天上班,哪些天休息。当给予了员工一定的自主权与自由之后,员工完成工作的方式更加灵活而富有创新!而这恐怕也是当今大部分组织企业所期望的结果。


看到这,您肯定对工作动机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您受薪水刺激带来的喜悦感在持续性的下降,如果除了薪水您希望收获更多,那么是时候做一下智鼎工作动机测验(WMT)找找其他的工作动机了!对于专业的HR来说,在做好基础的绩效激励机制的基础上,不妨尝试加入一些新鲜的激励因子,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哦!


1.Duncker, Karl (1945). On Problem Solving.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58.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OCLC 968793.

2.Glucksberg, S. (1962). "The influence of strength of drive on functional fixedness and perceptual recogni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63: 36–41.

3.Schultz, Duane P. Schultz, Sydney Ellen (2010). Psychology and work today : an 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0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p. 71. ISBN 978-0205683581.

4. "Dan Pink on 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motivation". 16 January 2010.


作者:智鼎在线产品研发部咨询顾问 刘娟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