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行业观察——培训与咨询的边界正在模糊

2019-08-09 5998 9 0 0 来源: 培训经理指南

封面 | 培图共享社群成员@李子健


文 | 培训经理指南主编 南哥

对于圈内的人来说,培训与咨询是两个行业,虽然在注册上都属于“管理咨询公司”但实际的经营范围却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近两年我们却发现培训与咨询的业务边界正在模糊:培训公司慢慢地介入了咨询业务,而传统咨询公司的业务发展空间受到综合市场容量的挤压,也开始逐渐地迈入到培训领域的腹地。

就如抖音与腾讯一样,在相互抢占用户时间,而培训与咨询也逐渐抢占对方的市场份额。


如果你在咨询培训公司从事2年以上,你大概知道有“四大”的概念:

  • 四大财务咨询公司: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


  • 四大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波士顿、埃森哲、罗兰.贝格


但是,你却没有听说全球有知名的四大培训公司,显然从单一公司的实力而言,培训公司与咨询公司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这个也不难理解:2天的培训,充其量是10万,而咨询公司的一单咨询业务可能是千万,这个营业额超过了中国98%培训公司全年的营业额。


而顶级的咨询公司基本上汇集了行业中精英中的精英。所以,在培训咨询圈流传这样一句话:政治能力高+情商高+专业能力高的三高的顶级人才都成为了企业的CEO;而专业能力强,情商也不错的一流人才基本都成为知名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


当然,基于这样的人才结构,咨询公司的综合薪酬水平及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而通常咨询顾问以全职为主;而培训公司的综合薪资水平及综合运营水平相对较低,而70%以上的讲师都是独立讲师,并不属于任何一家培训公司。

在知识付费的时代,资讯及方法的垄断性正在被打破,咨询公司与培训公司的生意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好做了,并且这个趋势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模糊。


先说咨询公司


在以前知名的咨询公司都是很有范的,例如某咨询公司的项目金额基本上1000万以上,低于100万的人家都不搭理你。而近5年这个局面被逆转,咨询公司不仅仅参与各种竞标,10几万的培训项目也忙着接单,甚至有的咨询公司几轮竞标下来,价格被甲方爸爸砍得不要不要的,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利润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定比例的项目,首席顾问出面搞一个项目启动会,设计好框架,实际执行咨询项目的人,可能是不到1年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既然没钱赚就用项目本身来训练自己的人才梯队吧,所以咨询项目的实际效果有时候很一般。所有,有实力的培训公司将在这个维度切入,进入了咨询领地。


再说培训公司


在近5年的时间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有些培训公司,追求结果导向的价值观,他们认为:如果培训不能给客户带来有价值的回报,那么培训师及培训公司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类培训公司在项目前开始做深度的调研,深度的发现问题的本源,然后在设计混合式的学习项目、设计课后落地的混合式训练计划,与学员一起复盘项目、提供技能的辅导并探讨真正贴近业务的解决方案。


从这个角度上讲,培训公司已经在干咨询的项目了,当然这个咨询项目不是咨询公司的系统级的咨询,而是聚焦在某个“局部”的点,我们称之为“轻咨询”的模式。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所谓的调研不是简单的发个问卷、做个访谈就叫调研了,调研的前提是提出假设、建立诊断模型,用数据验证假设与模型,并最终得出可信的商业结论。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培训公司的老板把培训当成了一门纯属赚钱的生意,他们的核心职责就是:找合作的老师(非全职)、签约老师、包装老师,然后招募大量的销售人员,对甲方爸爸狂轰滥炸式的销售,并且高频出现在各种展会、论坛,做赞助、做商业演讲(推介型的)、做各种营销活动,甚至有资深甲方培训人总结的经验,越是包装好的公司,往往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样的公司的精力主要放在营销与服务上,把课程以最好的价格卖给甲方,然后伺候好甲方爸爸,大家彼此都很“愉悦“,至于培训有没有用,有没有价值,都不是重要的问题,因为毕竟这只是一门生意,只要不把事情搞砸了,都是好培训。

毕竟这个行业也没谁家的培训项目提供了足够的证据链,证明培训的价值。这为一些人混迹这个圈子,提供了环境保护。

在这种商业逻辑的情况下,一些好一点的培训公司为了提升客户满意度(培训经理满意、学员满意打个高分),更侧重在教学形式的研究,所以近10年的培训发展都聚焦于此:游戏化、课程设计、TTT、行动学习、引导技术、教练技术,全部聚焦在学习形式中,而很少有公司去研究“培训内容”的有效性。


在今天,我一直认为培训课程的第一价值应该是:对“知识本身”的付费,而非为了花俏的培训形式而付费。在这里并不是说,培训的形式不重要,而是说“再好的培训形式,也拯救不了平庸的培训内容”。


然而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如果你不作为,那么一定有人抢你的饭碗。


所以,由于市场上近80%的培训公司甚至是培训师缺乏内容的创作能力、数据研究及分析能力 (独立讲师,基本上全国各地飞,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做研究的),而这恰恰是咨询公司的强项,优秀的咨询公司不仅仅有自己的专家团队,且咨询项目很多情况下要深入业务,实地驻点,在这个方面是咨询公司的优势,聪明的咨询公司也发现了培训公司的软肋。


因此,在近5年具备市场敏锐度的咨询公司,果断切入培训业务,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品牌的优势、有专家的优势、有内容的优势,结果几年下来风生水起,咨询公司的老板也甚是开心,如果咨询公司能够让他们枯燥的“讲授型”的课程,加上课程设计的要素,以更友好的界面将知识呈现给学员,那么就完美了。


所以:专业导向的培训公司,正在深入完善自己的方法论,从调研及课后落地为切入点提供“轻咨询”的模式,将有机会进入咨询领域,其核心优势在于敏捷的逻辑,相对于大型的咨询项目,价格更有竞争力、周期更短、见效也更加明显;


而具备市场敏锐度的咨询公司,也正在进入培训市场,这个千亿市场规模的大蛋糕,还是颇有吸引力的。他们正在减小咨询的边界,提供小型化的咨询项目。他们也正在以优质的内容及全局的数据研究能力,进入培训市场。


同时也不能忽略了,传统的线上知识付费的边界也在向线下下沉:做各种班级的运营,得到、混沌大学、樊登读书会...也在开设不同的培训班及讲师认证。


所以,我们可以清晰地做出判断:知识付费、咨询及培训的边界正在模糊,就如:抖音一直想颠覆腾讯的社交地位,腾讯也一直不死电商之心,身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努力,努力的人就会跨界来抢你的饭碗。


这就是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培训与咨询圈的烙印。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