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职场提升

提升员工表现的两条路径

2019-07-10 5808 24 0 0 来源: 人力资本管理


常规路径:由外到内


大多数人都相信提升表现的最好方法就是“增加知识”。如果你想变得更好,你要去读书、去上课、或者找专家。一定有一些知识是你不知道的,如果你能找到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你的表现就会有大幅的提升。反映这种理念的公式是:


表现(Performance)=能力(Capacity)+知识(Knowledge)


这是一种“由外向内”的说教指令式方法。这种方法假设人们缺乏某些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需要从外部获取才能帮助人们提高。显然,这是最常见的提升组织绩效和个人表现的方法。


这反应了一个现实:员工、主管和高管们倾向于把表现问题看作是缺乏知识方面的问题。因此,他们会从增加知识方面来寻找解决方法。


当然,有的时候问题的确是由于缺乏知识导致的。因而,P=C+K的规律会起作用。但是很多情况下,问题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知识真的能带来更好的表现,那么我们所有人只需要读读书、上上课就可以赢得高尔夫球或网球比赛的冠军了,或者成为卓越的管理者、老师、父母或表演者。但是显然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因为阻碍表现提升的往往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做不到我们知道的!换句话说,问题不在于知识的“获取”,而在于知识的“运用”。


在《管理者的误区》(The Knowing-Doing Gap)一书中,斯坦福大学教授杰佛里•菲佛(Jeffery Pfeffer)和罗伯特•萨顿(Robert Sutton)指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书出版,而这些书的核心内容和分析结果往往和一年前甚至10年前出版的书中讲过的东西雷同。


他们说:“这些书有一定的市场,因为他们倡导的观点是被大家广泛认可的,而且是有效的,但是没有多少人会按书里的方法去做。” 


他们的结论是什么?“任何人都可以去读一本书或参加培训课程。但是把知识转化为…的关键在于行动。” 


我们在生活中用很简单的方法就能验证这一点。举个例子,当我们表现不错时:做了一场成功的演讲或者成功地弹奏了一首自己喜爱的钢琴曲。


我们常说这种体验让人兴奋,感到很有乐趣并且水到渠成,非常流畅。我们甚至没有有意去想它,而且感到好像不费吹灰之力。我们的内心是平静的,肌肉是放松的。


但是当我们表现不佳时,会发生什么呢?我们的肌肉是紧绷的,我们会在心里自言自语:“哦,糟了!我哪里出错了?出了什么问题?”因此,我们努力去分析自己做错了什么,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来纠正错误。


结果,我们的肌肉更加紧绷了,心里的自言自语也更加频繁了。不难想象,往往我们的表现会变得更加糟糕了!换句话说,我们知道当我们表现不错时,我们不用费力,也不用多想所做的事情。


但是当我们表现不佳时,却极力分析问题所在,而且花更多的精力来试图改善自己的表现。显然,我们正在做着和自己表现不错时相反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表现得如此自相矛盾?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表现,它是重要的要素,但不是唯一的要素。多数情况下,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不能带来改变。相比于获取更多知识,缩小我们“知道”和“做到”之间的差距对提升表现有着更大的影响。


独辟蹊径:由内向外


关于提升表现的另一条路径是“由内到外”,这种理念不是增加新的知识,而是侧重于消除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阻碍了我们尝试或运用已有的知识。这种理念的公式是:


表现(Performance)=能力(Capacity)-干扰(Interference)


绝大多数的表现提升都是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实现的,即不受干扰因素的妨碍,专注地体验当下的经历。不管是在工作中、在课堂上、在家里还是在职场上都是一样的道理。


在20世纪早期,社会心理学的开创者科特•勒温,发展出了“力场分析”模型。这个模型说明,个人的表现水平不仅受到想要提升表现的动力影响,也受压制表现的阻力的影响。

很多阻力都来自于干扰。因此,减少或消除干扰可以大幅提升人们的表现。

很显然,提升表现不只是增加知识能解决的。在更多情况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消除阻碍我们利用已有知识时的干扰因素。


就好像你现在正开车行驶在下坡路上,你一脚踩着油门,一脚踩着刹车。如果你想开得更快,你肯定要多踩油门(这是“由外向内”或“增加知识(+K)”的方法)。


但是只要你另一只脚还踩着刹车,车速就不会有大幅的增加,而且你很快就会把油耗光。相反地,如果你把脚从刹车上挪开(这就是“由内向外”或“减少干扰(-I)”的方法),你就能马上提速,即使你没有踩油门。


三种表现落差


国际知名高管教练(曾经是一位体育教练)艾伦•范恩深入地研究了关于表现的三种主要挑战或叫落差:


第一种是“意识”的落差。虽然有的学员能按照艾伦告知的要领准确挥拍,但是其他的学员好像没有按照他的要求来,总是用不同的方式挥拍。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自己正在做的动作和他们实际做的动作之间是有落差的。


第二种是“压力”的落差。当观察艾伦的那些已经在国家集训队训练的学员时,他很难把他们和专业选手区分开来。但是这些学员从来没有进入过任何赛事的半决赛。当压力来临时,他们的发挥就会受阻,不能保持训练时的水平。显然,人们在训练时的发挥和在比赛压力下的发挥是有落差的。


第三种是“专业”的落差。像每一个认真的教练一样,艾伦梦想自己能有机会给世界上一些最好的选手当教练。他曾经相信为了给别人做教练,你一定要比他更加专业,否则你能给他什么建议呢? 


这些落差同样会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也包括在组织里。人们说的和自己做的不同。人们在训练时发挥很好,但是在压力之下却发挥失常。他们经常被要求去管理那些远比他们更专业的人。结果,人们的表现少有显著的提升。


艾伦过去一直在增加知识的传统方式来弥补落差,结果没什么成效。但是当他开始更多地尝试去消除干扰,他开始注意到了学员们身上的显著变化。


艾伦很快开始看到学员能正确地挥拍了,看到那些参加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开始赢得比赛了。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推荐,艾伦开始训练专业选手了,包括两名英国戴维斯杯选手,他们的水平远高于艾伦。


因此,艾伦认为帮助学员提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消除那些阻碍他们学习和行动的干扰因素。


艾伦开始在一无所知的领域内做教练。但是通过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学员们的表现都在不断突破。


因此,随着被更多地公共宣传,艾伦被邀请去训练其他运动项目的选手,如:击剑、手枪射击、游泳、跑步和壁球等。他也被邀请去训练老师、音乐家甚至那些不适应主流教育系统的孩子们。“由内到外”的方法不断在各个领域创造着突破性的结果。


当艾伦开始帮助各大公司的高管们提高他们运动成绩时,其中一些人建议他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商业领域。


因此,艾伦开始培训高管和经理们,帮他们在工作中提升表现。当他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训练更多学员时,就一次又一次的得到同样的结论:提升表现方面的最大阻碍(或机会)并不在于知道要做什么,而是在于怎么做好我们知道的。并且干扰因素会阻碍我们做好我们知道的事情。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