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培训发展

面授时长比,大大影响了培训效果

2019-06-02 6621 15 0 0 来源: 培训每日谈

说到培训,你能想到什么场景?十有八九想到的是在上课或者听课的场景。但你需要知道,随着培训领域的发展,已经创新出多个学习方式,有众人熟知的线上学习、导师制、在岗实践,还有曾一度流行的行动学习,到翻转课堂、私董会、复盘等等。面授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绝不能成为全部。

为什么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新形式?这说明传统的纯面授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我们需要回归培训的本源,认识到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行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而绝非是为了知识的灌入。训练本来就是“培训”的应有之意。

所以,面授时长比可以作为衡量学习项目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培训有效性与该比例成反比,如果面授时长比很高,说明学员仅仅是在课堂上用了大量时间听课,除此之外,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在学习转化上。很多伙伴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成年人的学习要靠自立自觉。其实不然,如果员工都是自立自觉的,那公司就不需要管理制度,不需要管理者了,变成了员工自发努力工作的组织。在《从培训专家到绩效顾问》一书中,将所有的学习手段统称为绩效干预手段。亦即面授也是绩效干预手段的一种,不能成为全部。

现在流行学习项目,其实即使1门课程也应该做成项目,没有一个培训不是混合的。通过项目形式拉长学习周期,要求学员在训前提前思考要学习的内容,尤其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而训中除了听课还有练习,将培训的内容转化为训后的落地计划;训后在领导监督和导师辅导下进行刻意练习。

韦尔奇还未退休时,每隔一周就会到克劳顿学院为中高管上一次课,其在上课前均会要求学员提前完成作业,以让他们提前思考组织中的挑战和应对举措。基本上我所有的培训课程都会有训前作业,一是所有的纯知识内容会要求学员提前预习,以在课堂上增加练习的时间比例;二是要求学员提前思考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工作中的挑战,带着问题来学习。

毋庸置疑的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并不是追求标新立异,在所有项目中融入太多的学习活动,而是要判断问题的根源,基于实际需求和目标来进行方案设计。为此,我曾提出学习方式匹配模型,将组织面临的问题分为4个象限,并匹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组合。

 进一步,如何基于该模型设计一个完整的学习方案?这包括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学习周期内,围绕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学习活动链。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