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阿里与奈飞的文化有哪些相似之处?

2019-11-27 5826 14 0 0 来源: 人力资本管理


周末有幸聆听了《组织致胜的阿里之道》,引发了我的很多共鸣。特别是,我发现在企业文化方面,阿里和奈飞原来有如此多的共同之处。


01

 人才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管理者自己


奈飞企业文化的三个核心理念之一是:人才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管理者本人。正因为如此,你会看到在奈飞,用人经理在招人时会自己主动去搜寻人才、谈offer;员工绩效不佳时,用人经理会自己主动去和其谈离职,而不是把这一切工作甩手给HR。


奈飞甚至对公司战略提出的口号是:战略即文化,文化即战略。二者是浑然一体的。


阿里文化中有一条叫:雌雄同体、人事合一。就是说业务管理者本人既要管事,也要管人,二者缺一不可。阿里对P9以上级别的管理者提出了4-3-3的要求,即:管理者要花40%的时间关注业务,30%的时间关注人和团队,30%的时间关注文化。在年终绩效考核时,也会按照这样的时间分配比例去考核每一个管理者。


反观现实中的很多企业,往往是人和事两张皮:业务管理者只关注业务目标的实现,其他凡是跟人相关的甄选、绩效、发展等工作统统扔给HR。这看上去似乎是合理分工,其实存在很大隐患问题。


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公司都会提出管理者而非HR才是人才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因为管理者本人是每天花最多时间和下属员工在一起的人,也是对员工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最具有影响力的人。业务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的努力,没有合适的人,一切业务目标的实现都是空谈。


所以,管理者为了成功实现业务目标,自己当仁不让地应该成为人才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假如今天在你的组织依然存在业务管事和HR管人的分裂现象,要想提升人才管理的效率,不妨先从重新做好管理者的定位开始入手。

02

 鼓励试错,拥抱变化


但凡那些伟大的企业,都有一种鼓励试错的文化。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敢于试错,然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为后面的创新积累经验。


杰克·韦尔奇在年轻时做过通用电气一家工厂的厂长,有一次工厂因为搞实验出现了失误,发生了一起爆炸,把屋顶都掀翻了,好在没有人员受伤。第二天,负责这块业务的总裁要求韦尔奇到总部去和他面谈。在去总部的路上,韦尔奇心里把辞职信怎么写都想好了。结果到了总部,结果出人意料,总裁的第一句话并不是责备,而是问到:“你从这件事里面学到了什么?”


当初阿里砸下重金做社交产品,最终被马云给予厚望的“来往”败给了微信。但是,这个过程锻炼了队伍。多年后,做“来往”的同一批人,实现了王者归来,成功推出了“钉钉”。今天的钉钉上面已经拥有了上千万家企业用户。


如果没有一种鼓励试错的文化,后来的钉钉是不会诞生的。


奈飞曾经在公司发展早期,因为看好流媒体技术的发展未来,把传统的DVD租赁业务和新兴的流媒体业务切割开来,以便公司可以专注在后者身上。因为市场认为新业务前途未卜,对其严重不看好,最后导致奈飞股价一路暴跌,从40多美金一路跌到了5美金左右。 


创始人哈斯廷斯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时的公司几乎是面临了生死考验,差一点就从市场上消失了。但是,哈斯廷斯并不后悔当初的举措,他总结到:过于激进的创新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你并不能因此而试图避免犯错,固步自封。


要实现成功创新就需要给员工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发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奈飞文化中有一条叫:做场景管理而不是控制(Context, not control)。意思就是管理者要让员工清楚所处的场景即可,剩下的只需要让他们去放手工作,不要对他们严格控制、搞细节管理。


哈斯廷斯曾经分享过,《纸牌屋》的剧本最早由下属呈报给他审阅时,他花了半个小时就批准了。在解释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做如此重大的决定时,哈斯廷斯认为,既然给了下属场景,就要相信他们的判断。


阿里又是如何来鼓励创新的呢?在今年公布的阿里价值观(新六脉神剑)中专门有一条叫: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在对这条价值观的诠释中,阿里进一步提到:改变自己,创造变化,都是最好的变化;拥抱变化是我们的DNA。


从1999年做电商,到2004年做支付宝,再到2009年做云计算,一直到今天布局大文娱,阿里一直在向我们诠释什么是创新。而这也正是阿里战略思考的底层逻辑之一:自己来创造风口,而不是跟风去追随风口。

03

 只招聘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招聘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招聘解决的是人的入口问题,一旦找来了优秀的人才,后面的很多工作目标的实现便显得水到渠成了。


但凡那些成功的企业,都是在招聘上投入了比别人更多的资源。


奈飞对招聘的重视在《奈飞文化手册》一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只招最优秀人才之外,公司还提出了“全员参与招聘、永远处于招聘状态”这样的口号。


奈飞认为,招聘并不是简单地筛简历、做面试这么简单,它是每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对于管理者而言,招聘的意义上升到了等同于“搭建一支优秀的人才梦之队”。


人之天性是希望招来一个不如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才“好管理”。试想,如果公司每一级管理者在招聘中都招入一个矮自己半截的人,长此以往,这家公司的人才水平会低到什么位置。


阿里对招聘的工作标准要求是:每一个新招人员,水平要超过现有团队的平均水平。阿里还提出:管理者永远不要和下属去比专业度。那管理者该比的是什么?是眼光、格局和胸怀


谷歌公司也同样有“管理者招来的新人必须要超过管理者自己”的要求。在亚马逊公司甚至有一个奖项,叫“提高标准奖”(Bar Raiser Award),意思是每一次招聘都应该为公司的人才标准带来一次提升。


亚马逊甚至希望每一次招聘都能让员工感受到:很庆幸我当年被招聘进来了,如果以今天的标准再来挑选,我可能就达不到公司要求了。

04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过程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从来都不会是最后给员工打一个绩效分数,而是整个过程管理。


奈飞有一个跟很多企业都不一样的底层逻辑:奈飞认为公司作为一个组织,不应该是家庭,反而更像职业球队。

为什么不能是家庭?因为员工绩效不好的时候,你必须开掉这名员工,而你是绝对不会对家人这么做的。


职业球队是种什么组织形式?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进来的顶尖人才,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共同创造了出不起的成绩。如果哪一天有球员达不到要求了,球队会第一时间将其撤下,替换上更合适的人选。


这看上去可能让人觉得很残酷,但这正是那些高绩效组织能够及时完成优胜劣汰、随时保持最佳状态的前提。


职业球队又是如何来管理球员的绩效的呢?每隔10场比赛,球队教练就会收集和分析每个球员的数据,然后坐下来给员工一一反馈,指出其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帮助球员及时改正和提升成绩。


反观在很多企业里,绩效管理是年初制订一个目标,年底用这个目标来给员工考核打分,中间毫无过程管理。如果等到最后才来做绩效管理,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对员工不公平,因为某些问题及早发现并提出,员工也许还有纠正的空间;其次,假设绩效欠佳,事情已经发生了,事后管理无济于事,已经造成的业务损失无法挽回。


阿里提出,绩效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是过程,中间会不断通过目标通晒、中期复盘、主管面谈等环节来追过程。阿里还要求在绩效评估时,管理者不能给员工“惊喜”。啥叫惊喜?就是没有过程管理,最后突然告诉员工一个考核结果,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如果做好了过程管理,在最后再做结果评估时,就不易出现那些让管理者头疼的事情了。

05

 绩效管理的结果应用


我之前见过太多的公司,口头上讲公司是高绩效组织文化,但是到了结果评估和奖金分配,又变成了大锅饭。


奈飞有一句话来点出文化落地的关键:一家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是体现在对什么样的人嘉奖以及让什么样的人离开。这里其实讲的就是一个结果应用,绩效好的人可以得到公司嘉奖,绩效差的人要体现出差异性来,好一点的少拿奖金,差的就直接让走人了。


只有这样做,才会让员工真正相信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不是光挂在墙上的,而是实实在在落地的。


阿里对绩效结果的应用有一句话,叫:奖要奖得心动,罚要罚得心痛。阿里坚决反对在利益分配上搞摊大饼、撒胡椒面。举个例子,如果团队获得了一笔10万奖金,你该如何把钱分配给每个团队成员?这事如果发生在阿里,很有可能是绩效贡献最大那个人分到5万,第二名分3万,第三名分2万,其他人为零。


我曾经读到有文章说在华为,绩效最好的人获得的奖金是绩效一般的人的三倍。后来有一次到了华为,我向他们HR当面求证这个问题,他们笑了,说可能三倍都不止呢。


做好绩效结果的应用,真正做到奖优罚劣,才是企业文化的落地的关键。这样的组织,才会真正让绩优者感受到激励,让平庸者感到无地可容。


结语


有人说组织的文化是一个组织能够取胜的秘密武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组织技术可能会被别人偷窃、产品可能会被拷贝、人才可能会被挖角,但是它的文化是很难被人拿走的。


阿里和奈飞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它们的文化也通过各种渠道早已大白于天下,但是又有几家企业能真正学到它们文化的精髓呢?


如何打造一种适合自己的高绩效组织文化,是每一个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