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3E工作模式:添力个体,助力组织

2020-06-02 8289 19 0 2 来源: 清华管理评论

导语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的员工大多为知识工作者。基于此,工作或岗位都需要再认识和再定义。工作中越来越需要创新精神(Entrepreneuring)和主人翁意识;也需要更多的赋能联结(Enabling)和共情共创;以及面对变化环境的时候,总是需要主动充电,寻找风口,迎接变化,即激发和变革活力(Energizing)。新形势下的3E工作观能够帮助组织发展和个人进步!


文 / 冯云霞、蔡金峰


工作中如果具有“创新意识、赋能联结和激发活力”三个主要因素,也就是Entrepreneuring,Enabling&Energizing的3E要素,管理者或者员工就能够有勇气克服困难;有能力进行联结;有热情去主动求变。在面向不确定环境的时候,在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知识工作者掌握了3E工作模式,就能够有效激发自身潜能,找到使命担当;在此基础上,就能够去组合和联系不同资源,获得绩效,取得成果。与此同时,将具有3E特征的工作做好,组织就能够更健康、更有适应性和韧劲。

 

创新精神(Entrepreneuring)


在3E工作模式中,首先要关注的是第一个E,即创新或企业家精神。在熊彼特看来,创新的特点有:要有眼光,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亮点和现实中的“好”;第二要敏锐,知微见著;第三是有勇气,敢于担当;第四会组织,即动员资源和人马的能力。查尔斯·汉迪在《个人与组织的未来》一书中,对未来工作中的企业家精神也做了很好地诠释:“不要(仅仅)沿着一条专业人路径前进,而是应该去发展某种产品、某项技能或服务,再将其加以汇集,成为‘资产组合’并寻找客户”。无独有偶,德鲁克也提出管理者或知识工作者最重要的两个任务就是“创新和营销”。我国学者张勉教授也提倡企业鼓励员工发挥主人翁意识,做“岗位的主人”。


“岗位的主人”、“资产组合”、“寻找客户”正是创新精神对做好知识工作的体现。有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以后,“工作做我”的被动局面会得到改善。取而代之的,是“我做工作”的主动精神。其次,在做工作的时候,从业者的心态是“执政党”,不再局限在“在野党”心态里。在野党容易掉到“评判、隔岸观火和怨天尤人”的坑里。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能够唤醒人的内在的“主体性”,激发自身潜能。它还能帮助我们警惕“受害者”心理,成为负责任、有担当、善贡献的职场达人。


当创新精神广泛运用于工作和岗位时,“客户意识”和“产品意识”能够帮助找到落地的方法。客户意识和产品意识能够帮助我们从“他者”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工作内容、方法和价值,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本能。能够在实用性、社会性和审美性等多维度去挖掘、满足客户需求。根据克里斯坦森的“用户目标达成理论”,工作者或者企业经营者,会设法去通过组装、定制、整合、优化等角度去进行“颠覆式创新”。通过产品的研发、设计、交付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增加客户粘性。这就要求工作者有大局意识、有服务精神,同时还要有执行力和服务力。

 

赋能联结(Enabling)


3E模式中的第二个E是赋能(Enabling)和联结。在数字化条件下,企业组织中的工作都是需要和各个不同利益相关方协同、共情、共创才能完成的。这就要求知识工作者学习和同事、其他部门、上司、客户、政府官员等各种相关者做好联结,沟通信息,统一行动。单打独斗很难成就事情。在赋能过程中,技术无疑是很重要的手段,比如远程办公、共享工作、定制需求等,都能够通过技术得到实现。赋能和授权关系密切,但授权背后的深层逻辑也是“共情、共舞、共创、共担和共享”。


早在20世纪20年代,被德鲁克誉为管理学先知的玛丽·福列特就提倡“共情”和“整合”式的企业管理方式。在福列特的思想中,如果一个管理者想要调整目标,那么就需要对这个目标进行改造。这个改造本质上是员工共同参与进行再造的过程。虽然有一些管理者愿意将员工吸纳到目标调整的过程中来,但在行为层面上却看不到员工参与的过程和痕迹。组织绩效与责任不是单个人绩效与责任的叠加,这本身就不是连续累加的事情,而是相互联结、有效协同的事情。


近年来,很多创新型组织一直在践行赋能的思想和方法。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提出了“社群力”的概念,深刻地指出专业的、协作的、多主体协同的力量是遏制经济危机的良方。具体而言,知识工作者工作中的赋能和联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得以实现:首先是建立自我意识和进行角色定位。在自我意识中,非常重要的是主我(I)和宾我(me)的辩证关系。两者既要链接,又有不同。成熟心智的知识工作者:第一要学习站在客观角度看自己,经常性地反思和复盘自己的思想、动机、能力和业绩。更重要的是,要对自身的情绪有觉察,并意识到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第二要建立和夯实社会意识和社会能力。在工作中,要逐渐积累他人的信任,遵守心理契约,并能够站在更大范围去思考自己的目标。第三是可以训练系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系统思考总体是提升自身看问题的深度、广度和高度。要求知识工作者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挂钩,并学习抽象思考,找到实现目标的管理机制。能够建立要素、机制和目标之间联系。囿于人的惯性或者本能,系统思考是需要刻意训练和逐步养成的。一方面要注意以终为始、目标导向、整体合成,另一方面更要落地执行、体验复盘和逐步精进。


在对赋能和联结这一工作特征进行落地的时候,可以先从认知上下功夫,即认知赋能,赋能“知”的一面。这里的内容有可雇佣能力、职业发展、成长型思维、反思习惯、系统思考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案例学习。有了“纸上谈兵”以后,再在“行”上下功夫,即行动赋能。这里重要的是行动、积累、复盘和不怕犯错和“吃亏”。当然,在进行行动赋能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犯错的成本,并注意及时止损。通过知和行的有机训练,争取获得知行合一,做到赋能联结。

 

激活变革(Energizing)


在3E工作模式中,第三个E是激活和变革。第一个E,即创新被广泛运用于工作过程中时,要注意的是知识工作者的心态、素养和意识养成,这个和其心理资本的锻造有关;第二个E,即赋能和联结,强调的是共情、共舞、共创,即有机联结。这个是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夯实。第三个E,激活变革(Energizing)主要和对待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这个E是要知识工作者感知环境变化,并及时有反应。这一主动适应、及时反应、适当调整的态度对于新条件下的岗位认识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工作的特征和洞察、判断、顺势有关,表现为对人力资本的要求。


在当今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情境下,很多新的工作被创造出来。首先,环境的变化,催生组织的变化:其目标的形成、结构的设计、流程的优化和文化的建构,都要对环境有感知。宏观面的变化自然会传递到微观面,如岗位和工作内容的变化。因人设岗和因岗设人变得一样重要。第二,越来越多的组织变成了平台,和成员的关系成为“合伙”关系。在合伙的基础上,彼此激发和成就。客户需求需要“人”来激发,人来创造,由此摸索出新的商业模式,并逐步变成组织战略。第三,知识工作者就是“智力资产”,和组织的关系属于“松散耦合”,终身雇佣已经成为“昨天的客船”。工作中的裂变、出局、涌现都是常态。工作和岗位出现组合化特征。比如,一个拥有智力资产的人所做的工作,往往由多个项目、客户和产品汇集而成。


表1刻画了3E工作模式的内涵、层面和所需要的能力。



3E工作模式为我们揭示了疫情以后,企业和个人要格外关注的工作特征。当知识工作者注意从创新、赋能和变革三个方面去工作的时候,他或她其实也在积累自身的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有了三位一体的积累,知识工作者便能较好地直面现实,判断和洞察主要问题;善于联结组织内外部的资源,做到共情共舞。企业家精神则能够提供强大的内心,提升抗压能力和柔韧性。当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有机连接的时候,工作者的领导力就能涌动出来。这反过来会影响企业组织的制度制定、文化氛围和结构流程。企业组织变成平台,招兵买马对3E工作特征有意识、有储备、有经验的个体形成自主管理的团队,并能够敏捷地去满足客户需求。

 

关于作者 | 冯云霞: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蔡金峰:智道智业(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CTO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2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