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吴军的“公司基因论”,有道理吗?

2019-07-23 6397 25 0 0 来源: HR实名俱乐部

吴军最近“基因决定论”引发行业热议,他点评腾讯“没有To B基因”,说谷歌“颇为平庸”,认为百度“基本属于僵化”,他说得有道理吗?

 

公司基因决定论说的是什么?

 

先说吴军是谁?可能HR不熟悉,他在互联网圈是一个牛人。

 

吴军,清华硕士,留美博士,2002年加入Google,是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入腾讯,担任负责搜索业务的副总裁,2012年离开腾讯,著有《浪潮之巅》等畅销书。

 

关于“公司基因”,不是吴军第一个提出来的,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了“企业DNA”这个词了。

 

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Noel Tichy与其研究团队在1993年发布了《Control Your Destiny or Someone Else Will》一文,文中正式提出了“企业基因模型”。

 

Tichy在这个模型中认为,企业可以看作类生命体,也和生命体一样含有“DNA”,企业基因主要由决策架构和社交架构形成。

 


后续有许多学者针对“企业基因”这一理论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释和讨论,比如把“企业家精神”“组织文化”等因素揉进去了。


国内研究机构——华彩,把“企业基因”概括三大基因:信仰基因、认知基因、和价值基因,如图所示:


真正让“企业基因论”在互联网圈子火起来的还是吴军的《浪潮之巅》,他在该书中反复提及“基因决定理论”。

 

吴军认为:在某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经被优化得非常适应这个市场,它的文化、做事方式、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等已经非常适应,甚至过分适应自己传统的市场。这使得该公司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会渐渐地、深深地植入该公司,这就是这个公司的基因。



吴军在书中为“基因论”举了很多个例子,比如一向以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为主要客户的IBM很难成为个人计算机之王,错过了以微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浪潮;微软的基因决定了它不容易适应互联网时代;而苹果“从来就有创新的基因,因此可以完成从微机到iPod再到iPhone的过渡”。

 

简而言之,吴军把公司基因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工程技术基因,代表公司有谷歌、百度、微软;

第二类是产品基因,代表公司有苹果、腾讯、Facebook;

第三类是销售导向基因,典型的是阿里巴巴。

 

吴军强调:“一个公司可以不相信基因的决定性,但是最终无法摆脱它的影响。

 

吴军说腾讯没有to B基因,有道理吗?

 

简单回顾一下吴军与腾讯的故事。

 

2010年,吴军从谷歌离职加入腾讯担任搜索业务的副总裁,那个时候,搜索还被腾讯给予厚望,3Q大战也正打得火热,但是,最终这项业务以失败告终。

 

离开腾讯后,吴军总结腾讯做不起来搜索的原因——因为腾讯没有搜索基因!

 

2016年,他又点评腾讯缺乏长期投入的耐心:一直试图通过砸钱和用户基数大的优势进入新的领域,摆脱收入过分依赖游戏的问题,它在历史上做了很多的尝试都没有成功,这跟它缺乏对技术和产品进行长期投入的耐心有关。

 

关于腾讯没有to B基因,腾讯总裁刘炽平曾公开回应:“很多人说我们只有To C的基因,没有To B的基因,我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你看进化中的成功物种,不是一开始就有那种基因,都是演化出来的。”

 

从刘炽平的回应来看,显然他是相信“进化论”和“基因突变”学说。

 

1998年11月,腾讯成立初期,主要产品是无线网络寻呼系统,这种网络通信系统的主要客户群体是中小型网络服务公司,由此可见,腾讯最早“业务基因”其实就是B端的。

 

但是,腾讯早期的这个B端产品很快萎缩,腾讯陆续转战即时通信产品,后来大红大紫是游戏。

 

腾讯某一位匿名员工评论吴军的基因论说:

“基因论本身就有问题,自己做得狗屎一样,留下一堆烂摊子跑了,不找自己的原因,最后用一个‘没有做搜索的基因’,为自己开罪。现在又出来说没有做to B的基因,(腾讯)开始做游戏的时候进展得不怎么样,怎么不说腾讯没有做游戏的基因?”

 

这个反击就比较猛烈,抛开对吴军个人的情绪化回怼,吴军谈“公司基因论”,到底有没有道理吗?我们看看两方的观点。

 

反方:吴军的“基因决定论”没道理

 

先来看一下业内大佬们的评价。

 

潘乱在文章《吴军的公司基因论极其肤浅可笑》中写道:“基因论是一种过度静态的观点,非常地陈腐,属于用错误的方法分析问题碰巧得到正确的结果,或者说是事后诸葛亮。”

 

媒体人程苓峰亦表示:“基因决定一切的论调实属偷懒……铁口直断式的偏激言论,不是一个灰度的管理者会感兴趣的。”

 

早在2012年时,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就在微博上说:“基因论有理,但什么都归基因就和找借口没什么区别。”



的确,基因论是有理的,但不能动不动就是基因宿命论。

 

以微软为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硬件业务的失败使其走下互联网世界的神坛。


2014年2月4日,萨蒂亚·纳德拉正式出任微软CEO,之后,纳德拉对微软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以云计算和企业服务为核心业务,改革软件买断制度实行付费订阅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纳德拉上任初期,业务重心的转变以及对“微软传统”的革新也使其遭受各界质疑,如今,微软市值重回5000亿美元,超过苹果重回全球市值第一。

 

微软的成功似乎可以说明 “公司基因论”并不是那么靠谱,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


所以基因是有的,但不应该是决定,不能站在结果的立场上,把关系论硬生生说成因果论。

 

正方:吴军的“基因决定论”有道理


认可“基因决定论”的并支持吴军,有著名大咖keso。

 

Keso在《腾讯没有To B的基因,吴军说错了吗?》文中说:

 

“所谓基因决定论,就是说那些曾经成就你的一切,终将成为你最大的束缚,使得你很难跨越边界。”

 

Keso举例说,做胶卷的柯达终究成不了做数码相机的柯达,即便成了,也难有当年的江湖地位。不是它不想跨越,而是因为基因限制,它在胶卷产业有多成功,它跨出那个产业就有多艰难。

 

简而言之,企业基因,一个说法是路径依赖,你习以为常依赖某种能力,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优势诅咒,你之前的优势终极成为转型你的劣势。

 

Keso说:

“基因就像某种命运,总有人不信命。阿里巴巴也曾召令徒属曰:通信社交宁有种乎?于是做了个叫来往的产品。张一鸣当然更加不服:我没有新闻资讯基因,做了今日头条;没有短视频基因,做了抖音;没有通信社交基因,凭什么就不能做个多闪、做个飞聊?

 

说回到腾讯没有to B基因,Keso认为:

 

 “我看来,腾讯没有to B基因,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判断,就像说广州从来都没有穿加拿大鹅的气候条件,根本就算不上一个评价,更不用说负面评价。”

 

Keso引用刘润的观点,过去20年,腾讯一直是一家了不起的产品公司,而不是一家围绕不同客户运转的服务公司,腾讯基本上没有贴身伺候服侍乙方的基因。

 

Keso说,腾讯没有to B的基因,等于说腾讯做不好云计算、产业互联网这件事吗?并不是,而是说,没有to B基因,做to B的事就会特别吃力,特别勉为其难。就是因为特别难,才显得腾讯全面进入产业互联网这个决心之大,以及这件事的义无反顾。

 

最后Keso还说,“吴军对别的公司的评价靠不靠谱暂且不提,说腾讯从来没有过to B的基因,相当靠谱。

 

还有另外一个对“企业基因论”相当笃定的是红杉资本资深合伙人迈克尔·莫瑞兹。

 

2010年1月,他来清华大学发表演讲,他发表一段对投资界比较有影响力的话:


“一个公司的基因早在它最初的18个月就被决定了。此后公司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改变,如果DNA是对的,它就是一块金子;如果不对,那基本就玩完了。”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从万科离开创业后,不久接受网易科技的专访也提到“企业基因”:

 

“创造一家公司,基因比商业逻辑更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是否能走得长远,弄不好可能会导致众叛亲离。你看那么多创业公司,干了没多久,创始人和合伙人打起来了、分家了,到处写文章互相骂,这就是基因不正。”

 

迈克尔·莫瑞兹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毛大庆站在创业者的角度谈企业基因,都强调创始人因素,毕竟创始人是一家公司的灵魂,需要背负更大的责任和压力。

 

冯仑在文章《关系企业兴衰的企业家「基因」》文章也谈“创始人基因”:

 

“创业者的基因是什么呢?首先是出身,幼年的生长环境;其次是受的教育所形成的价值观和知识结构;再次就是周围的朋友和工作的经历所赋予的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对事情进行判断的态度。

 

这三种东西,就是企业家创业初期的基因,基因小的时候看不见,等到长大到有血有肉的时候,才发现基因原来真的存在,长大才知道缺陷在哪。

 

冯仑总结中国两代创业者的基因进化,强调新一代企业家比老一代企业家的基因进化,并不是更强,而是更有适应性。

 

老一代企业家,比如地产企业家,“文科男,先懂江湖,再懂商务,最后才听说过电子”,而新一代的企业家,比如互联网企业家,“理工男,他们是先懂电子,再懂商务,听说过江湖。他们不懂江湖,他们听说过江湖。”

 

冯仑说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他们看起来人很单薄,只会写个软件,平时也不善言词,最后公司做的市值比我们都大,比我们赚的钱还多,企业比我们发展的还好。

 

这为什么?原因是市场规范,有了这样一套游戏规则,使得这种简单基因的创业者也能成长。”


简而言之,冯氏的“基因决定论”,除了创业者本身基因, 考虑适应社会规则和经济环境对基因的宽容度。

 

冯仑最后说:今天出事最多的民营企业家的基因里面,有一个基因:迷信权力,而活下来的好的企业家的基因是:迷信市场、迷信客户。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基因决定论”。你相信,它就在哪里,你不相信,它也还在哪里。


你相信“基因决定论”吗?

 

【参考资料】

Keso,《腾讯没有To B的基因,吴军说错了吗?

敲敲格,《让吴军被骂的“公司基因论”究竟从哪来的?

潘乱,《吴军的公司基因论极其肤浅可笑》

冯仑,《关系企业兴衰的企业家「基因」》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