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35岁没“当高管、拿高薪”,算失败吗?

2019-06-27 5787 13 0 0 来源: 智联招聘

2019年已经过半,不少职场人都感受到了彻骨寒意,尤其是职场中年人的日子更难熬:

 

根据智联招聘《2019年职场人年中盘点报告》数据显示:70后、80后、90后有中年危机感受的人分别占据了89.8%,81.6%和51.4%;而焦虑的根源,近3成人表示对自己35岁后的职业状态的期许是“当高管,赚高薪”。

 

但骨感的现实却是很多人“三十未立”,在基层岗位上日复一日,父母已经渐渐老迈,幼小的孩子嗷嗷待哺,生活压力陡然增加。

 

于是有人懊丧慨叹:“白白活了三十五,小组长都没当过,活得好失败啊!”

 

没当高管、没拿高薪,是不是人生就失败了?抱怨过后,冷静下来更理性地分析,其实还有更广阔的解答和出路。



正视中年危机

 

我们可以和自己父辈的中年时代做一下比较。

 

往前倒推三四十年,父辈一代的焦虑是:那时候的中华大地乍暖还寒,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末尾、改革开放搞活之初。在论资排辈的升迁规则之下,很少有同龄人能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与之平起平坐。作为同龄人,几乎社会地位相差不多,优秀的也顶多是混个小组长、车间主任、评个劳模、高工之类的。

 

所以那个时候,父母一辈更多的焦虑是来自于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带来的阵痛,担心“铁打的”单位一夜之间被关停并转,自己被推向社会,无法养家糊口,而不是来自于和同龄人的地位悬殊的比较。

 

而搜索近十年的记忆,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颠覆和新生,在瞬息之间此伏彼起:短信拜年才流行没几年,忽然变成了全民春晚集福字抢红包;不知何时,出门时候现金竟然可以不带了,买个煎饼都扫二维码;很多人还没搞明白微信公众账号10w+是怎么来的,突然抖音就冒出来...

 

就像作家余华在小说《兄弟》的序言里写的:一个中国人四十年经历的变化,比一个欧洲人四百年都要多。

 

作为改革开放的同辈人,我们就注定要面临父辈一代都未曾感受过的“超光速行进”带来的阵痛:

 

起初,我们看到比我们年纪略长的马云成为阿里王者;再后来,我们发现同龄人里,有的人已经成为独角兽上市公司老总;现在,我们惊异地发现,不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种落差,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时代的列车跑得太快,我们迅速从前排就座鬼使神差地就置换成了中排站票。这种在时代前进巨大洪流中身不由己的疼痛,没有药可医。

 

这届中年人并没有比哪一代人更加不幸,我们只能摆正心态,淡然面对、解决问题。

 


要理性看待“高管”头衔

 

对于一个35岁上下的职场人来说,经过人生上半场的煎熬奋斗,最期望的自己能有一个“功成名就”的成绩单,披上一件闪耀着“成功”光芒的外衣,好像才对得起自己早年的奋斗之苦。

 

那么,“当高管、拿高薪”,和社会各界的头面人物谈笑往来...这些固然能作为成功的标签,但能不能把得到了成功标签的结果,完全等同于个人能力也同比例地成功了呢?

 

只能说,可以成立,但不绝对。

 

第一,很多人表面的成功,是平台赋予的虚幻光环,而不是个人能力已经达到了离开平台还能保持高光的实际能力。


有句话说得好:有能力没能力,离职见。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角色孙茂才,由穷酸到落魄至乞丐,投奔乔家为乔家的生意立下汗马功劳,就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人中龙凤开始膨胀,后来因徇私渎职而被赶出乔家。


此时的孙茂才想投奔对手钱家,钱家对孙茂才说: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最终,没有认清自己的孙茂才再次陷入了落魄。

 

第二,高管是个相对的概念。


公司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大企业、大公司里的高管,掌握价值巨大的财富、资源和渠道,称之为高管,也算“高”得名副其实。


小小创业公司,本来是三五个兄弟搭伙出来拼世界,由于某种原因一夜暴富、急速扩张,很可能原先亲自扛大包、钉螺丝的灰头土脸的“梁山好汉”,也能摇身一变开挂称“总”,管理起百人团队了。这种高管,“管”是管了,但真得是未必“高”到哪里去,就算坐上了,小公司的生命力有限,也不一定能长久到老。

 

第三,即便是有实力坐上了大平台管理层的位置,也未必就进了保险箱。

 

大家可能还对2017年中兴42岁员工跳楼事件记忆犹新,因为受不了中年被劝退的压力,纵身一跃的欧某,寻短见之前其实也做到了中层主管、年薪数十万、有期权股票,算是小有成就的典型。


可是时移世易,先前取得的名头也罢,待遇也罢,由于业务更迭转眼之间就会荡然无存。这世界哪有一劳永逸的名利资产可以一直吃到老呢?高管的位子也不例外。

 

所以,看待“高管”这个抬头,要有一个淡然的心态,不要被虚无的东西羁绊困扰。


 

“高收入”是更实在的目标

 

“高管”的头衔无须刻意追求,但“高薪”对中年人来说,却是真实不空的目标,也是社会对你能力的最实在的掌声。

 

有句话说的好:“我们80%的焦虑根源,是因为收入不够”,家里老的小的花费比较大,一旦足以支付各项开支的稳定收入的问题解决了,中年危机的焦虑问题也就自然消散。

 

那么,从来源上看,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一份工作,因为高管位置而获得的薪金收入作为唯一的收入来源的模式,风险系数反倒比较大。而分散风险,创造多项收入来源,是安全系数比较大,也是舒缓中年危机焦虑的焦点的好方法。

 

创造多项收入来源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积极营造“睡后收入”,把部分存款购买力所能及的理财,或者进行稳健型的投资,适当炒炒股之类的,增加更多“非劳动时间换金钱”模式下的收入;

 

再比如成为一个斜杠中年,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和才艺,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业余做做兼职撰稿人、设计师、插画师、微店微商等等,都不乏成功者。

 

除了积极开源,作为中年人,应该学会适当节制消费欲望了。人到中年,更多要考虑肩头的责任,考虑怎样让家人过得更加舒适温馨,给父母一个安享的晚年,遭遇大病时候能够扛得起风险不至于家破人亡...这些才是中年人的金钱应该的去处。


 

“高价值”是真正的高

 

中年人的一大尴尬是年纪刚好处于进退两难的“半山腰”:办公室里人嫌老,现在退休又嫌小。

 

那么,从现在到退休前,还有十几二十年的下半场,如果目前都没当上高管,也没拿上高薪,还有啥奔头吗?

 

当然有,而且必须。因为不管是继续上班工作,还是有朝一日自己创业单干,下半场的人生赛场,其实才刚刚开始,仍然需要为下半场的目标努力奋斗。这个时候如果自暴自弃缴械投降,无疑于直接把自己送上天台。

 

反之,这个时候如果能加强学习、不断自我更新,让自己重新具备较高的市场价值,就很可能会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二春。

 

华为掌门人任正非,谁能想到他40岁时在国企工作因为做生意赔钱被开除,揣着2万元只身去深圳开始打拼,靠的就是早年积累的学习能力: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中,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全部自学完,还自学了逻辑学、哲学和三门外语。

 

直到今天,70多岁高龄了,总有人在飞机上看到:别的乘客都在打盹,他还在带着眼镜阅读最新最前沿的书籍。

 

总而言之,不管是“高管”的职位,还是“高薪”的结果,其实都是职场人高价值的变现而已。

 

职场中年人,应该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和羁绊,追求一些浮光掠影的东西而与本质失之交臂,应该从现在开始,重新抖擞精神,自我革新、脱胎换骨,进击职业生涯的下半场。

《可复制的大咖实战视频》儒思金卡会员尽情观看,详情点击下图二维码!

金卡图片.png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