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培训发展

岗位经验萃取之殇——这本身是个错误命题

2019-05-07 6684 15 0 0 来源: 培训经理指南


在进入正文前,先和大家分享两个并不玄妙的案例:

案例1:给一家做设备维修的企业做岗位智慧萃取,前2天一帮40多岁的大叔面对如何去发现工艺设计与故障,以及故障在汽修和电修如何分类、找到根因花费了将近1天的时间研讨,第3天,首席维修工到场,31岁做到副总裁,没有任何背景,全靠一般维修工程师解决不了的问题,生产方指定要他解决。他到了工作坊现场,用了2小时,我们构建出了机械、电气和液压的互联互通图。为什么一大批智力并不低,也愿意去做总结,并且年龄比他还大的维修工却依然被他领导呢?


我们工作里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工作经验久未必代表专业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未必代表能够思考到问题本质。

案例2:和国内某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培训经理洽谈内训师队伍建设业务。我询问内训师讲授的课件基础是否有?对方回答没有,也不准备建立?我很惊讶,课件才是内训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啊,否则内训师讲课一定五花八门。


对方回复,我们也想给业务部门做岗位经验梳理和知识管理,但对方业务部门老大认为完全没必要。因为这个领域,技术迭代太快,按照专业课程开发,一门好的课程需要2个月左右打磨成形,而这个技术也要被淘汰了。业务部门老大需要的是内训师能够快速学习,快速把新的技术分享其他人学会。我非常认同。我还进一步建议,研发内训师的确没必要开发课程,但有必要学会两件事:快速提炼过往技术知识,进而发现规律;通过透视技术知识背后的规律,进而快速学习新的技术。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有这样的端倪:技术迭代太快,行业周期缩短,昨日王冕明日黄花,岗位经验提炼对于某些岗位似乎没必要。萃取经验,很可能是错误命题。其错误就在于萃取的是经验。


一、萃取经验对成功的局限


经验对成功有很大帮助,是高手艰辛对行业、专业和事业的方法论总结,如果有效萃取提炼,结构化设计和有趣的学习活动设计,辅之以优秀的培训师,的确会缩短小白的成长周期。


但要全面萃取专家的经验,工作量是巨大的。曾经咨询多家公司,一旦萃取工作超过3天,业务专家就开始有罢工倾向。最关键的是,经验不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1. 经验缺乏普遍性,因而无法复制。经验是场景化的,也就是受制于时间和空间。举例,从时间上说,18年时尚潮流的导购技巧也许已经不适用于19的新的消费趋势;从空间上,对单身逛街的女性的促销技术和有男朋友陪伴逛街的女性客户就大相径庭了。


  2. 经验常存于表面现象,因而无法触及成功真相。尤其是那些非标准化操作的岗位,比如说研发某个产品,如果只萃取经验,只能找到研发此产品的表面套路,而深入原因则是研发者运用了对比分析、因子分析、第一性思考等等。萃取经验是不会有意引导专家萃取这些真正的成功真相的。


  3. 基于经验的教学很容易成为灌输和讲授,不利于学员去建构。单纯的经验主要是概念、信息和方法,即使设计一些互动,依然是在认知主义的框架中。而非标准化工作,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帮助学员在大脑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具备这种思路,就不会机械地复制原有的方法。


现在市面普遍流行的岗位经验萃取,与欧洲当代的经验主义理念一致。经验主义有其价值,但是单纯的经验主义会让人的认知越来越糊涂,偏离本质,信息越爆炸,人类的心智越糊涂。


西方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写过《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他认为科学的危机,是因为欧洲失落了一个伟大的传统,古希腊的特别是雅典的传统。结果是,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却离这个世界作为总体的意义越来越疏离、越来越陌生。


二、经验与先验的区别


多年前刚做咨询顾问的时候,常听朋友说,做顾问好啊,越老越吃香,越老经验越丰富。于是自己觉得选择了一条职业价值呈上升趋势的工作,并且也特别敬畏资深的咨询顾问。


一次做房地产项目,给一位有20多年的老顾问做助理。起初作为小白的我,步步小心处处留意,暗中观察偷偷学习。这位老顾问无论从外形,还是从谈吐上,给人很专业的感觉。他深度眼镜,西装革履,谈吐处处引经据典(虽然常有误差),信息贯通四行八业,从政到商再到文化,无所不知。无论是我还是客户,都觉得他非常值得信赖。


但后来,他让我“刮目相看”了。我们要为这家房地产公司提交一份战略咨询报告,常规的做法是展开群策群力工作坊,激活企业内部高管的大脑,让大家凌乱发散的思维形成有效整合。


这位顾问似乎不具备系统思考能力,也没有很好的引导技术。一场战略工作坊活生生开成了一个业余“房地产专家”讲座,但鉴于董事长对乙方顾问身份的尊重,大家也没拆穿皇帝的新装。


开完会之后要提交战略报告,这可急坏了我们这位老顾问!又是命令我四处搜罗百度文库好几年前的房地产战略报告,又是找业内的顾问朋友购买一些最新报告。获得这些报告后,老顾问不是从中做思路上的启发,而是开始了拼凑:觉得哪个公司做的某个主意很好,就直接抄过来。我惊呼,一家公司的战略可以这么不负责任地瞎闭门造车?


可我们的老顾问可不管这么多,拼命地通过这些报告萃取房地产“经验”,希望自己快速变成一个房地产专家。当他生成了一版报告提交给甲方,甲方真正的房地产专家表示质疑,于是再东拼西凑会继续找资料“萃取经验”,再次汇报被挑战……如此重复了七八回,甲方实在不好意思,对此报告签收了。


我也中途愤然离开了项目组,除了难以认同老顾问的职业道德外,我也在思索,他所谓的咨询经验,他天南海北都知道的信息,他立志要成为“房地产专家”的“雄心”,是否都犯了一个大大的错误?


作为顾问想要拼命积累经验,成为内容专家,还是理清思路做好方法论专家?越想拼命成为内容专家,越加无法成为,于是才出现了他只能靠瞎编、忽悠和搞高层人际关系这些令人不齿的盘外招?而所谓的前辈和他们沉甸甸的经验,作为晚辈是否过于敬畏和缺乏自信了?


最新听到朋友分享,那位老顾问依然混迹在一些低端价值的项目里,依然靠扮演专家和搞好人际关系,艰难生存着。基本上是做完一单,难有回头客。


而作为晚辈的我,已经开始不再迷信所谓的年龄、经验和权威,对于没有把握到本质的前辈,我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快速超越;作为外行的我,也不再恐惧一个新领域的未知,我也有绝对信心可以快速理解大多数行业的基本架构。


是什么让我有了这份“狂妄”呢?是我发现了先验。


什么是先验呢。先看下经验的定义,经验就是经历过才能获得的体验和认知。先验是先于经验的,是人天生拥有的,普遍存在,超越感觉,在一切经验以前被知觉认识到的特性。



西方先验哲学开端于泰勒斯,由亚里士多德创立形而上学,笛卡尔集大成,由康德总结出先验概念。先验不止是元认知,一切无需后天学习的都可以属于先验。


点击查看大图


先验知识比如数学式子2+2=4;恒真命题“所有的单身汉一定没有结婚”;以及来自纯粹理性的推断“本体论证明”。经验知识就像进化理论和互联网知识。


先验超越经验的是在于,它超越场景局限性,可以跨时空;它剥离信息的繁杂,回归本质;它时刻关照内在心智过程、认知过程,时刻内省,也就是《刻意练习》对《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修正,通过内省和反馈避免重复低效的经验式练习;它给与学习者足够的内在肯定,相信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内在认知能量去发现事物真知,更接近建构主义课堂的设计。


三、萃取真知—止于至善


中国的认识论没那么强大,然而与西方先哲冥冥互通,也发展出了先验哲学。其中集大成的一句话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就是我们今天苦苦求索的组织智慧和真知,古人已经给我们做了智慧导引,在止于至善。什么是至善,圣贤王阳明总结为良知。良知又是什么呢?


  • 第一个层面是大众”理解为一般道德伦理意义上的“良心”。


  • 第二个层面是修行。用稻盛和夫的话来概括:人的一生,不管在做什么,都是为了把自己的灵魂磨练得更加纯粹。


  • 第三个层面是哲学上,“良知”这个概念来源于孟子。孟子的原话是“不虑而知,良知也”。良知,是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先天存在的理性自觉,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当中,由于它是先验的,还没有人的后天的经验意识的参杂和污染,所以它十分纯粹。这就是“良知”在哲学上的本义。在这个意义上讲,“致良知”,就是教人在心性修炼上,去除不良的人为经验意识,复位到人的先验的本性之中去,也就是“去人欲,存天理”,也就是禅宗说的“明心见性”。


说得接企业地气一点,良知就是企业老板和培训工作者苦苦求索的企业文化、团队士气、从事某个岗位的内在心态和动机,这是很多岗位真正顶尖的人成功的最底层原因。


四、我们具体萃取什么


萃取真知必然要萃取良知,通俗叫做情志心或者态度。但有人会问了,良知是重要,但是否一个人只要有意愿,就有能力?是否懂得做人何为正确,就会懂得做事何为正确呢?


孟子全话是:“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因此除了良知还有良能,良能即思维。


如果认为萃取的关键在于良知和良能。有个问题就要回答,既然先验是人不需要学习就会的,我们有必要萃取吗?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虽然人人都有先验,但每个人的先验水平是不同的。有些人天生就智商发达,抽象认知能力极强,有些人天生就面对困难,百折不挠。这也就是常说的人的天赋差异。如果萃取高手的天赋异禀,复制到普罗大众身上,便如王阳明通过“致良知”,“人人皆可成圣贤”


其次先验可以复制或教学。千百年来无论是思维认知方面,思考大师们通过公式、定律或者像六顶思考帽、结构化思维这种思维工具,传承给普通人,复制大师们本身的超强先验思维;还是情志方面,那些伟大情怀的历史人物、企业家,通过自传、著书乃至自身的践行,感召着资质平平的人也能产生一颗伟大的勇敢的心。


最后先验与经验的结合,会让改变更容易发生。一方面,先验虽然被哲学家当作必然真理,但也有迭代空间。无论是在思维方面,亚里士多德在判断1磅和10磅的铁球着地快慢,被伽利略通过实证纠正;还是在情志心方面,不乱丢电池这样的环保理念成为新的道德良知,都说明经验的科学知识、行业知识都有强大的补充作用,并且这些新的补充,又能以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原因遗传到新新人类身上。


接下来又会有另外一个问题:那么萃取什么?


  • 第一是思维层面,将良能与行业经验结合,转化为思维工具。思维层面可以根据人类思考的过程,归纳为信息收集、分析、对策、计划和监控五大过程。以此为抓手,结合行业经验,产出该行业的特有思维工具,让小白快速学习高手脑中的先验和高度浓缩的多年经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时间管理四象限。


  • 第二是情志层面,将良知与行业经验结合,转化为态度系统。情志层面可以根据人类内心动机主宰的各方面,归纳为注意力和状态、信念、价值观和问题四大方面,以此为抓手,结合行业经验,产出该行业的特有态度系统。这里典型的例子比如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



最后,说下圣贤王阳明临终故事。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来在返回故乡的路途中,王阳明从一个美得出奇的梦中醒来。


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叫人把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的跑了进来,王阳明说:“我走了。”


周积无声的下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的呼吸声。


王阳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是的,不用说更多,真知止于至善,萃取真知,请大家向内求索,止于至善。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