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从华为CEO余承东的251事件“表态”——谈谈管理者“归罪于外”的思维方式

2019-12-06 8326 17 0 0 来源: 培训经理指南



坦言,华为251事件公关处理有点越描越黑。


从目前事态来看,当事人没有澄清更多细节;而华为也没有任何就事件的解释与澄清,显然双方在这个事件上都不是什么白天鹅,或者是7:3的灰天鹅吧,至于谁7谁3就不得而知了。


实际上,胡玲事件的本身就暴露出了华为内部管理的很多问题,其实这样一点都不奇怪,胡玲暴露出的华为事件是很多大公司存在的事件,因为这是人性所导致。只要公司达到一定的体量,在没有强大的文化及体质的约束下,胡玲事件在很多大公司一定不是个案。


具体可参阅《胡玲实名曝光华为HR六大内幕:大公司往往死于傲慢》。


所以,从胡玲及251两个事件来看,在251事件中,华为大概率是有灰天鹅的难言之痛。 但是“你告我啊” 这波公关操作,却一下子让华为的品牌美誉度大跌眼镜。


昨天,余承东的一次随手转的文章《针对华为的黑公关狂欢》,更是对华为品牌美誉度的补刀。大概浏览过这篇文章,分析得头头是道:华为强大到让美国人害怕,让友商害怕,所以潜伏在国内的敌对势力与友商联动,动用数百亿费用,借251事件黑华为。


余承东之所以随手转发文章的内心声音或许是这样:“ 251事件本身不是什么大事啊!怎么可能导致连续几天的全民舆论,这背后必定有黑势力在推动,华为目前顶着美国人的压力,正在做最艰难的抗争,如果华为倒下对大家都不好,你们不应用此等小事刁难华为,这是不应该、不公平,甚至是缺乏民族大义的。”


从心智上,我们把人们类似的心理反应称之为“归罪于外”的思维模式。


实际上,多数人、多数管理者遇到类似的事件,都会产生这种心理反应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这种归罪于外是一种自我情绪保护机制,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所以余承东转发这篇文章吐个槽,是普通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完全没有必要受到网络轰炸,拿来说事。


但是在华为CEO的位置,在251事件的风口浪尖,显然余承东作为华为的高管,没有战胜自己的情绪本能反应,在群里吐个槽。这种,在不恰当的时机,吐不恰当槽的行为,引发不恰当的舆情。


有没有友商,借华为的这个事件做公关文章呢?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100%会有。


当然,华为的公关也不弱,朋友圈里的各种“震惊体”、“爱国体”,多数应该是出于公关之手,其实这是商战的正常的“攻与守”。


如果说黑关公黑华为的确有,但是我也坚信,数亿的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例如我的朋友圈有很多知名企业的经理人,与华为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他们也有转发、也有点击在看,如果说被黑公关操控了情绪,我不信。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余承东的“归罪于外”的思维方式,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思维逻辑,例如可以用阿里三板斧的思想“借事修人”,完全可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华为内部是否存在贪腐与官僚:251事件背后是否真正有作假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改善。坦言华为今天的业绩成果,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得益于10年前任正非的高瞻远瞩,耗资数百亿美元聘请顶级咨询公司从人力资源、到财务管理;从战略管理到流程管理的全面科学化管理。坦言华为在近5年在吃老本,在今天的这个时代,有些东西已经落后了,但是华为的光芒及高速的增长却让华为无法看到这些问题。


  • 251事件中,对待普通的员工“过失”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在管理上是制度一刀切,还是保留一定的人情味,通过协商处理问题的方式,给员工犯错就改错的机会,而不是用“送看守所“的方式。实际上,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容错思维也是创新的土壤。


  • 目前华为内部,是否有“傲慢”的情绪在蔓延?狼性文化的价值观,在这个时代是否要升级?以奋斗者为本,这个“本”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应该做怎样的诠释?


当华为的公关与管理层,从真正反思自己的问题入手,以谦卑的态度对待251事件,或许会赢得更好的品牌美誉度,品牌美誉度是在合规的前提下,传播真善美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对错的问题。


那么,如何避免“归罪于外”的思维方式,更妥善地处理人与事呢?今天借华为的事件与大家分享两条积极领导力的核心价值观。


积极领导力提到的第一个核心价值观:“什么是积极领导力?站在目标的角度上,凡事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即:“我改变什么,将改变团队的结果,而非归因于外”。


我认为这条价值观是一名卓越管理者自我进化的第一驱动力,有了这个自我审视的过程,就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日趋让自己走向完美,例如在《基干管理三板斧》的课程中,我们将这一价值观,翻译为“管理的容错度——员工的每个执行责任,都对应着的管理者的一条管理责任,即便是这个员工真的一无是处,100%的犯错,管理者也需要反思,你当初为什么把这个人招聘进来,并一直用到今天?”这就是积极管理者的思维,而不是天天抱怨员工的执行力不行。


在《积极领导力的五个关键时刻》中还提到了第二条价值观,对管理者的自我进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高级管理者与普通管理者对比,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能够抽身事外,跳出具体事物——了解问题的真相,确保卓有成效,成为思考型管理者”,例如在余承东的转发文章可以作为一个管理案例讨论:


  • 如果,余承东在251事件中,能够抽身事外,以非华为高管去看待251的事件,还会有被美国及友商黑,愤愤不平的感受吗?


  • 如果,余承东在251事件中,能够抽身事外,站在友商公关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想到,作为华为的高层这样一个转发,代表华为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会被“友商”抓小辫子吗?


  • 如果,余承东在251事件中,能够抽身事外,站在251事件当事人角度去看,想象一下251天的羁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应该用怎样态度处理这次危机?或许方案会更加的清晰。


所以,一名管理者的成熟,并不在于高大上的技巧及说话很漂亮,而是在于其思维的方式,综上所述,借华为事件总结,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成熟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两条最基础的核心准则或者是价值观是:


  • “以我为中心,勿归罪于外”——这条是对人的准则;

  • “抽身事外, 跳出具体事物,成为思考型管理者“——这是对事的准则;


如果一名管理者能将这两条准则,内化成为自己的心法,一定会获得自我进化的第一驱动力,成为一名持续改善的管理者,成为一名懂得自我反思的管理者,成为积极思考的管理者。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