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华为舆论危机的启示:你有你的事实,我有我的认知

2019-12-04 7308 25 0 0 来源: 智慧云董事会

前两天被华为前员工李宏元被拘押251天的新闻刷屏。新闻是一个保鲜期很短的产品,容易出现各种反转,因此我一般不评论时事。但前天晚上华为针对此事发言后,舆论场的气氛发生了变化,批评华为的声音开始成为主流,和前段时间对华为的赞美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天我的朋友圈就有很多人在转发澎湃新闻的一篇评论,评论的标题是《拒不道歉的华为:没有同理心,让人害怕。》


到目前为止,事实真相还不清楚。根据各种消息和分析,这个事情极有可能反转,也就是李宏元很可能不是那么无辜,华为的发言背后很可能有底气。这篇文章不想从法律和道德层面评论华为,只想从品牌和公关这两个角度说一下我对华为的看法。

 

华为的发言加上标点符号只有119个字:“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我们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这四句话被媒体形象地解读为:“我不道歉,有本事你去告我啊!”这种解读让人产生了这样的认知:这家企业怎么这么傲慢呢?这种认知对华为的品牌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澎湃新闻的评论就有这段话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路上踩到别人一脚,还要说声对不起,因为华为的举报,导致一个公民丧失人身自由,长达251天,于情、于理就不应该说声道歉吗?非要等到对方起诉,才说这句人之常情的话吗?法律是底线,企业的价值观不应该挣扎在法律的底线上。狼性不应该吞噬人性。”这种朴素情感就是大多数人的认知。

 

这件事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舆论震荡,我认为和两个舆论传播的场景有关。

 

首先是李洪元的遭遇很容易让人有代入感。每个人都是劳动者,面对企业时都是弱势群体,如果被企业恶意起诉,然后被拘押251天,会让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华为的反应有如此强硬和傲慢,更加强化了大家对李洪元的同情,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这个时候,以前本来还力挺华为的人也不好说什么了,就算事实可能会反转,但华为傲慢的态度确实让人很难接受。

 

其次是舆论环境,去年12月1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留,引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这一年,各种赞美华为的文章数以千计,华为和任正非都被一度封神。然而,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一个企业和个人一旦被神化,大家就会对他们抱有极高的期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是盛名者的宿命。如果别人对你的期望太高,一旦你犯了错,大家的批评会更加厉害。现在很多批评华为的人,也是以前赞美华为的人。

 

这件事出来以后,关于华为的负面报道被大量删帖(俗称404),这种做法更加激化了大家的反感,这是在用公权力解决企业的舆论负面问题。这也是华为受人诟病的地方:先用刑事诉讼解决民事纠纷,再用删帖封锁解决负面舆论,现在用傲慢发言面对公众关切。

 

从民族英雄到千夫所指,华为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我周围以前力挺华为的人也觉得这事不可思议,一些传播专家也觉得迷惑不解:华为的公关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据曾经在华为工作过的人分析,这个声明一看就是任正非的语气,他对员工腐败的事情历来深恶痛绝,处理起来也格外强硬。在对外发声这件事情上,公司的公共关系部门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即便觉得有些不妥也很难说不,结果就到这样一篇强硬的回应出来了。任正非很可能觉得这个事情做得很有道理,没有考虑其舆论影响,或者说他根本不在乎舆论影响。

 

华为的发言如此强硬,很可能确实他们做的有道理,事实存在反转的可能。

 

根据昨天的各种消息来看,李宏元之前有误导媒体。之前华为已经通过公司账户给过他N+1赔偿,他那30万的补偿不是2N的赔偿,而是2N减去N+1的差额赔偿,之所以通过秘书的私人账户打给他,很可能是他手里有主管的把柄,导致主管用这种不合常理的方式私了。网上还有一篇《李案十问,把你的困惑都告诉你》,回应了很多之前让人觉得不合常理的地方,给人感觉事实和逻辑都很有说服力,因此感觉更贴近真相。

 

从法院判决结果来看,他们也只是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不起诉,并没有排除李洪元有敲诈可能。华为的发言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决:是的,我起诉你了,但由于证据不足,导致你被无罪释放,但这不等于你就无辜,如果你要继续闹,那就起诉我啊!这种言论虽然有些任性,但逻辑上说得通,让我们静待事情真相慢慢水落石出。

 

在舆论危机里有一个黄金法则:认知比事实更重要。内部人往往关心事实,但外部人更关心认知。事实和认知是不一致的,甚至存在很大的鸿沟。比如在这件事情上,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反转,公众对华为的认知很难反转:华为是一家对员工苛刻,对公众傲慢的公司。

 

在华为面临巨大外部挑战的关键时刻,华为应该更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否则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在华为的发言相当于主动给舆论送刀,这真是一件让人迷惑不解的事。

 

文章来源 | 原创

 图片来源 | 网络

 编辑 | 智慧云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