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女排精神迭代的启示:从当年神话到现代团队

2019-10-15 5687 22 0 0 来源: 中外管理杂志

郎女排貌似还是那个中国女排,却已经不是那个女排,“女排精神”也有了新内涵。


作者:李不太白 
来源:李不太白(ID:oursir)


这是中国女排的第10冠,也是郎平带队5年间的第3冠。


在新中国70大庆到来之际,“女排精神”再次感动了祖国的万千粉丝们。


一代又一代传承不息的“女排精神”,看起来一直都在,让人觉得还是40年前那个引发“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呼声的传奇队伍。


但以我的观察,其实已完全是两回事。


中国女排已经从传统的队伍,迭代、进化成一支完全现代化的团队了。


女排精神,也不再只是“艰苦奋斗”、“三从一大”那些过往时代的特有名词可以代表的了。


正如凤凰涅槃,她们也已经是2.0版的现代中国女排精神了。


这对企业治理的现代化、组织的现代化、传统文明的现代化,其实都有很大的启示。



早在三年前郎平带领中国女排一路曲折夺取奥运冠军时,我就以“郎女排的现代转型”为例写了一篇文章,尝试结合古老管理文化的角度探讨过这个问题,如今把它略做修改再次发出来探讨一番。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小组赛的几场输球,人们对郎平选人用人质疑声四起;等到一路逆袭夺冠,人们又惊呼“女排精神”回来了。


可是执教仅仅三年时间,郎平就把亚洲第四变成了世界杯、奥运双料第一,是仅仅靠“女排精神”就能做到的吗?


在精神之外,其实是女排团队的现代革新。


这种新时代的团队哲学,其实本身也可以从我们隐藏的传统治理文化中找到蛛丝马迹。


在遥远的春秋时期,本是一个东部沿海盐碱之地的齐国,到了齐襄公时又经十年内乱折腾,疲敝不堪。可就是在如此虚弱基础上,短短十数年间,管子竟然辅佐齐桓公把它变成了“春秋五霸”之首。


管子的治理智慧只是一时的霸业故事吗?


2600多年过去了,今天再读《管子》,仍然令人惊叹它的思想如此之新,就如同华夏文明夜空里一颗闪亮的星,并没有在时间里暗淡过。


从公元前7世纪的管子治理方略,到21世纪的郎平女排建队与带队哲学,它们之间闪耀着的光芒遥相呼应,相映成趣。


连接它们的是《管子》第一篇《牧民》。


七段《牧民》,平淡无奇。


可是一共86篇的《管子》,它的内功心法都藏在这第一篇里。真读透了它,就等于拿到了管子治理智慧宝库的钥匙。



不管你是车间主任,还是企业老板;不管你是披星戴月地率领中国女排向前,还是带领创业团队步履不停,用活了这个《管子》这篇心法,都能一样游刃有余。


那么《牧民》里到底说了什么呢?


说出了管理人性的秘密。


第一个秘密:理解人心的柔弱,保护它。


《牧民》原文写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


用到郎平带队上,就是治理的成败就在于队员支不支持你,你要考虑队员是怎么想的。如果队员们不喜欢忧劳,你就要让她们欢乐起来;如果队员们不喜欢又苦又累,你就要使她们心灵富足起来;如果队员们不喜欢动荡,你就要让她们内心安定。


这种道理看起来也没什么神妙之处,但真正能意识到、并且能做到位的却不多。


尤其是在我们讲究“服从”的东方组织文化传统下,团队管理能做到这样的就更少了。


郎平也是用教训换来这个意识的。


早在执教美国女排时,郎平就跌了一跤。当时美国女排还是支杂牌军,出征世界锦标赛一场未胜。郎平气得让她们绕场跑圈,谁知一名队员白了郎平一眼,竟扬长而去。


这让郎平陷入了深思。



郎平停下训练,邀请队员到家中做客,包了一顿饺子,聊天,倾听。之后美国女排进步飞快,2008年北京奥运会竟然摘得银牌。


“她们每天训练完都挺高兴的。她们从不认为锦标是最重要的,她们最常说的是I did my best(我已尽了最大努力)”,郎平说。


到了如今这个越来越注重人个性的年代,聪明的领导都懂得首先要做一个太阳,晒得人心里暖烘烘的。如果天天吹西北风,只会把人心吹得越来越冷,新新人类将会裹紧棉衣,像是对抗的盔甲。


但很多管理者还是习惯体委大院的那种旧式管理习惯,整天都是什么“三从一大”之类,从严、从难、从大运动量训练。


快乐打球?在他们看来那就是小资情调,他们的思维更习惯每天必须到位的八小时满负荷练。结果练得球员们身心俱疲,造成许多女排姑娘伤了又伤,竞技水平下降得也很厉害,有些队员练废了,不得不提前退役。


然后还要上思想课,收手机,不能上街,思想要向“队委会”及时汇报,动不动就“军事化”管理、训练。


老一代还在幻想用旧路子管理新一代。可是从前行得通的道理,现在不一定行得通,因为时代和人都不一样了。


还是抱着工业化时代那种“整齐划一”的要求不放,怎么能应付了“创造性”为先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呢?


郎平在国外生活几十年,执教过美国、意大利女排,她视野之广阔早不是旧体制内那些“半工业时代”思想的人可以同日而语的了。



她尊重年轻队员的个性价值,支持她们排球之外发展自己的爱好,多样的兴趣。


她鼓舞她们学习,队长惠若琪都能用全英文接受外媒采访了。


她推动朱婷在奥运后去土耳其打球,连加盟的球队都是她帮助挑选的。


她看望养伤中焦虑的徐云丽,一句“小丽回来了”,徐云丽眼泪就下来了,觉得好像看到了妈妈一样。


她春节给队员包红包,也给队员买蛋白粉。


2015年世界杯总决赛,最后一分钟换上处在手术康复期的魏秋月,让她亲手拿到世界冠军,用金牌的欢笑帮她忘记几年的挫折。


郎平说:“论年纪,她们就像我的女儿一般,我还承担着母亲的责任。”


队员说:“她是场内外分开,场上就是得打起120%精神,下了场,还有自己的人生。这种感觉是别的教练很难给的。”


管子说:“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施行计划的方法能顺应时代人心,就能被执行透彻,大家各展所长,那还怕什么拦路虎呢?


人心的柔弱与喜憎,“铁榔头”反而更懂。


而且她也更有办法。



郎平的办法,需要一个条件。


当初中国女排三易其帅、动荡不息时,外界一致呼吁郎平接手,但她沉默着,犹豫着——直到上级对她充分授权。


以前的中国女排主帅,受制于体制,经常无法按自己想法独立组队、集训、甚至参赛。


但见惯世面的郎平十分清楚:她不可能穿着昨天的旧衣裳,走进时代的新舞台。


这个退役后主动到美国进修的“铁榔头”,拿下了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系的“现代化专业”硕士学位;而多年的美国、意大利执教经历,也让她的眼界与思想独一无二。


郎平要按自己的思路,打造一个全球化的复合型团队。


这就是《管子》里关于管理的第二个心法:用普天下的资源,办普天下的事。


《牧民》原文写道:“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


山河大地那么广,为什么非要守在自家几亩田里找粮食呢?看得清趋势,懂得调配资源,会用人,才叫现代管理嘛。


当1987年不堪心胸狭窄者的栽赃时,郎平像一只蜜蜂飞出大院;26年后,当她接受召唤飞回蜂巢时,带回了现代的各色思想花蜜。



郎平教练团队14人,是个真正国际大家庭:既有知名的中国陪练,也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体能教练、康复师,以及助理教练、医生、营养师、科研、信息研究、数据统计等专业人才。


有了这些智囊与助手,郎平大胆停止了“魔鬼训练”陈旧模式,强调运动保护,尊重姑娘们个体差异,首倡“私人定制”训练法,就连姑娘们经常发愁的体能问题也迎刃而解。


时代就像流水,站在同一条河流边上,要看到没有一滴水是上一秒的那一滴,流动的一切都是新的。守旧守旧,世界上哪有什么“旧”呢?是人的思想保守罢了。


所以要“审于时”。


龙腾云聚,雨就下了;凤栖梧桐,吉兆就有了;蚯蚓在田,地下的土就疏通了,所以要看得见不同事物的用处,事情就好办了。事事求全责备,又能有多少完美的人在那等你呢?


这就是“察于用”。


在今天这样一个共融、竞争、合作的世界里,桂冠背后的团队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需要多工种的密切合作。


一个现代管理者的智慧,首先是建立在很宽阔的现代视野之上。


现代管理需要懂得更多人性的常识。


人性常识,本来就好像《天龙八部》“聚贤庄大战群雄”中乔峰打出的那一招人人都懂的“太祖长拳”,但只有具备管理智慧的人才能打出排山倒海、石破天惊的效果。


《牧民》管理心法第三条就像那记“太祖长拳”,很平凡,但也可以效果惊人:“凡地有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意思是管理一个地方啊,要按农时生产,保障粮库充足;国家有钱了,远方的人就会来归附;土地开垦了,人民就会留下来。


体现在企业,就是说要抓好产品建设,保障资金链安全啊;薪资给到位了,人才就来了;业务开展得好,市场广阔,人心就安定了,追随你的人就有了忠诚度。



那体现在郎平带队上呢?


战胜东道主巴西女排后,郎平对记者说:“不要因为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等到接受央视采访时,郎平又说:“我很少和她们说老女排……我觉得不是靠讲故事或者什么心灵鸡汤能解决的,关键还是从平时的训练中就严格要求。”


《牧民》中的理在郎平这儿就变成了这样:执教女排的郎指导啊,她懂得“务在四时”,平时训练出过硬技术;“守在仓廪”,保障好技术根基,这才是关键啊。


不谈技术谈精神,那是本末倒置。郎平对此心灵相通,深入骨髓。


谈到训练备战时,郎平说:“我们的训练贯穿上午、下午和晚上,此外还要看比赛录像,所有球员都一起看,研究对手,我自己都看恶心了……大家都有一个信念,要坚持,要通过平时的努力和积累去圆梦。”


管子说:“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时也”。贪图一时的侥幸,怎么可以持久呢?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哪来卓著的成就呢?


奖杯与荣耀是不能靠精神力量想象出来的,过硬的技术它是战术组合灵活的基础。


何况郎平的组队策略还独树一帜。


郎平女排,貌似继承了中国女排传统,却跟传统有一个很大不同,那就是“大国家队”的组队方式。


郎女排中,主力阵容不再局限在六七个队员不变。每个人都是主力,同时,又都是替补。替补与主力之间差距模糊。


郎平集训,常给出30人超大名单,联赛中表现优异的年轻球员几乎都得到了机会。


于是,国家队聚集了很多不同技术特点的球员,战术选择也随之丰富起来。



“国多财,则远者来”,远者,不就是那些更多的期待吗?比如多变的战术。


钱财充足好做事,武器多了好打仗。不同技术特点的球员多了,当然就有了更多临机应变、克敌的本钱。


所以等到巴西奥运会,面对不同对手,郎平根据不同队员特点,摆出不同阵容,在同一位置上也常采用不同的队员组合,12个女排队员几乎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


“地辟举,则民留处”,有了多样的战术组合,每个人价值都得到了开发,球员自然得心应手,敢打敢拼。


于是我们看到进入淘汰赛后,郎女排多变的打法,常常令对手措不及防。


打巴西冒出刘晓彤,打荷兰冒出张常宁,决赛时又有袁心玥,更不用说MVP朱婷了。


管子说:“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内部和谐,靠的是激发每个人亮点。


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现代大片里,配角戏份的精彩程度从来不应该输于主角。


上面说的这些贴近人性的现代管理,郎平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如果她做不好最后一个,所有的功夫都将白费。


这就是管理人性的最后一个秘密,《牧民》心法第四条:领导带头,万事不愁。


原文写道:“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


简单来说,就是领导人看重什么、提倡什么、喜好什么、厌恶什么,同学们心里明镜似的,也都会有样学样。



凡是领导所贵的,我能轻视?凡是领导所先的,我能落后?反过来说,不可能带头大哥你天天麻将、夜夜笙歌,还叫同学们熬夜加班、为理想与光明奋斗吧?


最累活该是你,不然凭啥你做带头大哥呢?


关于这一条,前世界“五连冠”冠军、孤身负笈海外、历经世事沧桑的郎妈妈,已经得足了满分,何须多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袁伟民率领中国女排连战连捷的消息传来,振奋了荒芜的大地,北大学子与媒体社论举起了“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精神大旗。


那时的中国,疤痕未愈,百废待兴。人们醒来一看,离世界那么近,却落后那么多,那么远,所以迷茫而不自信,需要一些激发信心、振奋心灵的精神食粮。


到了今天,人们已经不缺乏信心。所以郎女排貌似还是那个中国女排,却已经不是那个女排,“女排精神”也有了新内涵。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新精神呢?需要更多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与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光辉、温暖、礼让;人才资源与物质的珍惜与有序整合;精英们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及不可缺少的时间里的安静雕琢、技术积累与迭代革新……


当年的神话已是过去时,现在该是转向平凡而现代人性的时候了。


在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广的大时代里,谁也不能让自己活在昨天的记忆里。


郎平的女排以尊重柔软人心的心法,吸收并融入国际化理念,以现代之姿当空飞舞,不但正当其时,而且赋予我们无尽的启示。


这就是郎女排冠军的意义,也是超越时间的《管子》的意义。


谁是这个时代的真心英雄?是每一个发挥个体独特价值的平凡的人们——以及珍惜这种价值的人们。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