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金九银十,谈谈离职

2019-09-06 6303 12 0 0 来源: 北大纵横

金九银十跳槽季,招聘与跳槽齐飞,将就着煎熬着的宝宝们开始蠢蠢欲动了。对于任何一家单位来说,核心员工都是公司的宝贝,如果一不留神失去这些小可爱们,核心员工的流失,可能会带走关键技术、渠道、客户、资源,还会动摇军心,引发大面积辞职,甚至带队出走,导致公司业务受损。


核心员工要走,公司是一万个不愿意,各种苦口婆心,恨不得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员工铁了心要走咱也拦不住!只能默默内心痛苦呐喊:为什么呀?

假设员工是理智且谨慎的个体,不考虑头脑发热冲动辞职的情况,员工离职行为的产生往往经过了“工作不满意——痛苦纠结——寻找替代——比较权衡——离职行为”的过程。让我们从结果开始往前倒推看看吧~

离职行为会不会发生?

为什么有的员工对公司存在不满,各种抱怨,但还是没走?为什么有的员工头也不回的离开?我们可以借助相互依赖理论来解释。假设员工是个理智的个体,不会冲动离职,他在选择是否离职的过程中一定会充分比较,把现工作中得到的回报跟自己的期望值比,跟可替代工作的收益值比。假定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CL),也就是期望收益,这是员工认为自己应当得到的回报。如果实际结果超过了他的CL,他会感到满意;反之则会不满意。但是工作不满意一定会立马离职吗?对现工作满意就一定不会离职吗?这时就要用到替代的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CLalt),用它来确定我们在其他工作中是否会更好,即如果我们辞掉目前的工作,而选择可替代的其他工作,所能得到的结果。如果他找不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即使对现状不满意他也会留在公司;反之如果去别处有更好的境况,他就会选择离开。如果去别的公司能得到更好的收益,即使对现状还算满意,也有可能离开现在的公司去追求更大的收益。

不会离职:


会离职:


离职原因:官方原因与真实原因

员工离职申请上的原因是真实的吗?多数离职申请表上填写的是个人原因和家庭原因,如身体不好,回老家结婚,家里有小孩或老人要照顾,夫妻两地分居聚少离多等等。如果你信了,那就太天真了!这些所谓的“客观原因”,无非是给彼此留个体面。

那么真实原因呢?不要问我跳槽原因有几多,我会告诉你很多很多......马爸爸说“钱少了,心伤了”,网友们含蓄的会说“胃不好,饼太大,吃不下;腰不好,锅太重,背不动” ,直白的会说“钱少事多离家远,位低权轻责任重”,每个公司的HR们也会做各种离职分析。


总结各种原因,最多的是啥?钱,必须是钱!不信你看看那些从央视辞职的主持人们,不就是体制内约束多、挣钱难,出名后就去外面捞金了么;

第二呢,工作本身,工作压力太大或者工作没意思,太忙的“工作996生病ICU”,太清闲的“未来一眼望到头”,太重复的“枯燥无味如同机器”,都让人爱不起、分分钟想放弃;

第三呢,发展空间,有才的人往往有抱负,人家是匹野马,而你这没有草原,想想就憋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咱也拦不住;除此之外还有价值观差异、人际关系、领导风格、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家庭原因、读书深造等等。

离职前兆:早发现早治疗

因为各种原因,员工起了跳槽的心思,虽然心已远身未动,但这时老板如果心细,是可以看出蛛丝马迹的。在员工离职前,内心经历了各种不爽!痛苦!挣扎!纠结!这样的心态下会表现出一些行为的变化,如果向来勤快认真的员工出现了“反常”的行为,这时该警惕了。例如:

1.员工变得很“佛系”,做啥都提不起劲、工作能拖则拖、能推就推、实在不行就应付;

2.员工变得很“低调”,任务不申请了,业绩不突出了,在领导面前很少露面了,公司活动也不参与了;

3.员工变得很“沉默”,开会不发言了,抱怨的话不说了,同事间的吐槽议论也不参与了;

4.员工变得很“怠慢 ”,迟到、早退变多了,还经常各种理由请假,短则一天半天,长则一两个星期以上;

5.员工变得很“神秘”,看起来在忙碌但一走近他就会关掉界面,频繁离开办公室躲到僻静场所接打手机。

作者:王丹,北大纵横合伙人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