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方太创新的背后有何秘密?

2019-08-20 5875 5 0 0 来源: 企业管理杂志


周永亮博士就创新的话题与茅忠群董事长进行交流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每年我们都会通过各种形式见面交流。我觉得,无论是对于经营还是传统文化,茅忠群每次都会有不少新的体会。他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及强大的学习能力,可谓“学习型企业家”。


今年6月,借率领一批年轻的企业家到方太游学之际,我与茅忠群就创新的话题展开了一次对话。 


源于仁爱的创新,

才能真正地造福人类


创新其实是一个很大众的话题,但是,茅忠群的创新观确实与众不同。他的“一切创新源于仁爱”本身就具有争议性。


在很多人看来,创新源于强烈改变世界的思维,甚至认为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制约中国创新的思想根源。尽管这种看法最早来自西方人的视角,但是长期以来这种看法还是被当成了一种权威的认知。
     
我就基本概念与茅忠群进行了交流。何谓仁爱?


茅忠群的答案是:孔子曰,仁者爱人。也就是说,仁爱就是对人类真诚的热爱,尤其是对消费者及用户发自内心的一种关爱。这种关爱,不只是单纯地让用户喜爱,而是让用户安心,让用户的家人安心,给用户及其家庭带来使用的幸福感。


所以,茅忠群把企业使命定义为“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在他看来,创新一定需要价值观的引领,而且这种价值观首先是一种利他、利于社会、利于人类幸福的价值观。


在他眼里,很多创新,甚至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尽管处于顶尖水平,也很受客户喜爱,甚至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却没有给人类带来福祉、给使用者带来“安心”,甚至引发了家庭的纠纷、消费者的沉溺及诸多社会问题,更有甚者,有的创新还有反人类的倾向。


这类创新就不是源于仁爱的创新,可能源于人类的贪婪和无知,极具破坏性,就是一个邪恶的“潘多拉盒子”。


而方太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首先是基于让客户安心、放心的初心,基于对亿万家庭幸福的关注,而不是达到技术领先的什么国际水平或国家技术标准,也不是追求拥有多少知识产权,更不是为了击败竞争对手。


所以,才有了把“炒辣椒都没有味道”的极限要求作为新一代抽油烟机的开发标准,也才有了水槽洗碗机这一典型中国式厨具的面世。


 也就是说,在茅忠群看来,创新,一定是一种基于价值观的选择,是具有较强社会人文属性的一种行为,而不单纯是一项技术行为,个人或者企业,乃至科研机构,不应一味追求技术本身的顶尖和领先,而更应该关注创新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终极目的,永远都不能忘记创新的初心和人类的良知。


创新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致良知”的过程。一旦忘记了初心,一旦放弃了良知,创新者就有可能陷入为了追求技术突破而将灵魂交给魔鬼的“浮士德困境”。


同时,有了良知的引导,有了仁爱的初心,才能避免为了技术而技术的研发通病。当然,更不用说那些拿着创新说事和骗取大量国家经费和投资人投资的伪创新了。


以中庸为原则的创新,

才是有温度的创新标准


根据这样的标准,企业该如何创新呢?


茅忠群的答案是:创新的原则是中庸。将儒家的中庸视为创新的原则,这更令人惊诧。在很多人看来,儒家的中庸更是创新的思想天敌。


如果说,一家创新不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这么说,估计很多人会认为就是因为他坚持了中庸这样的原则,而方太的创新在行业里恰恰是领先者,满墙的发明专利和销售收入每年25%的复合增长率,怎么看都和中庸的原则不太匹配。


茅忠群却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很多人对儒家“中庸”的误解。
     
在很多人看来,中庸意味着保守、差不多就行,不追求领先和冒尖。


而在茅忠群看来,这不是中庸的真实内涵,中庸不是差不多,不是保守,而是讲究有度、适度,讲究恰到好处,讲究精益求精,适度不是不冒尖,而是冒尖冒得精准,冒得方向正确,这是对价值观的严格遵守。


为此,茅忠群可以为了让用户安心和给产品使用者家庭带来幸福感而花尽心思、绞尽脑汁地追求顶尖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这不仅仅体现了底线原则,而且是一种对价值观积极的遵守,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圣人”境界。我想,可能正是基于此,茅忠群在给自己确定的一个使命中把“成圣”作为唯一追求。


全球创新的方向,

都有价值观的灯塔


其实,世界第一大互联网企业谷歌将自己的价值观定位于“不作恶”不也是一种适度的底线原则吗?“不作恶”就是给自己的创新及其创新成果的使用画了一道红线。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庸的原则。
     
在茅忠群看来,创新,不仅仅是不作恶的底线问题,更是要导人向善。


而今天,备受争议的腾讯也将自己的价值观定位于“向善”。稻盛和夫提出“敬天爱人”,他应该是东方企业家中更早、更虔诚、更坚决奉行儒家价值观的代表。


这也恰恰是稻盛和夫在中国更受追捧和认同的原因。在很多中国企业家的眼中,稻盛和夫不仅仅是一位企业家的代表,而且是一种儒家思想的虔诚实践者。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负效应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技术的价值观以及相关的伦理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享受及生活便利之外,究竟会给人类的生存和福祉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技术是人发明的,也是由人来使用的,一定会受到人的价值观和追求的影响。正如核聚变既能通过核电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同时也能通过核弹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性后果。


所以,茅忠群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关注创新的源头和原则,不仅仅是企业的追求,更代表了对人类及企业本身存在的价值的深度思考。


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体现在捐助了多少钱、交了多少税、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这只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


企业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创新给消费者、给社会大众带来幸福的享受,让所有的消费者及其家庭感到安心和舒心,从而给社会创造更可持续、更有价值的福祉。


作者系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论坛秘书长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