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职场戳心真相:有钱、有闲、有点坑

2019-07-31 6348 6 0 0 来源: 人力资源杂志

转载自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作者临公子。


有很长一段时间,包括我在内,周围无数人对“好工作”的定义很简单——“钱多事少离家近”。


但我逐渐发现,有钱有闲,这特么就是个职场魔咒哇


01

办不成事的闲人,老板容不下


最近,我部门里一位项目经理,在新项目开始后仅1周后就被替换下。


他的做事风格我略有耳闻。


上班时经常不在办公室,做起事来晃晃悠悠,被其他同事称为“树懒”。这次正儿八经打交道,才发现别人是瞎说的——


比传闻的恐怖多了


-约定9点上门沟通需求,他10:20出现,一脸憨笑地说,“堵车实在没办法。”

-头脑风暴时,他窝在角落的沙发里在刷手机。

-分模块写大纲,半个多小时,他写了4个小标题,不到50个字。


更令人无语的是,原本当晚他需要出一份计划,到晚上10点多老板催问时他才说,电脑没带回家,如果要写计划的话现在只能去网吧……


What?你早不说?!


那是个千万级别的项目,Boss忍无可忍,立马决定换人替代他的位



坦白讲,我曾挺羡慕他。


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不错的薪水、随时溜班随时请假,每天办公室谈论最多的就是哪家电商又搞优惠活动。


你就说爽不爽?


But,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你觉得反正团队里不止你一个人,摸鱼闲着也没啥,结果,每件事情都变成无回应+无着落+无交代的“三无”状态。


这不摆明被人贴上“不靠谱”的标签吗?


但凡有些脑子的老板,都容不下只吃饭不干活的员工。把他们一个个剔除,只是时间问题


02

不办事的闲差,自己最吃亏


亲戚的女儿墨墨,就吃过大亏。


墨墨一毕业就到一家公司的办事处,员工就4个人,离总部很远。最有存在感的事,应该就算每周写写报告。


一开始她还会出去跑跑客户,后来半个月都不会电话联络一次。


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周五下午基本人就跑光了。


这四个人上班做什么呢?——追剧、购物、聊八卦,甚至结伴出去逛街。


每个月工资4-5K,半个躺赚好么?


这样的神仙日子过了两年,去年墨墨突然问我,有没什么适合的工作介绍。


我惊得手一抖,差点儿被杯子里的开水烫到。


“你不是说那工作很完美吗?怎么要辞职啦?”


“没办法”,她发了个捂脸哭的表情,“省内几个办事处合并,我要么去外地工作,要么只能离职了。”


我赶紧安慰她,“你擅长什么?我帮你问问。”


长时间的沉默后,她发了句:


“好像没什么擅长的。你说,我会不会找不到工作啊?



茨威格那句被说烂了的话,放在这里,依然字字戳心:


她那时还太年少无知,不知道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几年的清闲日子下来,墨墨变成优势为0,战斗力为0的职场废人。


就连去应聘行政岗位,人家都直言不讳地说,你27岁年龄偏大,而且也没特别拿得出手的能力。


一份闲差,就像裹着糖衣的慢性毒药


看似美味可口,越吃越上瘾。直到有一天才让人幡然醒悟,曾经一点点偷来的甜,已变为一份份叠加的苦


03

你想要的“闲”,不过是偷懒的借口


这几年,我常听到有人说越来越不想上班,理由多半是:不够自由


他们把“自由”理解为有钱+有闲,每天时间自由分配、做喜欢的事情、还有理想的收入。


结果往往被现实啪啪打脸。


因为,多数人只想享受自由的快乐,不愿为自由买单。


哪怕告诉你,你可以在家SOHO,只要今天内把这份报告写完就行,画风也很可能是——


你翻开书找资料,翻到第10页时就犯困了;

你遇到写不下去的地方,就想我去打会儿游戏找找灵感吧;

你看到时钟已近晚上11点,就觉得这么迟了明天再交也没差吧。


你想要的“闲”,只是偷懒的借口。



日本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曾说: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没有不受重力的飞翔,更没有不被束缚的自由


04

优秀的人,都是折腾出来的


你有没发现,那些喜欢折腾的人,好像总不会过得太差?


为什么捏?


愿意折腾,说明不仅想让现状更好,而且乐意用行动改变现状


我组里有两个95后的程序员,鸥鸥与小郁。他们同年毕业,同时入司,同样薪水。


也就1年左右吧,差距已大到肉眼可见。


鸥鸥,写代码永远以“写完”作为准则。一旦提交代码,宁可上班打游戏,也不愿意多看代码一眼,更别提去思考有没更好的实现算法。


小郁截然不同。


她时常主动问,“那样会不会更好?”、“我认为那个操作不太合理”、“界面布局是不是这样更友好?”


“你瞎折腾啥啊?我们不需要考虑那么多。”这是鸥鸥时常笑话小郁的一句话。



其实这代表了两类人,一种被动,一种主动


被动的人,被“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思维锁死,只想偷懒换来片刻欢愉。


主动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总超过别人对他的要求,只想做得更好。


中国有句古话: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比方说,你的目标是80分,成绩出来估计是70分;假如你的目标是60分,大概率将不及格。


所以,你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把“差不多”挂嘴边的人,最后很可能变成“差很多”了吧?


我从不相信,世上存在有钱又有闲的长久工作。


你看贴着“诗和远方”标签的高晓松,人家天天忙得录节目、做导演、当编剧。倒是赚不到什么钱的人,以为天上会掉下馅饼。


偷懒是平庸者的惯性,他们只能说却懒得做;

折腾是优秀者的捷径,他们不仅能做,还能做好


聪明人都懂, 树上的果实,只会留给那些付出100%努力、始终向上爬的人。


—END—


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多家金融理财/职场平台特邀作者,一枚理性爱财的工科产品汪。

  ●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力资源》杂志”立场。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