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稻盛和夫与任正非:相互认可,经营方式却完全不同

2019-07-23 6713 7 0 0 来源: 乔诺之声

7月19日,稻盛和夫已正式宣布要结束他的“盛和塾”,这位“经营之圣”带给了我们很多管理上的启发,其中最值得提起的就是“阿米巴”了。


在中国,阿米巴模式也引起过广大企业的学习热潮,而这两年大家争相对标的华为,却没有使用这个模式。


稻盛和夫与任正非曾有过见面交流,虽然经营理念不同,但相互之间评价却很高。


任正非与稻盛和夫会面


任正非曾这样评价稻盛和夫:“你不了解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做的精密陶瓷,不是你生活中看到的陶瓷,而是他做的电子陶瓷等功能陶瓷,已在引领一场实实在在的新材料革命,将极大地推动通讯业和互联网的发展。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精进,做到了全球第一,我们只有追随的份。我们华为拥有全球一流的数学家,但他们却拥有全球一流的化学家与物理学家,我们赶不上他!”

 

稻盛和夫也给与任正非很高评价,曾委托人赠书给任正非。受委托人这样评价任:“任正非的探索非常了不起,特别是有效发挥广大一流智商人物的作用方面,超过京瓷,超过日本企业!”

 

 

也许他们的经营方式并无优劣之分,今天我们就阿米巴模式展开讨论。

 

 


阿米巴与责任中心


阿米巴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责任制经营,就是划小了经营单元来管理。


阿米巴责任制是一种精细的核算思维,它认为公司由多个环环相扣的阿米巴构成,每个阿米巴都是一个利润中心,每个阿米巴都通过在增加收入、减少费用,以获取相应的利润,这样整个公司也就可以盈利了。

 
这是日本独具特色的一种模式。


但在欧美企业中的普遍使用的责任制经营与阿米巴不同,华为的责任制经营属于欧美式的,我们暂且以“责任中心”这个词来表示。


责任中心与阿米巴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华为的责任中心模式中,也有利润中心的划分,不同之处在于:

  • 数量很少,不像阿米巴那样每个单元都在讲利润;

  • 内部结算不允许加价,只允许用成本价。


这两点是形式上的区别,从核心理念上来说,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华为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阿米巴不是。


举个例子,华为公司最核心的利润中心是代表处,代表处就是销售,自然是一个利润中心;但华为的产品线不直接产生销售和盈利,华为也把它作为利润中心,为什么呢?


很多公司的产品线不是利润中心,经常出现市场部和研发部之间相互埋怨的情况。华为公司把产品线作为利润中心,就让研发和市场人员的利益完全一致了——都导向客户。


产品线的利润不是来自内部市场部给它的内部结算,而是来自市场部的真实销售收入。



为什么要使用责任制经营?


公司的经营目标主要包括订货、收入、利润、回款和现金流,只有各个部门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公司的目标才可能完成。

 

我们接触过很多不同规模的企业,很多公司通常的做法是把公司经营目标分给研发的老总、销售的老总……


每个老总的KPI里面都写的有,好像是大家都背了经营指标,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其实,这样会让大家都不在意最后的指标,因为这个指标达成跟自己是否努力的关系并不明确。


自己该承担哪些具体经营指标?

做得好对公司业绩有哪些改进?

做得不好又会给公司带来哪些损失?


只有目标和责任明确,才是有效责任。

 

如果一个公司几十号人,每个人老板都认识,我觉得是不需要责任制经营的,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都干好就行了,主要基于对人的管理就能达成公司目标。

 

但是当公司规模扩大了,老板管不过来的时候,就面临一个问题——分权,把老板以前一个人管的事情分给几个副总、由几个部门来承接。


那么分权必然要求分责,因为责权利是对等的。


每个部门年初的时候都来找公司要资源,但是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把经营责任和权力授到各个组织,这就是责任制经营。

 


为什么华为不用阿米巴?


稻盛和夫用阿米巴经营做成了两个世界五百强——京瓷和KDDI,一定有可取之处。


但是我们再去深入研究,你去读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阿米巴经营是有其适用场景的。

 

我们比较一下阿米巴经营和华为的责任制经营两者最本质的区别——适用环境的假设。

 

阿米巴是以员工利益为基础的一个金融理念,强调的是人心。


在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里面就说到,经营者与员工构筑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需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整个公司文化倡导的是公平、正义、公正、勇气、诚实。


这些文化对等没错,但是非常难以去衡量,很难去管理。

   

国内很多企业运营阿米巴经营的时候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内部转移定价。因为阿米巴是环环相扣的,对外部客户的定价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对内部如何定价呢?


如果没有对应的文化和氛围的支撑,公司大量的精力都会浪费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

 

阿米巴经营的内部转移定价主要靠领导的公正裁决,本质上是相信人性的公正,用人去驾驭制度。


这点也符合日本的耻感文化,在《菊与刀》里提到过这一点,日本人会认为占了别人便宜是件羞耻的事情,而且会带着一生。


 

但是在中国的公司里面,你能够占到周边部门的便宜,你能为自己部门去赢得一个更好的指标,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强,自己部门的人也会觉得这个人比较有能力。你想想是不是这样?

 

其实华为以前有内部转移定价,但是做过之后发现,它并不能让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内部的管理改进和效率提升上面,而是放在跟周边部门讨价还价上了,对整个公司来说没有任何益处。

 

阿米巴经营包括整个环境、文化的构建,而华为的责任制经营其实是基于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华为就是用人性的贪婪去制约人的懒惰,用恐惧去引导大家遵从流程制度,用制度去引导贪婪,朝着公司需要你去做价值创造的方向去做。这就用人性的弱点去制约人性的弱点,这是华为所有约束机制的特点。

 



华为的责任中心建设


华为的责任中心建设是近年来华为整个管理思想演变的一个结果。

 

其实过去华为是集权管理,没有分权,到了后面公司越来越大的时候,老板觉得决策流程特别长,项目的反应速度特别慢,你必须把权力通过授权、行权和管控的方式授给作战部队。

 

 01 下放经营权、加强监控权 

 

  • 下放经营权

 

只有将经营权下放到作战部队,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决定怎么打仗,让听见炮声的人决定怎么去呼唤炮火,才能支撑华为如此庞大的一个组织。

 

你想想看现在华为是18万人的庞大组织,如何去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灵活的抓住市场部机会,快速决策,机动作战,这是需要一个很强的组织能力的。

    

  • 加强监控权

 

责任中心建设以及全面预算管理,其实就是在下放权力的过程中,起到一个约束和管控的作用,让经营权被公司收回来,让作战部门“从心所欲不逾矩”。


监控不是为了监控,而是服务作战,让作战部队在“不逾矩”的情况下“从心所欲”的作战。

 

很多企业其实都感觉到了,包括一些规模并不是很大的企业,都是看到了集权的弊端,也看到了放权的好处和必要性,就开始下放经营权,但是监控没有跟上。你会看到这些问题:


再低价的合同一线都敢签;

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恨不得把公司所有的炮火都呼唤到自己的区域;

客户要求年采购1万台设备,他年初就敢让公司备货备1万台,放在公司那边待着,半年都不发货;

……

 

任总的高明之处就是在放权之前就加强了监控,在LTC(营销体系)流程变革之前就先做了IFS(集成财务服务,财经体系)变革,其中重要的核心就是责任中心建设和计划预算预测,通过这两个部分构建了约束了监控机制。

 

按照老板的话说,让一线的业务部门“从心所欲不逾矩”,规矩给你定好,你可以按照规矩合理合法的去创造价值。

  

 02 责任中心组织结构 


华为到目前为止是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还有战略、研发、业务单元的BU,区域单元的MU,还有一些交互支撑平台,比方说供应链、交付、财经人力资源、流程IT,支撑公司经营管理运作。

 

华为其实是按照不同部门的职责和应承担的经营责任,把它划分成为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就按照这几个中心进行责任中心的定位。

  

 03 经营指标设计 


根据责任中心定位设计每个组织应承担的经营指标。


这种经营目标的分解既避免了内部转移定价的时候带来的一些争吵,减少公司内部资源耗费,又把整个经营指标在组织内部进行分解,使得每个组织力往一块使,围绕公司的整个经营的整体目标努力。

 

华为是2011年在IBM顾问的指导下,IFS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对组织做了责任中心的设计,通过匹配公司的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和责任现状,明确了每个预算单元的责任中心类型和关键的财务指标,同时构建了责任中心的一个建设流程,并且牵到HR、组织设立和预算流程里面去。

 

这里面我就不得不提一个题外的,华为在管理上的一个智慧。

 

每年的业务计划制定出来之后,我们会先对每个组织的KPI指标结构定义,具体的数值不谈,先把规矩定好;等到规矩定完了,大家都通过了,我们再去定具体的目标。


从本质上看,责任制经营是公司治理架构的一个重要基石,支撑公司战略落地到执行的过程。

 

打个比方,一个公司像一个大厦,每个组织就是大厦下面承重的一个地基,如何分配每个地基承受的一个重量,保持整个大厦的稳固,这就是责任中心建设的作用。


— END —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