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我的简历被偷了,老板用它监视我!”

2019-06-30 6313 14 0 0 来源: 人力资源分享汇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信息都在裸奔!


你费尽心思拼命“包装”的简历,可能早已被扒的连“底裤”都不剩。万千囊中羞涩的求职者,背后却养活了年入上亿的公司,你看,现实就是这么讽刺。


他们不仅偷拿你的简历,还在老板面前捅你一刀。


某公司靠爬虫窃取简历,实现数据变现,年收4个亿。并且实现了B轮融资,拥有38个B端招聘产品,累计非法获取 37亿份简历,超过 10 亿份通讯录信息。



你苦心在简历上写的个人亮点,怎么也想不到成了这些公司的亮点业务。


当然你更想不到的是,他们做的用户画像,比你自己简历上的自我定位还清楚


窃取来的简历,他们会进行解析,然后产生四项定位,包括用户画像、轨迹变化、社会关系以及区域位置,几乎涵盖了个人所有的数据维度。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后,能够更好的给B端使用,也是你的简历在“小偷”手上变钱的过程。



当你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被以2毛钱卖出的时候,你可能并不会意识到信息泄露的严重性,可能只是平时会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小广告。


但是对于HR来说,一旦涉及到信息泄露的事情,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一旦公司员工的简历信息泄露,卖到你的竞争对手哪里,那么如果对方锄头挥得好,这边的墙角迟早被挖走。


你辛辛苦苦招来的人才,最后可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小汇有个朋友,在一家公司做HRM,就经历这种事情。


其所在公司的员工信息被卖到竞争对手公司,导致该公司5个核心员工被同类公司挖走,有好几个正在策划上线的产品停滞,给公司带来不少损失。


不过,还有一个更滑稽的事实,你一定想不到,有时候你的信息,可能不会被卖到竞争公司的那里,而是被卖到了你的老板那里!


这些爬虫公司,除了扒窃简历,还在背后跟你的老板打小报告,并为此开发各种骚气的小工具。比如:

简历时光机:它能够挖出你所有简历上的秘密,HR和老板能看到所有简历上的修改历史,不管你是在任何时候的修改,统统都能挖出来。



爱伙伴:他可以随时检测员工离职动向,如果你更新了简历,或者进行了简历投递动作,它都会把你的动态悄悄推送给你的老板。



也就是说,信息泄漏后,不管你的简历有任何动态,自己修改还是被查看,你的老板或者HR都尽在掌握之中,你动任何简历的心思,后面都有一双眼睛监视你,听起来,是不是觉得背后一凉!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想跳槽时,在招聘平台更新了简历,明明已经屏蔽了公司,却不知怎的,还是被 HR 知道了。求职意向一栏,明明还是不考虑新机会,HR却找你谈话为你是不是要跳槽?


虽然这类第三方平台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但是,在企业管理上,监视员工这件事,在某些公司中从未停止过。


某企业通过检测员工钉钉步数,推测出员工出去面试,准备跳槽。



某企业给员工佩戴手环,当员工休息超过 20 分钟,手环会自动发出语音提示:“ 短暂的休息之后,继续努力工作吧,加油!”  


如今用大数据随时跟踪员工的简历动态,稍有苗头就列为重点观察对象,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科技在不断进步,但是管理的观念却还在原地踏步。幻想靠有形或者无形的“铁链”拴住员工,最后只能固步自封。


如果公司购买了这个服务,那么企业文化可见一斑。如同结了婚成天想着怎么捉奸,对方朋友圈给异性点个赞,就觉得自己被伤害,那么,分手了也没什么可惜。



在这种情况下,老板进行强势的奴性管理,HR成了老板内线,或是“公司锦衣卫”,员工每天在高压之下工作,如履薄冰。


但是就算他们机关算尽,他们忘了,真正优秀的员工,离职总是悄无声息的。当他们决定更新简历离职时,不管你怎么监视,他们都不怕东窗事发,铁了心要走的。


所以,面对大数据这把“屠龙宝刀”,当公司当他挥起屠刀的时候,最终肯定是砍到自己!


人性管理不是说在嘴边,也不是挂在墙上,而是首先要尊重人性,如果一个公司连员工的每一个动态都要监视,那么何谈尊重员工的工作?



最后,回归到文章开头。


当我们对公司监控员工简历感到恶心时,也不要忘记了,在未授权情况下恶意获取公民信息并谋取高额利益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行为。


如果这种现状不改变,依旧会有各种数据公司从招聘网站上偷取信息,每一个求职者的信息依旧是被贩卖的商品,只是卖给谁罢了!


对于个人而言,比起隔信息泄露更可怕的是,那些对他们信息虎视眈眈的“黑手”,将他们推向永不见底的深渊。


恶没有边界,我们永远防不胜防!


以上。


—end—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