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小细节决定大格局!

2019-06-10 8832 5 0 0 来源: 金柚网

之前在日本安检,有一件事让我印象颇深。


我在成田机场准备登机,过安检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我拿来一个装物品的塑料盒子,我特意拍了一张照片:



你有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对比在国内机场过安检的时候,放物品的盒子大概都是下面这个样子:



发现区别了吧?


日本机场的安检盒子会在盒底画出不同物品的放置区域,并且还在不同区域之间设计了“分界线”。


以下图中的这个盒子为例,最上面放电脑的区域和中间放瓶瓶罐罐的区域间竖起了一道阻拦线,而中间的区域和最下面放零钱钥匙的区域被设计成上下分层的形态。



这样设计的好处显而易见。


首先,避免了物品的杂乱摆放,节省了安检人员不必要的整理时间。


过安检的时候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身上带了钱包、钥匙、电脑、充电宝等一系列东西,到了安检口一股脑全拿出来丢在盒子里,也不管放得整不整齐。


这时,安检人员通常都会把它们一个个挑出来,整理摆放好,避免有什么东西被遮挡住了。这个动作实际上是耽误了你的过安检时间。


其次,这样设计能给乘客一个清晰的提示,提醒他们带了哪些东西,不要忘记拿出来。


最明显的就是在背包里带了瓶瓶罐罐的情况。我不止一次见到有人在过安检的时候忘记拿出包里的小瓶子,结果背包送进检查机器的时候又被退出来,最后被要求开包检查。这同样耽误的是自己的时间。


我并不是崇洋媚外,我只是觉得,细节就是魔鬼这句话,在这么小的一件事情上就体现地淋漓尽致。


既然说到了细节,不妨再多聊几句。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见微知著。我的理解是:

通过一件很小的事情,能够洞察到背后宏大的运行规律,最后再落脚到眼前的小事上,做出切实的行动。


所谓格局,是由无数个细节堆砌起来的,它们共同组成一幅大图景。能够看明白大格局的人,一定也能看清楚细微之处的小变化。


当一个人还没有到能够看格局的层次,就务必先做好手上的细节。这个顺序绝不会错。


再讲一个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受邀去一家德国汽车品牌公司做参观培训。期间德方的汽车工程师和我们讲解他们组装汽车的流程,这时一位同事提出一个问题。


他说,听说你们德国人拧螺丝的时候都是拧三圈后再退回半圈,请问这是真的吗?


这个事情我也听说过,所以以为这位德国工程师只会简单地回答Yes 或No.


可没想到,他接下来花了差不多十分钟来给我们解释,为什么德国人在拧螺丝的时候最后都要退回半圈。


我凭着有限的英语听力,大概理解到的意思是,螺丝退回半圈是因为要让螺丝处于一个弹性状态中,这样当遇到高温或震动的情况时才不会因为螺丝变形而丧失强度。而且一定要拧紧了再退,直接拧两圈半是达不到这样效果的。


你觉得,一个简单的拧螺丝动作能造成什么影响呢?


一位德国汽车的品牌高管曾讲过这样一个事。在中国,汽车有国外原装进口和国内组装之分。比如宝马就有原装进口的宝马和华晨宝马,后者是由中外合资企业在国内进行组装生产。


而德国原装进口的汽车,工人会严格遵循回半圈的“拧螺丝守则”。尽管在中国也是这样要求,但最后国内的工人回半圈偷懒的比较多。


经过春夏秋冬的交替,这个微小差异导致汽车质量上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此时,你还会觉得拧螺丝是一件小事吗?




这几年大家都喜欢谈工匠精神。实际上,工匠精神就是对细节的极度专注。只有把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做好了,才能成就一件近乎完美的作品。


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


很多人信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这里说的是不拘小节,并非不拘细节,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小节是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细节是起关键作用的微小因素。


细节一旦积累多了,就会变成鸿篇巨制,从而影响到全局。


可惜很多人不是这样,他们是“只见著,不知微”


这些人从没有做过甚至了解细节上的小事情,面对大图景却总是夸夸而谈,满嘴跑火车,动不动就是格局,趋势,变化。可一旦仔细追问,又答不上一个所以然。于是开始偷换概念,混淆视听,顾左右而言他。


这种人,务必要离他远一点。


大局观好的人,一定是趟过了无数细节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就像一个没有当过士兵的人,很难成为一名好将军。同理,一个做不好细节的人,也没有资格去谈格局。


而对细节的把控,说白了依然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能力。如何去锻炼这种能力呢?最后分享三个小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1. 记录生活中的“不爽时刻”


不爽时刻,顾名思义就是让你感到不爽的瞬间。为什么要去记录它们呢?因为这能帮我们发现被忽略的细节。


细节感知和情绪是相通的。很多时候我们关注到一个细节,正是因为它让我们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情绪(通常负面情绪更容易引起我们重视),而情绪是促使我们开始深度思考的催化剂。


在生活中拥有丰富情绪的人,对细节的敏锐程度也会高一些。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你发现一个细节问题亟待解决的时候,不要慌着去想如何解决,先停一停,去看看有哪些已经存在的解决方法。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这样能让你更好地去理解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比如前人做过哪些尝试,哪些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哪些被证明是失败的,哪些是有局限性的等等。这样能够避免再走一遍老路,提高思考效率。


这点是我从一次培训营上学来的。那次我听到一个分享特别有启发,它的核心观点是:


你不需要做第一个发现问题的人,但你可以做提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人。


这就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看现有的方法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有哪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而不是重复去制造轮子。


3. 善用穷举法,列出你的解决方向


注意,这里说的是解决方向,而不是解决方案。一字之差,天地之别。


什么是解决方向呢?就是你的思路总结,即我们可以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去做。它可以用三言两语就表述清楚,并不用长篇累牍写成方案。


比如本文开头那个安检盒的例子,假设现在你是一个设计师,想要改进整个安检体验和操作流程,可以怎么去做呢?


加上已经实现的,就有几个方向可供参考:


1. 增大安检盒的体积,从而容纳更多物品;


2. 在盒底画上不同物品的摆放区域,方便乘客摆放;


3. 制作一个立式盒架,当人靠近时能够自动抽取出来;


4. 设计一个环形履带,让安检盒使用完毕后能自动归回原位,而不需要工作人员送回;


......


以上这些并不一定全都正确,但起码开拓了思路。只要你有心,就尽可能绞尽脑汁将所有能想到的方向都写出来。最后你会发现,原来一个微小的细节竟能产生这么多思考。


等到你评估完所有的解决方向后,再去挑选几个最可行的进行细化,就能完成一份完整的解决方案了。


这就是刻意练习。


在工作中,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小到一份PPT怎么排版,怎么写标题,大到一个项目如何去安排进程,如何去和客户谈判,这些都蕴含了无数的细节供你去学习、研究、思考。等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就会引起质变,你看问题的角度才会上升到新的层次。


所有的大格局,都是由小细节组成。能够把细节做到极致的人,才能对格局了然通透。


来源:张良计 作者:张良计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