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从百度人事地震看HRBP的角色

2019-05-31 6482 20 0 0 来源: HR实名俱乐部

今天中午,财经记者有一篇深度报道《百度五名高管闪电辞职内幕》


作为HR公众号,我们当然更关心的HR的生态,这篇文章两次点到百度HRBP,或许我们可以从媒体、外界的角度看看HRBP在企业的扮演角色,而不总是我们自说自话。


 一 

百度的HRBP的角色定位


这篇报道两个地方,提到百度的HRBP:


第一处:

“向海龙即将离职的消息甚嚣尘上始于2017年。彼时,在百度12年之久的搜索公司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负责人顾佩玲突然辞职赴美读书。HR是最能灵敏感知内部变化的部门,有两位接受《财经》采访的人士都把顾的离职看做是“地震”来临前先兆。”


在这个段落,让人觉得,HRBP的角色是神秘的,似乎拥有其他人不知道的秘密,侧面描述HRBP需要极强的人际敏感度和洞察能力。


顾佩玲,公开资料显示,曾任职“百度人力资源副总监”,其他信息不详。


第二处:

“崔芳和李忠军分别是HRBP和联盟的接任者,崔芳本是支持包括战投在内非业务的HRBP,李忠军是原CEO助理。他们二人在内部看来更接近李彦宏和马东敏,而非向海龙体系内的原部下。这样是为了保证管理层彼此权力监督和透明。”


这一段说到另一个百度HRBP崔芳,从媒体的描述来看,百度HRBP似乎高不可攀,直达权力中心。


百度HRBP是不是真的那么高冷呢?在一次HR公开论坛,作为“百度人力资源总监”的崔芳表达对HRBP的基本观点:


1、百度HRBP做什么

崔芳说,“我是2011年加入百度的,之前在传统行业和联想工作过,当我加入百度,先去做BP,我们BP日常工作主要是人才思想方面工作,根据团队个性化去做落地的解决方案,当然,我们强大的后台是SSC和COE团队,COE团队会做整体的发展方案。”


2、百度HRBP是什么样的人

崔芳说,“百度通常会选择两种类型的人来做HRBP,一种是出身咨询公司和战略咨询的,或者HR咨询的,第二种是从业务部门转过来的,做了两三年业务的人,会非常能快速的融入业务。当然还有一些非常专业的HR,这是早期搭基础的时候比较多一些。”


3、百度的HRBP要求是什么

崔芳说,“首先,HRBP要热爱互联网,同时有强烈的好奇心,自己每天要花很多时间了解业内动态,了解产品的动态,了解竞品的动态。


“第二,HRBP应该是理解战略的,而且能对公司的业务对你所支持的业务产生影响的,能跟业务有对话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


“第三,HRBP要有高情商,因为他们base在业务部门内部,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沟通,这些人都是非常有个性的,我们的HRBP要非常聪明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从媒体描述到百度HRBP自述,可以看出,作为HRBP,并不神秘。


 二 

更多媒体眼中的HRBP


1、阿里巴巴HRBP的角色

《财经》旗下还有一个公众号“财经十一人”,写过有一篇文章《为什么马云没有接班人难题》,提到:


 “政委制在2004年-2005年被提出,那时阿里的B2B业务高速发展,人才极度匮乏,需要一支有经验、有文化的专业队伍,辅助业务部门的经理建设好队伍。这套制度后来在2008年被演进称HRBP体系。这套体系的最大作用,是从最大范围内保证整个团队人才的增值和成长。”


这个文章提到阿里巴巴HRBP的角色和作用:


第一、辅助业务部门的经理建设队伍。——实际上,这就是现在流行 “业务二号位”角色,助力业务leader。


第二、保证整个团队人才的增值和成长。——提醒各位,“人才”是HRBP永不可推卸的抓手。


2、阿里巴巴HRG的作用

一个资深零售电商媒体人“朱思码记”在2018年底的文章《BAT裁员史》,提到阿里巴巴HRG和政委:


“政委,又称HRG,在日常工作中政委通常是以人力资源助理的形式出现在部门里,而在其他没有这个职位的公司中,通常又是以部门业务线的主管来直接主控,对下属进行安抚和沟通。


作者,直接提到阿里巴巴政委四个核心作用点:


(1)日常保证给业务线主管梳理思路;

(2)协助主管进行人才搭配和人才盘点;

(3)对入职、离职和在职员工充当沟通桥梁;

(4)法律的执行者,关于劳务赔偿金,协议签订,以及入职离职时电脑、工位、工牌、权限以及交接问题时都是政委来协助完成。


3、华为HRBP的角色

2018年,在一个管理论坛上,嘉宾李俊在主题《对准客户价值的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演讲中提到华为HRBP:


“华为每100个人左右的组织都会配一个HR BP(HR业务伙伴),因为每个区域、每个部门的人才解决方案不一样……以前人力资源是老板的部门、是警察、是衙门,今天的HR BP变成业务部门的伙伴。


“华为团队中一般都有左膀右臂,HR BP(业务伙伴)和财务BP,团队搭建起来,他只管冲,后面有人管人和管钱。


“很多华为的HR BP都是业务出身……当时华为人力资源部比较弱,业务部门都说他们不懂业务。任总说,这就需要变革,三个月之后下令,全球的销售二把手就地转成人力资源主管。


“华为的部门之间不能互相扯皮,一旦扯皮就调换一下,如果三个部门扯皮,那就合并。在华为一定要合作,不合作就把你调过去,这就是HRBP了。”


在这段关于华为HRBP的描述上,HRBP的角色有两个典型特征:


1、作为业务团队的左膀右臂——用华为的术语,HRBP要对作战资源负责,属于支持角色。


2、负责输出人才解决方案——搭建团队,作为服务角色。


综上,你会发现,作为媒体人士,他们HRBP和政委的角色理解,或过于笼统,或过于片面,显然不同于老板、员工和HR自己眼中的HRBP。


但是,这就像一面镜子,兼听则明。


 三 

 HRBP为什么强调角色,而不谈岗位


可能你也留意到了,我们谈HRBP的时候,都很喜欢谈HRBP的角色,而不太愿意谈HRBP岗位,这是为什么?


前华为COE刘东畅曾在一篇文章《“岗位”需要被踢出组织》表达过几个有趣的观点:


1、角色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自然延伸。角色是人在作为社会性动物的属性中天然存在的,与人为定义出来的岗位不同,我们每个人一生下就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含任何添加剂。


2、角色是以人为中心,岗位是以工作为中心的。角色的出发点和最终应用都是人,而不是以工作分析为定义出来的岗位,因此,角色具有面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


3、角色是网状结构的,岗位是树状结构的。网状结构下,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被视为中心,也随时可能真正地成为中心,这预示着每一个人都有着足够的空间和巨大的可能性,组织也将具有巨大的弹性。


4、角色能打破岗位的藩篱,实现更灵活的组合。角色比人岗匹配更敏捷,也更能照顾到不同人和不同工作的具体情况,使人尽其才;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所谓的岗位,其实只是角色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


5、角色的管理更简单,更易于被分析。我们只需要运用一点技术手段,分析个体与其它个体和组织的交互,就可以对角色更精细化的分析与管理。


小编,补充一下关于角色的进一步理解:


1、角色更适合复合型岗位

为什么HRBP更喜欢用角色来定义?最简单的理解, HRBP就像leader一样,属于复合型岗位,工作需要“千人千面”,有管理、控制、服务、支持等多重角色,而普通员工和普通HR,最重要角色就是少废话,完成工作。


另外,从工作成果来看,工作产出越是不能量化的岗位,角色越需要多元。比如老板,既要考虑长期利益,做战略、文化、价值观,又要兼顾短期利益,做人才、营收、抓产品,这里面的角色必定是多元的。


2、角色理论在实践中的理解

明茨伯格有一个著名的管理角色理论,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他认为管理者的角色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是指人际角色、情报角色和决定角色。


对我们HR来说,你要想成为合格的管理者,人际角色——需要你有较强的人际敏感度;情报角色——需要你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决定角色——需要你有非常好的决断能力。


 四 

HRBP如何做角色匹配?


如果你认同HRBP更趋向角色,而不是传统的岗位,接下来,我们谈谈HRBP如何角色匹配。


根据刘东畅的构想,可遵循三个过程来实现角色匹配:


1、社会化评价

因为角色的产生来自于人与其他个体和组织的自然交互,所以,对角色的定义和匹配也应该来自于交互的过程,由个人自评和同行评价为基础,实现对个体所承担角色定义和认可的渐进过程。


怎么理解社会化评价?在心理学,有一个词叫“角色期待”——在组织中的每个人,人们对他总是赋予一定的期望,期待有时是实现角色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说,比如管理者对其下属的角色期望越强烈,其部属达到要求的比例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2、重要性排序

角色之间的确不是完全平等的,每个角色对组织的价值也有大小之分,我们依然是采用对交互过程的跟踪来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行为数据的挖掘,对个体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频次、有效性等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出组织中真实的角色重要性,用于替代静态的岗位价值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跟以人定岗逻辑一样,因人而设置角色也是完全正常的。刘东畅认为,这是组织的机会,这就好像足球比赛里的“自由人”角色,有一些角色专门为“天才”而设。


3、角色演进

通过对交互过程的跟踪、数据的挖掘和社会化评价的开展,可以对价值较弱的角色进行诊断,分析是个体的问题还是角色的问题。如果是个体的问题,可以通过第一个过程对个体的角色安排进行调整,如果是角色的问题,可以对角色进行优化或合并。


刘东畅乐观的认为,“角色演进”的整个过程只需要制度和技术的匹配就可以实现,业界的数据挖掘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实际上成本比目前从工作分析到人岗匹配的运作成本要低很多。


关于HRBP角色理论,你有什么体会,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张珺,独家|百度最难捱的一夜:五名高管闪电辞职内幕

刘东畅,“岗位”需要被踢出组织

李俊,异类华为:华为是如何拥抱“变革”的?

朱思码记,BAT裁员史

谢丽容,为什么马云没有接班人难题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