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吴春波:华为门徒们眼中的华为

2019-05-21 5934 11 0 0 来源: 华夏基石e洞察

    文 / 吴春波华夏基石领衔专家,著名管理学家,《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华夏基石e洞察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向华夏基石e洞察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华为离职江湖》读书笔记


据说华为有16万离职员工(注:任总近期接受记者采访时亦提到过这一数字)。这些离职员工离开华为的原因各种各样,有主动辞职的,也有被动离开的。在离职员工眼中,华为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他们是如何看待老东家的?因距离产生视角的变化,他们的感受会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这个公司。


今读傅贤伟与王海燕主编的《华为离职江湖——华为系创业板图中崛起的30位门徒》一书(海天出版社,2019年2月版),为我们打开了华为离职员工回眸华为的一扇窗户。在这些离职员工眼中,华为是这样的:


1.“华为人从来不看工资条”


不看工资条,是基于对公司的信任,而无关乎工资水平的高低。自成立以来,从“不让雷锋穿破袜子,不让焦裕禄累出肝病来”,到“绝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再到“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一直秉承的核心假设。长期验证的结果,使得员工与公司达成了强大的基于相互信任的心理契约:假如我努力奋斗,公司不会让我吃亏的。对于员工来讲,无需关注工资条上的数额,公司不会亏待一个好人。


书中介绍,即使在华为的“冬天”,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很多离职员工拿到的金额比自己算出来的还要高。在早期,公司也确实给员工打过“白条”,但最后这些白条都变成了真金白银。


企业中要有“三信”:信仰(与文化相关)、信任(与关系相关)和信用(与承诺相关),其中的基础是信任,以信任强化信仰,以信任强化信用。无论是分享经济,还是共享经济,没有信任只能是基于金钱的交易和利益的博弈。


不看自己工资条的华为人,呈现的就是对公司的诚信。信任是相互的,也是持久的。公司对员工的诚信,能够换取员工对公司的诚心。


补充一点:华为也不允许员工打听他人的工资收入,这一点在员工守则上有明确的规定。目的是,让员工聚焦于工作。


2.“华为跌倒了,会很快爬起来”


在外人看来,华为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猛进。其实,失败与挫折一直伴随华为的成长过程,换句话讲,是失败、挫折与苦难造就了华为。正可谓:“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厚肉糙,自古英雄多磨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


原因在于: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立马补上去,队形没有乱,让人感觉一路前行。


原因还在于:华为跌倒得快,爬起来的更快,让人觉得一直昂首挺胸地站着。


华为犯错误快,改正错误更快,使外人觉得其一直正确着。


华为能做到此,源于“不撞南墙头不回,撞了南墙拱个洞”的强大的执行力,还源于华为对他人狠,对自己更狠的强大的自我批判能力。


3.“不好意思按时下班”


华为的所谓“加班文化”,一直被外界诟病。当下关于“996”的争议不绝于耳。任总在回答新西兰记者关于华为为什么能够超越国外通讯巨头的原因时,回答了四个字:“不喝咖啡”!这就是华为超越竞争对手的秘密。


在华为“工作节奏很快,都不好意思按时下班,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你不动,后面的人都在按喇叭,你只能硬着头皮前进”。这就是华为的组织氛围!


如同不加班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一样,加班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有梦想者,就必须比别人多付出,否则就别做梦了!


不满于现状者,就必须比他人多付出,惟有此才能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比同龄人更美好的生活。否则,除非你命好,能继承上一代的奋斗成果。


落后者,就必须比先行者多付出,否则何谈追赶?何谈超越?弯道超越,只是机会主义的借口。兔子们已经早起跑了几十年了,乌龟们如何追赶?


以客户为中心者,就必须比别人多付出,这样才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客户不会要求你是否加班,但客户有选择权。你不是客户的员工,故客户不会对你仁慈和宽容。


4.“华为人尚斗”


“尚斗”之“斗”,不是斗争之“斗”,而是奋斗之“斗”。


华为人尚斗,是公司长期提倡狼性精神的价值观使然。坚强的意志,出自本能的进攻欲望,不畏强手,敢于亮剑,群体进攻,这是华为骨子里的血性的表现。自认为,血性是理解华为文化和其三十年成长发展的关键。


华为人尚斗,表现在三个方面:既表现在外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过程中,也表现在企业内部的竞争过程中,还表现在员工对高绩效目标的追求过程中。一个企业的外部竞争力是在内部培养的,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在国内培养的,在内部是喜羊羊,在外部不可能变成灰太郎。


华为人尚斗,还在于华为建立了一套有活力的让尚斗者不吃亏的机制,以奋斗者为本原本就有两层含义:一是提倡奋斗;二是让奋斗者不吃亏。


5.“离开华为,无工可打”


虽然他们离开了华为,但他们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华为烙印,在华为的经历会影响以后的职业生涯。


当他们离开华为时,其自身携带的华为文化基因与新东家的文化会因配型问题而产生排异反应,很多人也由此产生了困扰。此外,在华为大公司职业分工细化与大平台运作模式,与新东家所期望的全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会产生冲突与矛盾。正如某位老板的评价:华为人厉害,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


个人因组织而伟大。离开了组织,个人必须对自身价值重新评价。


也有很多人选择了创业,从被采访者的创业经历来看,四十岁左右离职,远离原有的通讯行业,连续创业,七年之痒,秉承华为文化,低调淡定,是这些创业者的共性。


6.“华为人只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华为人单纯、简单与率真,他们身上缺了些职场常见的油滑、权谋、势利与狡诈,原因在于绝大部分华为员工都是从相对单纯的校园,直接进入了人际关系单纯的华为。在华为,很少有朋友,也很少有敌人。工作在这样的职场中,身累,但心不累;不像很多组织中的“上午甄嬛传,下午纸牌屋”,身不累,心累。


华为人很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谈论更多的还是工作。不论在公司内部,还是在公司外部,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多打粮食,肥沃土壤。


华为的战略理念就是聚焦,是压强原则,是厚积薄发,是杀鸡用牛刀,是力出一孔,是水滴石穿,是久久为功。华为人“只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是其战略理念的一种体现吧。


题外的话


先谈点题外的话。


1.关于买书


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没钱有时间拼命地在图书馆读书;后来是有点钱没时间拼命地买书;买的最多的书是关于华为,早期(2000年以前)是逢华为的书必买,到后期关于华为的书出得太多了,只能选择性的购买,有些书也不值得买;早期购书的途径是逛书店,每月必去。后来就互联网购书了,为了购书方便,至今使用的电商唯有当当。


日积月累,购得关于华为的书数量可观,不敢说是华为书籍藏书最多的人,起码是之一。


也有遗憾,当年任总签名了数十本《走出混沌》送给本人,本人又悉数送给了他人。


2.关于读书


过去有大量的时间读书,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古人读书是“三上”(枕上、马上和厕上),本人读书时间大致是节假日与出差,平日里各种烦事缠身,根本没有心情读书。


在各种场合,不断地呼吁学生和企业人多读点书,在华为也呼吁过、拜托过向任总学习,多读书。


据说,中国每年人均的购书支出是1.7元,这连份报纸都买不到。据说,中国成年人平均每年读书为4本多,而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是50多本。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一个不读书的人也没有未来。


这些年在高铁上读书最多,每次出差一般带三本书,一册去程,一册回程,一册备用。


顺便说一下,本人著述不多,大多是拉拉杂杂的短篇,凑够字数了,结集出版。《华为没有秘密》系列,就是这样写成的。


以上就是在高铁上读的书,顺便写的读书笔记。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