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阅读德鲁克的最佳姿势

2019-04-23 6250 22 0 0 来源: HR转型突破

作者 | 康至军 (HR转型突破中心创始人)


来源 | 12个德鲁克 (ID:peterdrucker12)


标题有点儿托大。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不存在唯一正确的阅读方式。但还是想给喜欢德鲁克的朋友一条“武断”的建议。


这条建议说起来很简单:多反思、多行动。



学习管理的目的,不是成为管理学爱好者,而应该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在这个时代,学习已经约等于“疯狂地收集知识”,要做到“少收集、多反思、多行动”,挑战是巨大的。


德鲁克的著作有个特点,简约、通俗,直指实践中的痛点和盲区。因此老爷子自己有个口头禅:

不要告诉我你从我这儿学到了多少知识,

告诉我下周开始你会做出哪些改变?


管理不需要太多分析,需要行动的勇气。


举四个例子。


1

抓住机会,而非解决问题


在《成果管理》当中,德鲁克铿锵有力地列举了企业的8个现实。他认为,企业家能够认清这8个现实、转变思维,是实现绩效突破的关键。


资源必须分配给机会,而不是问题。


要创造出成果,资源必须被分配给机会,而不是被分配给问题。我们不能抖去所有问题,但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可以把它们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是毋庸置疑的。


经济学家连篇累牍地讨论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无数批评家指出这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因此是毫无意义的。但是,“机会的最大化”是对企业经营工作的有意义的定义,而且实际上是准确的定义。


它暗示企业需要的是有效性,而不是效率。“如何把事情做好”不是企业应该提出的问题,而是“如何找到正确的事情做,并集中资源和力量做好这些事情”。


✴ 请停下来,结合公司现状思考:


这一点对你有启发吗?


你准备采取哪些行动?


2

勇于舍弃,保持聚焦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当中,德鲁克谈到“要事优先”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增加一项的同时,必须删除一项。


过去的成功和活动,往往演变成“经营管理上的自我主义的资产”,并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自己的公司是否沉湎于昨天的过时产品,浪费自己的主要智囊人物的时间,也扼杀了明天的产品?


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这对控制组织的“膨胀”是非常必要的。“膨胀”如不加以控制,组织就会变得涣散、难以管理。社会组织恰如生物有机体,必须保持小而精的状态。


✴ 请停下来,结合公司现状思考:


这一点对你有启发吗?


你准备采取哪些行动?


3

沟通,更需要自下而上


在《管理的实践》“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一章,德鲁克对沟通中挑战的分析细致入微,对企业中常见现象的描述惟妙惟肖。


共识只能来自于“向上沟通”。


不仅要确定共同的方向,而且要排除错误的导向。共同的理解从来不可能通过“向下沟通”而取得,只能产生于“向上沟通”,它既需要上司有听取下属意见的诚意,也需要一种专门设计的手段,使下属管理人员的意见能得到反映。


德鲁克谈到,有几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每年要求下属给自己写两封信,阐述自己对上司、自我目标的理解,及自己的工作计划。即便如此,也还是问题多多。


即使最优秀的上司,也不免通过未经思考的轻率发言来混淆和误导下属。有一家公司已经推行这种制度长达10年之久,然而几乎每封信列出的目标和绩效标准都令上司及其困惑。每当他问下属:“这是什么?”得到的回答都是:“你不记得几个月前和我一起搭电梯下楼时说的话了吗?”


接着,德鲁克对这一问题背后的复杂原因,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这种情形也反映出上司和公司对于员工的要求往往自相矛盾。当速度和高品质只能取其一时,是否公司仍然要求两者兼顾?如果为了公司利益着想,应该如何妥协?上司在要求下属具备自主性和决断力的同时,是否又要他们事事都先征得他的同意?


他是否经常征询下属的想法和建议,但是却从来不采用或讨论他们的建议?他们是否期望管理者达到高绩效标准,但同时又不准他开除表现不好的下属?


在公司所塑造的工作环境中,员工是否被迫常常这样想:“只要老板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我就能把工作做完?”


✴ 请停下来,结合公司现状思考:


这一点对你有启发吗?


你准备采取哪些行动?


4

老想着改变上司,不可取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充分发挥人的长处”一章,德鲁克睿智地谈到,组织的卓有成效,建立在发挥所有人的长处,而非规避所有的缺点上。


他更加睿智地谈到,作为下属老想着改变上司,将一事无成。(选这一段作为结束,是怕很多朋友看到上面的三段时,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扔到一遍,而把自己的老板对号入座,嘿嘿。)


老板也是人。

一般人常想到如何“改变”他的上司。如果下属总强调上司的短处,那就像上司强调下属的短处一样,结果将一事无成。


有成效的管理者了解,他的上司也是人(然而年轻的下属却不容易有此了解)。上司既然是人,肯定有其长处,也肯定有其短处。若能在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成效,下属也才能有成效。


所以,有效的管理者经常问:“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他曾经有过什么成就?要使他发挥他的长处,他还需要知道些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什么?”至于上司不能做些什么,就不必细究了。


✴ 请停下来,结合公司现状思考:


这一点对你有启发吗?


你准备采取哪些行动?



编辑 | 张霖涵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