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中国企业为什么大多短命,老板看完后都很紧张~

2019-04-02 6122 11 0 0 来源: 人力资源研究

活下去!


万科2018秋季例会,本来是企业的内部会议,却在行业内掀起巨大波澜。

原因当然是,它在会场大屏幕上的三个红底白色大字:活下去。



这句魔性的标语,就像一个沉重的声音,一直在心里回荡。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连公认的房企老大哥都在考虑"活下去"的问题,其他人还有活路吗?


中国企业为什么大多短命?

 

一些骇人听闻的事实是:


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

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

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有58年;

150年以上的公司日本有超3万家,国内只有5家?

为什么?


“企业如人”,人为什么会死?无非2点:


1.不健康,身体本身有病;

2.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如遇自然条件恶劣,发生瘟疫等情况,死亡率大大提高。


人为了提高寿命,加强锻炼,城里的人好多都有健身卡,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为了有个好身体,之前天天山珍海味,现在天天粗茶淡饭。有钱人还有专门的私人医生,时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因为

“好死不如赖活着”

因为

活着就好!活着真好!活着才有明天!



你的公司有病吗?


任何公司,不论其规模和类型,都会面临2类问题:


1.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如何不断适应外部?

2.为帮助公司顺利适应外部,内部核心需要调整什么?

 

第1个是公司战略专家的职责,辅助高层领导做出决策,使公司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从而保持活力。


第2个是OD的职责,帮助公司高层领导充分发展组织内部,为实现公司远大的外部目标提供保障。


以前我们提到组织,更多考虑的是人的问题,一般会涉及到激励、制度、文化等等内容,很少站在一个高度俯视一个组织的合理性,比如评估层级的合理性,管理幅度的科学性,导致我们的工作往往会出现要么忙死、要么闲死。


累的累死,闲的闲死,这就是组织效率低下的典型表现,就是因为组织设计不合理,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后有能力的人要么不愿意干活,要么就会流动掉。


这些,就是OD(Organization Development,简称OD)需要干的事情。


  • OD以提高个体效率和组织有效性为目的,是一个致力于组织提升的过程;

  • OD是指为了提升组织有效性,促进其健康发展而开展的所有计划性的介入;

  • OD将组织看作一个系统整体来建立并维持其健康发展。


我们常说,人,身体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是浮云!

对于企业来说,健康依然是第一位的,没有健康,一切都是浮云~


你的公司,健康吗?



企业需要变革,恰如人需要新陈代谢!



腾讯为了健康:裁撤10%中层,给新人让路;

京东为了健康:实施末位淘汰,整改拉帮结派;

阿里为了健康:马云宣布退出阿里,也是为了走得更远;

华为、小米为了健康,也做组织架构调整…

小米华为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新陈代谢,保证组织健康!

应对变化,无论组织,还是个体 ,“看清环境走势、修炼自身功力”是以不变应对万变的"一指禅”功。一个企业需要打造好外部环境适应力、内部组织创造力,组织结构OD是关键。

在腾讯2017年度员工大会上,马化腾提到“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的组织架构,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系统性的梳理。”


腾讯的OD三件套,阿里的OD九把剑,京东的OD全家桶“充分证明,组织结构OD不只是一个能解决“组织诊断、架构设计、变革管理、文化建设、胜任力建模、任职资格、领导力发展、人才评估/盘点、梯队建设、绩效管理、流程再造..."的岗位,更是一个将培训师人才发展、老板的顾问、教练、组织顾问,董事会成员等融为一体的角色!


他们都在改,你不改吗?


前些年,很大感受是中国的企业家是“生意上的天才、组织上的白痴”——对生意有非常敏锐嗅觉和头脑,但普遍缺乏对组织的基本认知。


但后来发现已经不是这回事了,尤其最近两年,高管访谈中组织这一话题越来越被思考——公司发展或转型,我的组织能不能跟得上,文化能不能跟得上,人才能不能跟的上,高管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越来越多。


阿里前高级副总裁邓康明在人大一个培训班的一个分享中提到程维(滴滴的CEO)、张一鸣(今日头条创始人)、王兴(美团的创始人),他们有一个内部交流和对话,谈到的都是组织内部的问题:


程维:我比较焦虑的都还是内部的事情。在我看来,外部的环境永远是有挑战的,但是内部团队不断成长才是应对挑战的关键。比如我们的团队非常快地扩张,我们可能也没有很好的体系去帮助他们融入,帮助他们知道目标,在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去帮他们开导,给他们一些帮助,那这是我觉得一切的内因。如果团队好,一切的挑战都不是问题。


张一鸣:我跟程维差不多,也是内部的事情。外部的问题是结果,我比较关心人或者公司管理机制,公司内部系统。我主要还是要让团队健康。


王兴:我觉得外界市场还有很大空间的情况下,团队肯定是最核心的事情。


如何助力“组织更好地面对迅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去适应外部;为帮助组织顺利适应外部,怎样相应地整合内部(沙因)。”将外部业绩表现与内部组织的健康作为OD的出发点越来越成为共识。


OD职位兴起,让企业意识到仅仅是关注于业务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参与到组织流程设计中,做组织的诊断者、做组织变革的推动者、做组织增长和组织发展的规划者。从关注人,到关注组织和人。这才是这个时代对企业管理者、决策者提出的新要求。快速行动改变,还是故步自封的待在舒适区,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职业生涯。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