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对于“理解”,我们需要多一点理解!

2017-12-06 6638 24 0 0 来源: 来源网络

有一种东西,人人都需要。

理解

640.webp (1).jpg

有一种说法是:从某种角度看,人人都是“少数派”。因为人人都有爱好、习惯或者怪癖,他爱喝酒我爱购物、你喜安静她爱热闹,这就是人们的生活。个人的爱好一旦与群体倾向相左,就会显得“不合群”,无形中就成了“少数者”,在那种时候,我们最渴望被人理解。

可彼此之间达成理解却并非易事,否则,人们也不会始终高呼着“理解万岁”的口号,要知道,敢称万岁,绝非易事。不过,对于“理解”本身,我们又是否理解呢?要想做到理解,我们很有必要先做到理解“理解”。

全面认识何为理解。

理解是一种难得而高尚的品质,本身的含义非常丰富,至少有五种之多。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来说,主要意思就是了解和认识,顺带承认。

比如,大家口头上说的你理解某某人,说的就是你了解其生活、认识其行为、承认其个性。你认不认可没有大碍,能做到这些就算是达到了理解的境界。

理解不等于认可,只要能做到了解、认识和承认就行,这是一定要明确的一点。我们在安慰别人的时候常说“我理解你的感受”,意思是我看到了你的难受、承认你的痛苦,绝非我认可你的失败。

举个例子,一个朋友失恋后在酒吧喝酒放纵自己,你去劝他,一定会时不时地提及“理解”,理解你的痛苦、理解你的行为、理解你的态度等等。但你肯定不认可这样的痛苦、行为和态度,不然也就用不着苦口婆心地劝他了,加入他一起放纵岂不是更好。

所以说,了解大概、认识不同、承认存在,就是理解。认同并不是理解的前提,而是理解的升华。当然,认可能促使彼此之间更方便地加深理解,于是就有了“志同道合”的同志,有了“哥们闺蜜”等知己,那是一种级别很高的理解,可遇不可求。跟普通人打交道,正常的理解就行,不要奢望太多,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在渴望被别人的理解的同时,一定要先去理解别人。

你“与众不同”,或者是生理上的不足,或者是心理上的缺陷,不管这些事情给你带来的影响是好还是坏,跟别人不一样是肯定的,少数者是肯定的。面对强大的通常群体,怎么办?承认他们跟你不一样,接受自己跟他们不一样,想要被别人理解,请先理解别人。

理解别人什么?理解别人的确跟你不一样;理解别人有质疑、好奇的权利;理解别人可能会有打击你、取笑你的行为;理解别人眼中的你,跟你自己的看法不一样……你只有把这些事情都想过了,并能妥善处理,才能说你基本上理解了别人,才有可能让别人最终也理解你。

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先天黄绿色弱,会把一切黄颜色的东西看成绿色。周围的人在刚开始得知这个情况时,动不动就跟他看玩笑,“你看脸色蜡黄的人,难道整张脸都是绿的吗”“这是什么颜色,哪是什么颜色,你好奇怪哦”“你这情况拿不到驾照啊”……可是他心态很好,开开心心地应对大家的奇谈怪论。

他说,“在你们眼中,有秋天,枯黄的树叶会飘零。可是在我眼中,落叶也是绿色的,一年四季都是春天。”他说,“因为我每天看到的都是对视力有益的绿色,所以视力很好,很羡慕吧。”他说,“拿不到驾照没关系,开车的是司机,坐车的才是领导,哈哈。”

他没有因为别人的起哄而气恼发火或奋起反击,而是大方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同就不同,但不同并非什么坏事。他甚至自行其是地从自己的缺陷中,发掘出了很多让别人羡慕的东西,于是慢慢地,就没人拿这件事开玩笑了,而且真的有一部分人羡慕他的这份“天赐礼物”。

在神剧《权利的游戏》中,“小恶魔”提利昂对雪诺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大意就是,只要你把自己的缺陷看得无所谓,别人就奈何你不得。因为他倆都是巨大的缺陷,一个是侏儒,一个是私生子。

即使别人暂时不理解你,也没关系,做更好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我自己就有一个“怪癖”,性子比较急,走路很快,特别不能忍受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这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因为我一直在追赶别人。

读书的时候,追赶第一名;工作的时候,追赶排头兵;创业的时候,追赶独角兽。对于追赶者来说,时间总是紧迫的,步伐总是匆忙的,因为你追赶的对象也在前进,不加倍提速就永远赶不上。

可是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有些感慨,会想到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重要的东西,只不过因为我一直在追赶,风风火火地就给错过了。这几年来,我经常告诫自己,追赶没有尽头,心态不能太急,有些事情只能慢慢来。

因为我这副急匆匆的性子,很多人跟我相处的时候,觉得压力山大。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未意识到,即使有人指出来我也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没有错,都因对方弱。最近几年我觉得,这种想法肯定是不妥的,快速直达目的地固然重要,可错过沿途的风景,也是不明智的。

我看是有意识地修正自己的性子和做事风格,周围的人纷纷表示诧异,思想还没转过弯来,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看我。没关系,只要我持续改进,做更好的自己,相信被人会慢慢理解我的。了解我的行为、认识我的决心、承认我的改变,这就是最好的理解。

所以说,理解是需要过程的,别人也许无法一下子就理解你,那你还要不要坚持?我认为必须坚持到底,而且在坚持的同时还要做更好的自己,这样才有希望达成相互理解的局面。憋着性子做姿态,装腔作势图表现,不是为了加深理解,只是为了息事宁人。

理解在很多时候就是同理心或者同情心。

孔子有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同理心,不过这只是理解的底线而已。后来的庄子更进一步,表达了“己所甚欲,也勿施于人”的观点。庄子虽无原话,但是从他讲的那么多故事中,顺着其思路完全可以推导出这个观点来。

因为庄子认为人生的真谛是“自由而真实”,既然是自由的,那么就不要去“施于人”,而要让别人自由地去选择。显然,庄子的观点,是一种更高级的同理心,也是一种更好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中,同理心或者说同情心,已经成为理解的标配乃至高配。它能让人与人之间实现联动,让人们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构建出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家可以看一看自己周围的人,能在实际工作中鼓舞人心的人,不管其是领导还是同事,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能通过强大的同理心,唤起大家心中的激情和斗志。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理解大家,同时也让大家理解自己。这种特征,在很多时候都被认为是领袖气质,可见理解对于人生而言有多么重要。

总而言之,理解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作者:陈向东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