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劳动法

2019超强汇总:加班、病假、事假等8类工资计算公式及依据大全

2019-03-11 6496 8 0 0 来源: HR730

HR们还在为工资计算伤脑筋吗?本文为大家汇总了八大类工资计算政策原文+公式。包括病假、事假等各类假期计算方法,还有各种类型加班工资计算注意事项。


工资基数计算方法


要了解加班工资,首先需要了解工资基数的计算方法,小时工资折算方法: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天)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法定节假日工资计算


法定节假日小时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1.75÷8×小时数×300%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三款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重要提示:


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区,国庆假期为七天,但是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规定,国庆的法定假期为十月的前三天,据此,如果在国庆期间加班,只有在前三天享有三倍工资待遇,其余四天加班均为双倍工资。因此,对于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劳动者,如果在十一等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费应当以不低于日工资基数的3倍支付加班工资,而在10月4日及以后的假期加班应当以公休日加班的标准给予双倍支付工资。


所有,我们还需要熟知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时间,我也给大家找到政策原文了。


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令第644号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休息日加班工资


正常的标准工时制和计件工时情况下,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计算公式如下:


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1.75×天数×200%


延伸问题: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单位就可随意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无需支付加班工资吗?


相关政策规定如下: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职工,工作日正好是周休息日的,属于正常工作;工作日正好是法定节假日时,要依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支付职工的工资报酬。”


《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中规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必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即用人单位无权自行决定实施这一工时制度。


划重点: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工作日赶上周休息日,算正常上班;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单位应支付其不低于劳动合同确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300%的加班工资。


公司无权自主决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需要经过劳动保障部门批准。


延长工作时间加班


延时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1.75÷8×小时数×150%


✦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一条


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病假的工资计算


病假工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依据:《关于贯彻执行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注意,各地病假工资计算可能有当地的特殊规定,比如上海的病假工资算法▽


✦附:上海病假工资算法


(1)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

①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②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计发;

③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

④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

⑤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2)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由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

①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

②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

③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3)病假工资计算公式:(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


事假的工资计算


事假工资按照当按月薪÷月计薪天数21.75扣除工资


✦依据:《关于试行企业单位工人职员在加班加点、事假、病假和停工期间工资待遇几项规定的通知》(59中劳薪字67号)第二条第1款规定


员工事假期间,一律不发给工资。实行月薪制的,应当按月薪÷月计薪天数21.75扣除工资。


经济补偿计算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生育津贴计算


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月人均缴费基数÷30天×产假天数


举个例子


一名女职工所在单位上一年月缴费平均工资是5100元,她生育前后共128天产假。那么她享受的生育津贴的标准就是5100元除以30,再乘以128,她在产假期间共可得津贴21760元。


注意:


生育津贴即为产假工资,生育津贴高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生育津贴低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依据《关于调整本市职工生育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社医发〔2011〕334号第三条:


参加本市生育保险的职工,因生育或计划生育享受产假的,产假期间可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除以30天再乘以产假天数计发。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