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天道酬勤:低调的纳德拉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微软CEO的?

2018-10-11 6041 8 0 0 来源: HR360工坊

  引言:从微软CEO纳德拉到Google CEO皮柴,近几年来美国顶级科技公司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印度裔高管。他们的人生轨迹是怎么样的?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了那些巨无霸科技公司的掌权人?我们将在人物系列中为你讲述他们的故事。

  1967年8月19日,阿嫩达布尔,印度南部一个人口只有几百的小镇。恐怕街坊邻居怎么都想不到,镇子上一名刚刚出生的普通小男婴,在未来会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科技公司之一微软的CEO、印度人的骄傲。



  萨提亚·纳拉亚那·纳德拉(Satyanrayana Nadella)出生在印度安得拉邦小镇阿嫩达布尔(Anantapur, Andhra Pradesh)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公务员。在纳德拉读中学的时候,他们举家迁往了父亲工作的地方海德拉巴,随后纳德拉考上了麦里普大学(Manipal University),一所经常被拿来和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印度理工学院(IIT)相比较的理工院校,攻读电气工程。在这里,纳德拉认识了自己的学妹,父亲同事的女儿阿努帕玛,两人坠入了爱河。

纳德拉的中学合影

  1990年,纳德拉从麦里普大学毕业,带着去全世界最好的科技公司工作的理想,他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学习计算机,同时加入了著名的科技公司Sun Microsystems工作。

Sun后来被甲骨文(Oracle)收购,也是科技史上的一家传奇公司

  1992年对纳德拉来说是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他和阿努帕玛喜结连理,并且从Sun离职、加入了微软。

纳德拉夫妇

  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完全在科技行业内普及:Sun还没有开发出让它续写辉煌的Java,主营业务是电脑整机和配件;微软也还是一家依靠销售操作系统MS-DOS和办公软件Office过活的软件公司。就连纳德拉自己也想不到,他会在在微软待上24 年,并成为缔造微软云计算时代的一个重要人物。

  刚加入微软的纳德拉就像在高中读书时一样,实在太低调了。他的第一个岗位是在 Windows 开发者关系部门担任活动经理。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他在微软开发者大会 Build 上的演讲被业界给予高度评价——他的第一份微软工作就是维护和开发者的关系。直到他成为名符其实的“老兵”、在公司任职十多年之后,才开始多次获得提拔。

纳德拉在Build大会上介绍他的同事、同胞,一位盲人软件工程师

  纳德拉在微软所负责的各项事务,一直以来被外界视为低调却又利润丰厚的隐形现金牛。

  他曾经在微软的商业解决方案部门(MBS)负责过Dynamics ERP业务,并主导了Dynamics CRM以及Office小企业产品线的开发;他还在微软从软件公司转型为互联网服务和云计算公司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亲自带领过 MSN、搜索和广告平台的开发工作,并从2011年开始领导微软价值高达190亿美元的服务器和工具业务部门。

  商业解决方案副总裁、在线服务研发高级副总裁、服务器和工具总裁、云计算和企业执行副总裁……尽管这些头衔听上去都不怎么突出,但纳德拉在微软带领过的部门几乎都给微软贡献了最多利润:他曾经主导过 Bing 搜索引擎的开发,还是微软推出基于云计算的Office 365的功臣,后者是微软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

  后来,纳德拉领导过的各个业务部门,经过组织架构调整之后,变成了现在微软最值钱的业务:云计算和企业部门(Cloud and Enterprise Group)。

  直到2014年,纳德拉被正式任命为微软历史上第三位CEO时,他的大名才被世人知晓,甚至不少人对这一结果颇为意外。这位工龄已满廿载的微软老兵,其实是微软当时四个CEO候选人当中的第四名。在他前面有功勋卓越的福特CEO穆拉利,还有前思科资深员工、微软工龄不到3年的托尼·贝茨——就连业绩糟糕的前诺基亚CEO史蒂芬·埃洛普,排位都比纳德拉靠前。

  纳德拉上任,颇有点“救火”的意味,因为当时微软各种内忧外患正急剧凸显:微软靠收购诺基亚移动业务扩充了自己的设备部门,却没能在苹果和 Google 统治的移动市场获取足够的话语权;前任 CEO 史蒂夫·鲍尔默虽然是微软的创始元老,但却是销售大师出身,不适应一切非销售为导向的公司战略。微软如果想要顺利转型,就必须回归硅谷创业公司的工程师文化,以开发者为导向,主力推动利润丰厚的云计算业务。这么来看,对于微软董事会来说,将 CEO 的职位交给纳德拉,其实是必然。

  纳德拉上台之后,对微软的战略思路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让微软从一家软件公司变成靠云服务和移动业务赚钱的公司:Azure、企业产品和服务成为新的现金牛;过去按件计费销售的软件,很多都已经变成了基于云的免费服务,比如 Windows 10 更新,比如移动端 Office 365 免费;而微软开发和收购的几款移动效率应用,比如 Outlook、Office 365、Sunrise 等,也都成为了 iOS 和 Android 平台上最好用的效率工具。

  不仅如此,微软还开放了很多产品和技术,比如.NET 开源、Xamarin 开源、Visual Studio 支持 iOS 和 Android 开发等等。这让新微软变得更性感、更新潮,不少人都直呼:“微软变酷了。”

微软宣布纳德拉担任 CEO

  但是,比起他的前任比尔·盖茨和鲍尔默来说,纳德低调的性格,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说,他偶尔会在公开场合露怯。

  比如在一次女性科技会议上,纳德拉不小心表达出了政治不正确的观点:一位女开发者问他应该怎样提出加薪的要求,而纳德拉的回答是“如果你做出了足够的贡献,那你就值得加薪。”这被解读为对男女同工不同酬的肯定,让纳德拉一时陷入舆论风暴中。但纳德拉很快就进行了澄清,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而在 2015 年超级碗上,微软买到了一个自家历史上第一个广告档位。由于纳德拉对英文和印度语诗歌的热爱,使得他的朗诵水平称得上“行业一流”,公司的首席营销官克里斯·卡波谢拉计划用这位新 CEO 的演讲录音剪辑成广告配音。可纳德拉拒绝了卡波谢拉:“别让我做,太自大了,这不是我们应该展现的样子。”——或许由于那次在大会上的出丑,纳德拉胆怯了。

  可能只有在自己的老家,纳德拉才会享受别人对自己的崇拜:每次回印度,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去海德拉巴公立中学,而且根据《印度时报》的报道,“他会不顾嘴里的蛀牙,在茶歇时享用师生为他准备的糕点。”

  尽管据他的母校海德拉巴公立中学当年的校长回忆,在校期间的纳德拉成绩并不突出,但学校里的很多学生还是把这位学长当做自己的偶像。在得知纳德拉升任微软CEO之后,整个海德拉巴公立中学都沸腾了。纳德拉同届的同学会在海德拉巴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同学聚会,而那些已经移民美国的同学则纷纷前往拉斯维加斯庆祝这一属于全体印度裔科技从业者的好消息。

  的确,纳德拉是第一个在全球顶尖科技公司担任最高职位的印度裔。WPDang的陈绍森在纳德拉当选CEO时评价他“技术出身,低调、务实,之前 22 年的工作曝光度还不如昨天晚上。”

  是的,纳德拉不是比尔·盖茨那种锋芒毕露的少年天才,他只有平庸的出身,平庸的中学,平庸的大学,和在微软低调的22年……但对萨提亚·纳德拉来说,他不是“一夜爆红”,而是“天道酬勤”。


陆奇成为萨提亚·纳德拉的老板

陆奇从百度离职的事情成为新闻,有些人比较好奇一些事情,比如:

陆奇曾是微软华人职位最高的高管。甚至曾是纳德拉的老板。

但为什么从微软离职?传闻是因为身体原因?

离职有纳德拉有关系吗?

这两年的畅销书,微软CEO 萨提亚·纳德拉写的《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书中提到的一段细节:


大约2008年的时候,萨提亚在准备打造必应搜索业务,但是微软打算招揽当时在雅虎工作的陆奇负责公司的所有在线业务,于是鲍尔默、萨提亚、沈向洋 一起去拜访了陆奇,聊了一个下午。在回去的航班上,鲍尔默对萨提亚说:“我们得请他来,但是如果你不愿意在他手下工作,那就成问题了。”

当时的萨提亚在公司里已经算是一位重要的高管,而陆奇一旦加入微软,就会成为他的老板。大家知道,在大厂,高管的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取得晋升,某种程度上是需要等自己的老板要么高升,要么走人。陆奇一旦加入,会成为主管在线业务的EVP,上面就是CEO鲍尔默,而且以他的声望,无疑会成为萨提亚未来晋升的一大障碍。鲍尔默当然也知道这对于萨提亚的影响,如果陆奇不能得到下属的支持,也不利于他在公司发挥作用,所以很直白的把这个顾虑告诉了萨提亚。

而此时的萨提亚表现出了非常过人的远见卓识,他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陆奇,在书中他这样写道:

“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这会阻碍我自己的晋升。但是我知道,在在线业务部门为陆奇工作,我会从他身上学到东西,我的专业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

读到此处,不禁抚卷而叹:如此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成为多少人职场发展的一道鸿沟!
在过去这么多年的职场生涯中,无论大厂小厂,都见到了太多为了职业晋升互相倾轧的例子,总是不互相使绊儿,也最多是和睦相处,遇到能鼎力配合携手共进的已经少之又少,但是像萨提亚这样,在面对外来空降的老板能有如此见识者,确实没有见过。

我们充分的相信萨提亚在这里写下这么一段话并非是自夸,因为事实上,无论是萨提亚被陆奇的领导的那些年,还是后来萨提亚成为CEO以后,他和陆奇的关系一直都十分融洽,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和分工从未被破坏。 甚至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面对鲍尔默的那一问,萨提亚如此真诚而坚决的完全从公司大局出发的表态,也为他在董事会心目中赢得了良好的印象,而这样的良好印象和五年以后董事会选择他作为CEO接班人也不无关系。


萨提亚并不知道公司五年以后会让他做CEO,所以这当然不是一个有预谋的回答。但是这个回答背后的逻辑:是公司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以及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学习和进步,所以实际上这个回答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样的理性,或者只看到眼前和短期的利益罢了。


革自己的命,当然是违背人性的,而认识到以退为进,让他人成就自己更伟大的成功,就只是一种智慧了。

希望你我也能有这样的智慧。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