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孙健敏: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当作一次考试

2020-02-14 7388 22 0 0 来源: 华夏基石e洞察

文  孙健敏,著名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华夏基石领衔专家,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华夏基石e洞察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向华夏基石e洞察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已肆虐了近两个月的疫情还在继续蔓延,各级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因企业不能开工、业务受阻、供应断链、合同爽约而焦虑不安,已有企业家警报:两万多名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三个月。实际上这是当下国内很多企业的处境,无论是餐饮、旅游,还是制造、物流。在贸易战尚未停息、新经济时代重新洗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的大背景下,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措手不及,成为一次“生死攸关”的大考。


虽然在经年累月的发展历程中,各类组织都曾碰到过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也都走过沟沟坎坎,但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考,一场没有老师出题的开卷大考!在这次考试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考生,都是监考人,又都是阅卷人


01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


这次考试的主题是危机管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不过的考题,却可以对不同的人、不同组织乃至不同国家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对组织,可考察其凝聚力、领导力、危机应对能力、管理水平;对个人,可考察其是否沉着镇定、处惊不乱,是否甘于牺牲、勇于担当,是否冷静理智、相信科学;对领导者,可考察其是否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是否为民做主、担当尽责,是否有格局、有魄力,是否弄虚作假、敷衍隐瞒。


但这次考试是突然袭击式的,大家都没有提前复习就被拉进了考场。其实,从书生的角度讲,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准备。应对这样的考试,我们应该是有一些经验的。大规模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涉及到整个社会乃至全球的事件,我们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多次,有些是直接经历,如非典,有些是间接经历,如埃博拉、H1N1等。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好像我们应该有应急对策。然而现实却不是那么简单,更可能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因此,应对这次考试我们很被动,甚至有点束手无策。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无法告诉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会发生,我们的认知能力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如何利用以前的经验或教训,如何预测未来的走势。所以,大家迫不及待地渴望有人指点江山。于是,各种混淆视听的虚假信息甚至流言蜚语也浑水摸鱼、大行其道。


之所以把这次危机称作为一次考试,是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暴露出了一些平时意想不到的问题、平时无法复习或准备的问题。例如,正常时候谁会想到全国乃至全球的口罩供不应求?平时哪有不用上班还可以领工资的好事?平时有哪个企业在制定经营计划时会想到企业会停止运转两个月?哪个组织能够预料得到一周的春节假期竟然变成了至今都没能完全解除的疫情返程禁令?


有些企业已经开工了,有些还在等待,有些采用了远程办公、共享员工等变通的方式,有些在呼吁有关部分给予允许复工的特殊政策,因为停工一天就意味着亏损几个亿。无论如何,一个共同的趋势是企业都在关注如何尽快恢复正常运转,如何降低成本尽快盈利。


在疫情还没有完全被控制之前,企业恢复运营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上到国家利益和国家政策,小到每个员工的利益,都需要考虑。但最关键的是企业决策者。


02

企业家应考要策


人的意识活动有其自然规律,在恐慌和焦虑的情况下,人的意识活动就会受阻,人可能变得不理性,情绪化。因此,要保证第一条,首先要无惧静心、保持理性,古人云:慎则无忧,静则无惧。

 

笼统地讲,应对任何突发事件,尤其是危机事件,需要很多方面的个人素养。其中重要的两点,第一要意识正确,认识清楚、判断准确,要能想到。第二要办法对头,有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要能做到


关于应对疫情,我给企业领导者的总体建议是虚实结合、长短兼顾,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所谓虚实结合,是既要有切实可行、立竿见影的措施,也要有澄清理念、理顺思路认真反思的务虚之举;所谓长短兼顾,是既要应对企业的燃眉之急,又要有从长计议的深谋远虑。下面分别从短期对策和长远之策两个方面解释。


1.短期对策:正心、传信、铸信


正心,主要是针对自己。体现在两个方面:端正心态、平复心情。端正心态,就是要冷静面对,全面权衡,危机总会过去,希望就在前面;平复心情,就是要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冷静持重的心,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大家经常说“淡定”,现在就需要这个“淡定”!


传信是针对他人,包括对同事,下属,全体员工,乃至家人和朋友。传信,一是传递信心,二是获取信息。首先是传递信心,在危机关头,信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积极的信心可以传递积极的信号。领导者自己要相信:眼前的一切都会过去,明天的太阳照样升起!领导者要以沉着镇定的气魄,让员工感到踏实、让同事感到有主心骨,正所谓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这时候的信心足以让你成为英雄。获取信息,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局势,做出更切实的理性决策,信息不准、不全、不实,不仅会导致领导者决策失误,也会影响员工的情绪。在不确定的形势下,尽可能获得客观、可靠和全面的信息,是领导者的必须!


铸信是影响别人,一是赢得信任,二是培育信用。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而能否影响他人,首先取决于别人对你的信任度!一个可信的领导,一定是坦诚真实、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就劳动关系而言,企业与员工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然而,信用是这种雇佣关系模式下影响企业与员工长期合作及合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良言一句三冬暖,危机关头,也正是企业家铸造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关键时机,是培育信用、实现员工和企业互信的契机和现实土壤。


可能大家觉得这六字方针有点空,那么接下来我列举一些我们可以做的具体事情。


例如,很多人学过时间管理的一个分析框架,就是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维度把自己所面临的任务按轻重缓急分成四大类,然后分类分步逐步解决,有条不紊地推进。这个分类的过程,也就是让自己静心思考的过程。什么是重要又紧迫之事?这不是考试嘛。


若我是一个企业领导人,我马上要做的三件事是:缓解员工情绪,研究国家政策,加大沟通频度。


(1 )缓解员工情绪,表达关心支持。首先要做的是缓解员工的情绪压力,稳定军心。第一,给全体员工发邮件、发微信或打电话(当然企业员工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问候:“弟兄们,大家受惊了!今天我们正式开工了。我代表公司,向你,并通过你向你的全家表示问候。感谢你来上班(或者在家里远程办公)”。同时,询问员工们有否身心不适。第二,我会安排有关部门做好工作场所的绝对卫生清洁,杜绝任何可能的病毒来源,同时让每个员工都掌握防止感染和传染的措施。第三,我会责成有关部门及时收集预防疫情的权威、专业信息,保证每个员工知晓疫情及防治的最新信息,减少员工的不确定感和无助感。第四,我会责成人力资源部尽快安排心理援助或心理辅导,缓解员工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障碍,尤其会着重关注那些家里有亲朋遇难或患病的员工。身处这种重大疫情之中,每个人的心理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伤害,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反应,例如恐慌、焦虑等,最近网上流传的 “共情伤害”就是比较典型的负面情绪的传递和爆发。危机后的情绪反应,是一个重大的心理保健问题,需要各类组织给予特别关注!


(2)研究国家政策,尽快采取行动。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企业业务受损甚至停摆,已是难以避免。不过大家已经看到,从国家到省市,最近纷纷出台了关于贷款、税收、用工等的很多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这些政策对于缓解企业的压力,无疑非常有帮助。如何用好这些政策,需要企业自己把握。所以,我会责成有关部门系统研究这些政策,该申请的申请,该报告的报告。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尽快恢复经营。要尽可能快地取得阶段性的经营成绩,哪怕是小的成绩,例如拿到一个小单子,或争取到一个小项目。危机当口取得的成绩尤其有助于提升组织成员的信心,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同时要明确大方向,小步快跑、稳步前进。千万不能犯路线错误!


(3) 加大沟通频度,明确努力方向。危机时期,很多人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尤其是当信息不全不真的时候。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之所有感到恐慌,不仅仅是因为不知如何应对,而是因为对实情的不了解,对局势走向的不确定而产生的无助感和无能感。这时候稳定人心的关键,首先是让大家了解真相!哪怕我们不知道如何治疗,只要我们坦诚相告,把事实真相告诉大家,依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不安、紧张甚至恐慌的气氛。稳定人心,才能凝聚人心,才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些词现在都能落地。为此,及时、反复的沟通,就成为必要的手段。领导者要跟大家一起关心疫情的进展,要用真实、可靠、理性的信息去引导和疏通员工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领导者掌握有效沟通的技术,在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时,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让员工了解,公司对未来发展有坚定的信心,对恢复经营有完善的计划,对未来的走向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对两千多从业人员的调查结果表明,员工在复工前后最关心的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疫情防控措施,第二位是企业经营计划于补救措施。总之,通过沟通,拨云见雾;通过沟通,统一认识;通过沟通,激发信心;通过沟通,建立信任;通过沟通,明确目标;通过沟通,铸就信用。


2.长远之策:自我反思、总结沉淀、规划筹谋


这次考试是一次综合考试,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考量。企业在寻找解决燃眉之急的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遇”,系统地思考、全面地评估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项从长计议的任务:反思、总结、规划。


(1)自我反思。我们平时学了那么新词,在应对疫情时有多少用上了?这几年大家都在讨论不确定性、白天鹅、灰犀牛,未来已来等,好像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但真的出现了预料之外的危机时,我们仍然还是束手无策?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准备。为什么没有准备?因为我们没有系统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好了疮疤忘了痛”!我们没有从制度和系统的层面去设计应对之策;我们总是在往前跑,因为前面很美好,顾不上停下来让自己安静一会儿,照照镜子、洗洗脸,看看自己的模样。我们满足于一些表层的繁华,忘记了在基础上下功夫。我们追求弯道超车,不去想如何在直道上缩小差距!


(2)总结沉淀。很多人平时经常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留心政策的动向,而对组织内部或自身的管理问题视而不见,例如组织结构为什么要采用直线职能制或扁平化?工作岗位如何设计才能既保证业务流程的顺畅、又能通过工作任务来相互制约?这个教训已是老生常谈了:打铁还需自身硬。任何神药,如果没有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作为基础,都不可能有效。因此,提高免疫力,是抵御一切病魔的根本,也是企业抵御危机或风险的关键。企业免疫力,不是资金,不是产品,而是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如果把资金比喻为企业的血液,在资金短缺的时候当然需要输血。但输血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必须培育自己的造血机能。这个机能必须通过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别无他途!


(3)规划筹谋。反思教训和总结经验固然重要,同样重要的是今后怎么办?更重要的是这些办法能否落地!应对疫情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制定长短结合、既灵活应变、又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战略计划。其实,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例如,老祖宗早就警示过: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什么是预?不仅是有目标,有方向,还要把可能的困难都想到,而且有应对措施,有预案。这是衡量管理者管理经验或管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指标。什么是管理经验?就是能预见到还没发生的事情并且有应对措施。没有经验就靠知识,没有知识就去积累经验。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就成长了,企业就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应对危机的能力。所以企业的能力都不是谈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这个做的过程也体现了企业的战略,从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人类的认识就是不断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例如,企业如何应对疫情?不仅是对技术方法的选择,更是对战略思想的考验。大敌当前,是“攘外必须安内”?还是“结成统一战线一致对外”?这不是技术,而是战略规划和战略设计。对于今天的企业而言,是先去寻找业务增长点、尽快弥补经济损失,还是稳定军心、统一思想、借机优化内部管理?这是战略选择。这些战略设计和选择决定的不仅是企业当前的业绩,也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健康状况。1996年春天,任正非先生给我们几个人安排那个“考试”的时候,并不是针对当时的问题。那时候的华为一日千里、蒸蒸日上。任总给我们布置的考试题,是要解决“华为如何活一百年”的问题,这个考试的答案就是后来的《华为基本法》


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很多经验教训需要我们总结和反思。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沟通渠道与沟通方法、领导者的专业素养与表达;居安思危意识与能力、应对危机的预案、经营计划的弹性与灵活性、应对危机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的准备等等,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认真细致地总结,理性地分析,周密地筹划。


03

从理念到行动


把应对危机作为一次考试,对于企业而言,考的不是盈利能力,而是管理水平;考的不是市场策略,而是企业文化。这些年管理教育的过度盛行,很多人都读了个工商管理硕士甚至博士。学了很多新概念,到头来,却说这些东西脱离实际,都是本本教条,对企业实践没有任何价值。我一直觉得这是误解或偏见。现在来看一下,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谁说是个空洞的词?看一下在应对危机的时候,当企业入不敷出、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去的时候,企业是怎么做的?是借钱发工资吗?是先员工之忧而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吗?因为善待员工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平时口口声声喊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现在遇到困难了,人力资源管理还重要吗?如果重要的话,那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善待员工,不要裁员,哪怕借钱也要发工资,或者共同降薪。华为曾经采用降薪的办法,据说美国的惠普公司上个世纪一直坚持不裁员,企业遇到困难就降薪,员工与公司共度难关。对企业来说,这是考察是否真的把员工当成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对员工来说,这是考察是否真的认同企业、忠诚企业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你信吗?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企业而言,这个“青山”,就是对待员工的方式方法!


什么叫善待客户?在这个特殊的市场机会面前,有的企业用生产假冒伪劣口罩来欺骗消费者,有的商家用哄抬物价来牟取暴利!当然,更多的企业是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在保证员工健康的前提下,用资金或物资支援疫区,他们已经交了答卷!这是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水平高低的最好时机。


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却不得要领。实际上,企业文化是在实践中、在企业摸爬滚打不断应对一个又一个挑战的过程中积累起来、沉淀下来的。不管你是否承认,也不管是否已落成为书面文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反映了一种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是非好坏的标准和行为准则,能够实现的是步调一致、万众一心的效果。这次考试,是对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最好度量。良好的企业文化,培育的一定是命运共同体,一定是患难见真情的员工,一定是有难同当的“铁杆”。无论是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还是后加入的打工一族,那些通过金钱留下来的,叫利益共同体,我们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帮我们盈利;那些真正把心交给企业的,叫命运共同体,我们感恩他们,因为他们与我们同舟共济。对企业认同,根本上是对企业使命的认同,是对企业“待人处事”方式方法的认同!同命运、共患难,说的不是大把分钱的时候,而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企业兴旺的时候,可以通过金钱来吸引人,但企业陷入困境或面对危机的时候,没有钱分的时候,是不是还有跟我们一起走,是否还有人跟我们患难与共,这才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是组织凝聚力的体现,是员工认同组织的体现。


04

把握危中生机,拿出漂亮答卷


既然已经进了考场,那就要坦然面对,争取考个好成绩!应对这样的大考,我们既要有大无畏、人定胜天的雄心壮志和坚定的信心,又不能过于一厢情愿和盲目乐观。保持理性,抚慰感情,团结一致,必能取胜!还是那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既然是考试,就要有答卷。现在考试还在进行中,有的企业已经交卷了,有的还在继续答卷。这次考试的答卷,可能有很多种,有很多份。有的明天交卷,有的明年交卷,还有几年后才能交卷。无论哪一种,这些卷子都会进入人类记忆的博物馆,不仅被今天的阅卷人评判,还会被后来人评判。和大家一样,我祝福并相信,多少年以后,当我们回首这次考试的时候,我们可以坦然地对自己说:那次考试我答的还不错。


2020年2月10日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