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劳动法

被迫“主动辞职”的员工!能否拿到经济补偿?

2019-09-26 5808 15 0 0 来源: 浙江中智


来源 | 劳工新萃(ID:ERCULR


1

案情简介


谭女士是长江餐饮公司的领班,因为生育,自2017年底开始享受产假。但休假期间,公司没付给她工资2018年3月初,谭女士以公司未能按时付劳动报酬为由辞职。之后,她向劳动仲裁委申诉,要求公司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并补发产假期间工资,获得仲裁委支持。

该公司不服而起诉,主张谭女士是自行辞职,公司无需付补偿金。

2

裁判结果


法院审理后认为,女职工依法享有休产假的权利,且休产假期间工资待遇不得降低。在该公司未能支付产假工资的前提下,即使谭女士首先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该公司亦应支付补偿金。

3

法条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中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般所谓“劳动者主动辞职”,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此时用人单位是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违法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强迫劳动的”等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4

维权提示


虽然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的辞职权,但该权利的行使并非没有限制。首先,劳动者应明确并非所有辞职行为都能获补偿。

若由于个人原因辞职,或因未签订劳动合同、没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而辞职,用人单位就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其次,劳动者还应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在辞职书里列明辞职并非个人原因,并有效送达辞职书,进行正常的工作交接,否则也可能因导致用人单位的损失而涉诉。

5

相关拓展


经济补偿金该如何计算?


这涉及年限和基数两个问题,应合理确定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及年限。

 ▌确定年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补偿。

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这是确定年限的基本方法。

 确定基数 


根据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11条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其中补贴包括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

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列入经济补偿金基数的范围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创造发明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Tips: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这是经济补偿基数和年限的上限规定。

- The End -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