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格力“手撕”奥克斯,企业“挖人”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2019-06-14 6389 15 0 0 来源: 人力资本管理

2019年6月10日,格力电器在微博上一纸诉状将其竞争对手奥克斯举报,并同时@了中国市场监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微博。举报信中,格力电器称,“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以下型号空调产品与其宣传、标称的能效值差距较大。经格力电器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测验证,检测结论与格力检测结论一致,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的检测结论均为不合格”。



撰文 | 李硕


图片来源于格力电器官方微博


格力对奥克斯的实名举报,许多网友在其微博下方留言支持,很多网友表示“市场进步就是需要靠互相监督,不能让老百姓为不合格产品买单!”、“支持举报违规企业,维护市场秩序”、“能不能顺便把所有品牌都测一遍?”。


在此次事件中,虽然格力电器强调,举报是因为有义务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反馈。但依旧有不少人认为,“按正常逻辑应该是消费者起诉奥克斯”,格力空调的这一举措,确有打压竞争对手之嫌。毕竟,通过自身官方渠举报所谓的“违规行为”在商界实属罕见。


据了解,2018年,奥克斯空调以589万台销售量问鼎线上销售冠军。这对于一直声称“好空调,格力造!”的空调行业领军企业格力电器来说,确实是个巨大的威胁。因此,有网友评论道,“格力空调目前的销量掉到第三了,当然要想想办法了。”


不仅如此,目前,各大电商的“618购物大促狂欢节”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夏季的来临,空调逐渐成为了热销品,格力在这个时候选择举报奥克斯,背后原因不禁引人猜忌。


实际上,在此次实名举报之前,格力电器与奥克斯空调“积怨已久”。2019年1月中旬在格力电器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问答环节中,董明珠就曾表示:“奥克斯天天在我这里挖人,甚至我的人去了他那里还要更名换姓,这是我现在的心情,偷了我们的技术,而且弄虚作假。”


因此,很多人认为,此次的举报,说到底,也是格力电器与奥克斯空调由于“挖人大战”而引发的“正面对刚”。


企业“挖人”踩线了吗?


郭德纲曾经在相声中说道:“同行是冤家”,虽然是句打趣的玩笑话,但却暗含着几分道理。同行之间不仅存在着激烈的市场和利益竞争关系,还要面临人才的抢夺之战。


如果企业需要弥补自己在管理或者业务上的短板,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无疑是最快速的方式。例如,58同城在与赶集网竞争的时候,曾专门组建一支团队用于挖赶集网的优秀员工。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猎头行业的兴起,企业之间相互“挖人”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一名员工接到一位猎头打来的,询问他有没有跳槽的想法,在得到否定答案后,这位猎头紧接着又问:“那你有没有不喜欢的同事或领导?你可以把他们的联系方式给我,我可以帮你把他们挖走!”



猎聘网曾做过调研,从2015年到2017年,分别有40%、45%、49%的员工,是从目前所在企业的竞争对手那边跳槽过来的,而这一趋势正在逐年上升。


而在猎头委托的职位当中,从客户意愿的角度来看,传统行业当中,有超过65%的客户,更愿意通过定向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的方式来获得人才。这意味着“挖人”早已不是某家企业或者某个行业的个别行为,而是整个职场的常态。


究竟为什么企业之间都倾向于从竞争对手出挖人呢?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供应始终处于紧缺的状态,刚入职的“职场小白”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技能和管理需求,而将这些职场新人培养成中高端核心人才,则费时、费力又费钱。在这个时候,“挖人”似乎成为了一条能够快速获取优秀人才的“捷径”。


一般来说,同行业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模式大都有相似之处,如果能从竞争企业那里获得人才,不仅能够节省后期人才培养时所付出的成本,还可以让竞争对手面临人才短缺的影响。


此前,在珠海格力电器员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奥克斯经常从格力挖人,而且是全方位的“挖”,不仅仅是技术人员,连一线工人也被奥克斯挖去。


在竞争的白热化阶段,挖人可能也是一种瓦解对方团队实力的策略。


然而,随着企业之间的“挖人大战”愈演愈烈,有不少企业和社会专业人士都纷纷开始谴责这样的“挖墙脚”行为,毕竟被竞争对手企业挖走的员工除了带走他们自身的职业技能外,更有可能会将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管理方案以及客户人脉等通通一并“打包”带走。


因此,企业的“挖人”也是“挖技术”的一种手段。这样的案例在职场内并不少见。


据报道,2017年春节前,据华为内部通报,华为消费者终端业务的六名前中高层领导,带了内部资料到乐视、酷派,其中包括华为一批明星产品的设计师。


此外,高德也曾因“7名员工违反竞业限制责任加入滴滴,部分工程师在离职前还大量拷贝了公司商业秘密”而起诉滴滴。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企业“挖人”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手段。虽然这种手段目前似乎被很多人批判为游走在行业底线灰色地带的不道德行为,但孰是孰非,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很多企业都推崇应该构建良性竞争、有序竞争、守法竞争的市场,但不得不承认,每个行业里,也有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


阻止“挖人”不如努力“留人”


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各大企业可谓是“各出奇招”,有通过员工培训来提升员工敬业度的,还有在公司内部发布竞争企业负面新闻的,更有企业和员工玩起了“谍战片”,让人力资源部门伪装成猎头或竞争企业的HR来联系内部员工,测试他们的忠诚度。


但事实上,企业几乎无法阻止竞争对手的“挖人”行为。因此,做好“留人”工作,才是企业防止人才流失的上策。



纵观这些年来的“挖人”大战,企业被挖走的往往都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掌握公司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因为这些人才往往对企业的生存运营和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些人员的离开势必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和影响。


面对如此激烈的人才战争,要想留住这些人才,就要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与信赖感。而要想获得员工的信赖,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虽然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不得不承认,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薪酬福利是他们工作的主要动力,也是他们具有高敬业度的基础。


董明珠曾在采访中提到,她将为格力员工建房,两房一厅,最基本的。此话一出,董明珠瞬间成为了“别人家的老板”,不少网友纷纷在格力微博下面留言“格力还招人吗?”


然而,从看准网的工资数据来看,格力给出的工资却并不高,一线员工的平均月薪为3,000左右,比同行业其他企业给出的薪资低26%,而软件开发工程师等技术人员的平均月薪为5,000左右,低于同行38%。


虽然珠海并不属于一线城市,但从城市发展和当地物价水平来看,格力给出的薪资并没有明显的竞争力,被奥克斯挖走人才也并不稀奇了。


其次,员工在公司工作是否觉得开心或有价值也是决定企业是否能留住人才的关键。尤其是对那些中高层的管理人员而言,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的满足感早已超越了薪酬福利。这时,这些员工的忠诚度就取决于企业能否对这些员工充分的赋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在知乎问答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从格力离职?”除了回答薪资低,另外的高票回答就是无法体现自身价值了。


一位已经从格力离职的知友称:“我有留意过身边工作过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前辈,用温水煮青蛙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不仅如此,看准网上也有很多格力现任和前任的员工认为,目前的格力存在体制僵化和个人发展前景不明等问题。


因此,对于格力和董小姐来说,在“硬刚”外部竞争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自家后院”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此次事件,格力与奥克斯已经“撕破脸”,2019年6月12日,奥克斯在微博上发布了《关于奥克斯空调对于格力提出能效质疑的声明》,并在声明中附上了格力提出的有质量问题空调型号的检验报告。


图片来源于奥克斯空调官方微博


目前,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一切尚未定论。而这次事件,也许只是企业之间“挖人大战”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的开端......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