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汪中求:提倡“996”是开倒车

2019-05-07 6743 16 0 0 来源: 企业管理杂志

不怎么跟热点的我,猛然发现很多人在讨论“996”。原来“996”是一种工作制度,员工每天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并且每周工作6天。并且,有很多互联网界的大佬在参与讨论,让人感觉有些怪异。我们根本用不着去区分“强迫”和“自愿”,“提倡”就是一种反动。


中国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任劳任怨。非常勤奋自不必说,而且常常放弃伸张自己的权利,极度地忍让和克制。每次走出国门,无论是发达的欧美还是相对落后的非洲,经常听到外国人对勤快到举世无双的中国人表示好奇和不解,“上帝都在休息,为什么中国人不休息?”


我们真的那么喜欢工作,完全不愿意或不懂得休息吗?


我想,无非是穷怕了吧。即便拥有了小康生活,仍然没有安全感,毕竟没有福利保障。对教育、医疗和养老,都没有底气,只能选择多工作,多挣钱。


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进步无一不是以让人更轻松为目标的,只是经常表达为“把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甚至“不繁重”的劳动也在努力纳入“解放”的目录,比如电动牙刷的发明。至少,“科技为了人更懒而服务”是成立的。


关于“劳动”的名言,国人非常喜欢引用马克思的“劳动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其实,马克思在说这句话时是以两个“消失”为前提的:“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


而且,马克思是站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提出这一观点的,况且前边还有半句“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福利到位的发达国家更是天天宣扬“解放”,劳动人民正在争取“每天5小时工作制,每周工作4天”,很多国家的劳动人民已然争取到手。我在法国的工厂参观时,看到过这样的情形:箱子搬到半途,下班铃响了,工人会放下箱子直接回家。


我不欣赏这种工作态度,但我必须支持工人的这种做法。劳动者在市场体制下,作为一种特定的商品,跟雇主之间的关系只是劳动时间的转让。


当然,我对那些为了人类的发展一如既往地拼命工作的人,对那些为了工作的连续性而放弃自己更多休息时间的人深表敬意。但是,这些仍然不能成为支持“996模式”的依据。


现代管理技术完全可以使岗位的连续性被缜密的换岗、替岗所覆盖,很少有人需要超强度地连续工作。


比如,一家发电厂对应一群用户的时代,发电是必须保持连续性的。而今天整个电力供应是一张网络,个别发电企业如果中断对整体的供电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当然,整张电网是不能中断的,但并非在电网中所有的岗位工作都不能有间隔,至少不能中断的岗位是可以设计换岗、替岗和顶岗的。


作家为了使一幅作品一气呵成,必须加班;科学家为了某种实验,疯狂地连续工作。这些都是基于他们的个人爱好和对职业的认同,甚至上升到了信念的层面。对一般劳动者来说不具有普遍性,不能成为一种社会标准。


一个国家以延长劳动时间的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提高所有劳动者的效率才能提高企业、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提倡爱岗敬业是职业化的基本要求,但投资人、企业家和管理者倡导延长劳动时间以获得组织效率,就只能认定是资本家难以填平的欲望之壑。


前不久,几十位专家学者在茅台生产现场参观,有人就提到一种观点:茅台包装车间保留手工劳动而不去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似乎是为了保留包装车间千余工人的劳动权利和机会。实际上,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


茅台完全可以通过换班、倒班、代岗、备岗的模式让所有工人的劳动时间缩短为4天,让员工有1天的自主学习时间。甚至可以推出内部制度,规定茅台的工人可以积攒休息日周游世界。“4+1+2模式”可以并必然成为茅台这样优秀企业的主流。


完全可以预料,未来多数工作就像游戏和娱乐一样,劳动应该是快乐的。人类通过数千年的努力,生产力已经很高了,如果绝大多数人还必须为了生存而工作,那就说明人类的文明没有进步。


未来就业率都不应该是衡量国家经济的标志,就业率的背后是社会的二次分配在起作用。“恩格尔系数”终将改版或升级,未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先进性,不是看它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而是看它整个物质生活的占比。也就是说,精神生活的消费越高的国家其发达程度越高。


※ 本文将刊发于《企业管理》杂志2019年第6期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