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劳动法

战略是导致中小企业死亡的原因!

2019-10-22 5638 20 0 0 来源: 销售与管理

本文由销售与管理

合作伙伴果麦文化授权发布


在我们服务13万家企业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企业家之所以走进行动教育,初衷是想要解决员工执行力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企业业绩之所以徘徊不前,是因为员工没有执行到位。


遗憾的是,他们更大的问题,不在于找不到正确答案,而在于压根没有提出正确的问题。追根溯源,员工执行力差是结果,是表象,并非是真正的因。


真正的因在哪里?企业的问题不是出在战术能力上,而在于经营者的战略思维缺失。


战略决定企业成败。很多企业之所以后来陷入苦战,大多都源于一开始战略决策的错误。战略是方向,是导航,老板自己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员工当然只会是无头苍蝇,执行力越强,企业反而死得越快。


如何判断一位企业家有没有战略思维呢?


我们可以考察他的思维方式: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以始为终,站在现在看未来;而真正的战略思维是以终为始,站在未来看现在。简单地说,战略就是从A点到B点,这个B点他有没有?B点高不高,远不远?这直接决定这家企业能走多远。


从我们服务的13万家企业来看,在战略这个问题上,企业大多会犯2种典型的错误:


●没有战略,盲人摸象


●战略短浅,盘子思维

01

没有战略是盲人摸象


今天,很多创业者根本没有战略思维。有些创业者,什么火就做什么,去年人工智能火做人工智能,今年区块链火就转型区块链,你会发现他永远在抓风口,属于典型的机会导向。所以,他们的口头禅是:干就完了!想什么战略?


这种企业肯定成不了,因为他们战略目标不清晰——他们没有B点。一旦没有B点,所有人的动作都没有靶心了,就一个字——乱。每个人都会围着A点绕圈圈,这种绕带来的后果就是瞎折腾,他把时间都花在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到处都是多余动作,每个动作背后都是成本!


打个比喻,没有战略就好比盲人摸象,没有人知道这个大象到底长什么样子,老板、管理层和员工对公司未来的理解是分裂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没有人知道终点在哪里,每个人都在大海里瞎转悠,完全找不到彼岸。


就像今天我要开车从上海回昆明,第一件事情一定是打开导航软件,输入起点和终点。如果我不告诉导航系统要去哪里,只输入现在的位置,那么导航系统如何给你导航呢?


所以,没有战略就会乱,乱带来的后果就是投入大、成果小!


从我们15年的培训和咨询经验来看,有相当大一部分中小企业死于战略缺失。老板自己都没有想清楚企业走向哪里,大部分老板只是疲于应付企业当前冒出来的问题,疲于和竞争对手抢市场。对于战略问题,既没有意识去想,也没有能力去想。


过去30年来,很多中小企业靠吃人口红利,靠低廉劳动力和资源驱动,在一个产品稀缺的时代,凭借运气取得了成功。但是,今天中国市场人口红利消失殆尽,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产品稀缺市场转向到产品过剩市场。与此同时,竞争态势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今天的竞争是全球化竞争,竞争态势愈演愈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就必须先从战略上梳理清楚了,战术层面的努力才能真正释放价值。


否则,战略上一开始没有想清楚,无论战术上如何努力,都避免不了被淘汰出局的下场。只有先胜后战,才有可能赢到最后。

02

战略短浅是盘子思维,画地为牢


另一种企业是战略短浅,这种企业占大多数。


这类企业创始人最大的毒瘤长在哪里?盘子思维。


大多数人的思维都是典型的盘子思维:我先盘算自己只有一亩三分地,盘算着自己有几头牛?多少头猪?基于这几头牛和猪,然后想着把牛奶挤出来,把猪肉卖掉……按照一亩三分地的现有资源来定B点,我有多大盘子干多少事情,所以他的思维是站在现在看未来,而不是站在未来看现在。


这种战略是非常短浅的,典型的小家子气,画地为牢,自我设限。最终的结局一定是企业既飞不高,也飞不远。


这种老板最多只能算是个生意人,还算不得真正的经营者。他们基本上都是井底之蛙,只看见眼前的那片小天地,只会盘算自己的短期利益,这是一种典型的个体经济思维。


个体经济思维和企业家思维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就是你能看多远,眼里有没有别人。企业家思维是未来导向,是利他导向,他要去创造,他的核心逻辑是——相信即看见。他心里先播下了种子,然后再去努力创造,所以他们迟早都能看见。


盘子思维恰恰相反,他的逻辑是——看见再相信。问题是,当你看见了以后,在感叹和羡慕别人之时,那一切已经是别人的了,和你无关,你永远都达不到别人的高度。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最重要的是梦想、信念和决心。没有梦想,你走不远,做不大;没有信念,就容易退缩;没有决心,就容易懒惰。一切都不是等来的,你要朝着自己的路拼命往前走,最后一定看得见!

03

战略是从A点到B点:定义未来的样子


战略是什么?战略是企业从A点到B点。B点是企业的彼岸,是企业未来的样子。这就好比GPS,只有确定了目的地,我们才能画出到达目的地的导航路线。


未来是什么样?我们需要找一个参照系。如果没有标准,我们就会乱,会浪费时间和资源,却永远也到达不了彼岸,而是在大海里打转转。所以,战略的第一步是定标。


标是目标,也是标杆。定标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要像谁?


第一步:目标。


战略是基于你对未来的判断。所以,首先你看得要远,要看到最前沿的趋势——瞄准第一作为标杆!


在刚开始踏入广告业时,我从未接触过广告业,不知道如何运营一家广告公司。但是,无论如何,我先给自己定下一个大目标——“10年要成为中国第一”。


为什么?因为我的跆拳道师父曾对我耳提面命:“要么做第一,要么就别做。不做,你不会有损失。但是做了,你就一定要做第一。因为一金胜过十银!”


我爱好读书,在阅读商界巨擘的传记时,我发现一个规律:一流企业家都有相似的信念,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要立志成为第一。


  • 三星创始人李秉哲说:“要做就做第一,不然就退出。”


  • 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说:“第一名和第二名只有0.01秒的差别,但却是金牌与银牌的天壤之别。”


  •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说:“我要做就做世界第一。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拿第一名。”


商业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它遵循着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马太效应越发凸显,唯有第一,才能生存。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客户的选择是排他的,客户选择了对手的产品,就不会再选择你的产品。在客户掏钱的那一刻,不是你死我活就是我死你活,没有中间选项。


尤其是今天的竞争已经是全球化竞争,所以经营者一定要有全球思维,要有未来思维。我们定的目标和标杆一定要高远,一眼就瞄准当今世界最前沿的那个位置。只有B点又高又远,才有大格局,才能一眼看穿,一眼到底。


所以,企业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格局,这个格局就是胸怀伟大梦想、胸怀伟大使命,然后立志通过努力去创造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就在格局。一般人只能看到1米,而有的人能看到100米。差别在哪里?有格局的人能够延迟满足,只能看到1米的人会鼠目寸光、急功近利,一来就抓、拿、要,生怕失去机会,看到100米的人知道机会在后面。


要想成为第一,你就要向最优秀的标杆学习,只有第一才能教会第一。


为什么我们要向最优秀的标杆学习?因为对标的本质是寻找最佳经验,找到差距,缺什么补什么。优秀的企业大多深谙此道,譬如说,巴西最传奇的私募股权巨头3G资本正是通过对标,成为世界级资本大鳄。


在《3G资本帝国》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在完成收购博浪啤酒前几个月,大家一起在办公室里商量如何接管博浪啤酒。为了解啤酒市场的运作方式,罗德里格斯花了许多时间满世界飞。他去了阿根廷、智利、德国、美国及日本。加兰蒂亚一直传承着一句老话:当你可以向世界最好的企业学习时,为何还要从头开始?显然,这次入主博浪啤酒会再一次将这句话付诸实践。正如加兰蒂亚效仿的是高盛的最佳实践,美洲商店也深受沃尔玛的强烈影响,他们相信在博浪啤酒身上可以用到这句话……向优秀的行业标杆学习,这比自己从零开始摸索要容易得多,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并不多。”


当我刚刚开始准备踏入广告业的时候,我并没有急于找客户,而是先花了2个月的时间,以“客户”的身份作为掩护,遍访了北京和上海所有优秀的广告公司,去了解人家的产品结构、市场策略、运营模式等等,然后才回到昆明创办了风驰传媒。


正因为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夫,风驰传媒在第一年就成为云南第一的广告公司。


第二步:标准。


标准,才是战略真正的本质。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由标准定的,你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差距也是标准定的。我们要飞多高,飞多远,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不是别人决定的。


举个例子:同样是学习跆拳道,如果你选择在云南学,你最多成为云南第一;如果你选择在上海学,你有可能成为全国第一;如果你选择去韩国学,那你就可能成为世界第一。


什么意思?你的标准决定了你的终局!


你想成为世界第一,你就必须拥有世界第一的标准。你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就会做出什么标准的产品;你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就会吸引什么标准的客户。


很多企业出问题,根本上是标准害死人:一类是没有标准,像无头苍蝇一样,东一拳西一脚,乱七八糟;另一类是标准太低,小富即安,最终只会沦落为无名小卒,黯然离场。


既然商业世界遵循丛林法则,我们要想在竞争中活下来,初始标准就要高。


很多人在这个地方栽跟头。一位上海松江的企业家对我说:“李老师,您强调定标要以终为始。那么,我给企业定的目标是3年做到松江第一,5年做到上海第一,10年做到世界第一。现在,我们要先按照松江第一的标准来做,这样理解对吗?”


不对!以终为始的意思是什么?起点就是终点,起步就是与世界同步。一开始,你就要以世界第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否则,你会发现,别说世界第一,你连松江第一都做不到!


这个道理很简单,创业就像跑马拉松,那些比你强大的企业已经提前跑了几十年,如果你起始速度不快,那你永远也不可能赢得这场比赛!


所以,一旦你选择参赛,你一开始的标准就要高,以第一名的标准要求自己。甚至,当你达到第一的标准时,你还要超越第一的标准,打破标准,这样才有可能后发先至!


本文作者李践系行动教育董事长,实战派管理专家,中国“新盈利模式之父”。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