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劳动法

工作5年以上的老员工,比工资低更危险的是什么?

2021-03-09 5993 5 0 0 来源: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微信图片_20210309094129.jpg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对于工作5年以上的职场人来说,有哪些比工资低更危险的事?


有一个高赞回答指出了三件事:难以接受新东西、无法断舍离、激情已退却。


其中工作热情的消退,又是职场老员工普遍面对的难题,如果不加重视,不去想办法改善,对我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极为不利。


只有找到失去激情的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重燃热爱。



01

老员工失去激情的原因是什么? 


1、心力不足,产生倦怠


朋友前几天向我倾诉,说部门来了几个实习生,朝气蓬勃,做起事情来拼命努力;


反观自己随着年纪的增长,对工作越来越没有期待,每周七天都处在不想上班的自我纠结里。


还不忘调侃一句,自己真的老了。

  

2.jpg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自我效能感,可以表达职场人类似的情绪。


它代表着一个人是否相信自己能完成一件事,是职场人士工作最重要的动力来源。


当一个人随着工作阅历的提升、工作经验的增长、工作内容的驾轻就熟,自我效能感是呈递减态势;


如果我们不能在自我效能感降低的过程中,找到新的触发点,就会不断积累起工作中的倦怠情绪。


这样的倦怠情绪,会让身为老员工的我们,失去工作的热情和饱满的专注。


2、眼界不足,看不到更大的可能


我有个朋友干了十多年财务,上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父母说学财务好,什么单位都需要,于是就学了财务,毕业后也如愿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做财务审计。


大概做到5、6年的时候,他就丧失了对这份工作的热情,现在还做着这份不温不火的工作,原因只有一个:


“它是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而且可以养家糊口。”


微信图片_20210309094406.jpg


但于他而言,这份工作仅仅只有养家糊口的价值,看不到更多工作延伸出去的可能。


作为老员工的我们,日复一年处于固定的环境之下,看待工作的视角会被锁定和固化,导致眼界无法被拓宽,可能性也被我们自我否定了。


3、技能到了天花板,毫无学习新事物的热情


某公司曾做过关于“重燃工作激情”的调查,结果显示:


  53%的人没有工作激情,但不懒散,他们只想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平凡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40%的人对工作完全没有兴趣,除非领导盯得紧,他们才会去做事;


  7%的人厌烦工作,虽然做着手里的工作,但一心想着要跳槽。


虽然这个结果无法完全概括公司所有员工的现状,但至少说明,很多员工正逐渐失去学习新事物的热情。


时代的不断变化,造就出了很多新的业务形态和工具,如果不及时掌握新的技能,改变旧的工作思路,就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


比如现在出现的直播裂变,一天的现场直播就可能产生一家公司一年的收入,如果员工还是停留在旧有的销售方式,一家家上门拜访,效率上就被别人甩得远远的。



02

作为职场老司机,如何恢复职场活力?


1、用企业家思维替代雇员思维


在英文中,有一个词叫雇员思维(group-think),指的是职场中很多人,处于兢兢业业但也浑浑噩噩的状态;


他们没什么规划,别人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很少主动改变自己。


多数人一开始都会鄙视这种思维,但是最后又变成了如此。


而在《疯狂的天才》中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叫企业家思维


拥有企业家思维的人并不一定是企业家,但他们做事却像企业家一样主动;他们不管挣多少钱都非常享受工作,能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不被动应对和处理。


即便他们是麦当劳餐厅里的清洁工,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把餐厅的玻璃刷得干干净净。

  

微信图片_20210309094544.jpg


借用这种企业家思维,将手头的工作赋予更高维度的意义,站得更高,才能更加看到工作内容背后本质的利弊。


企业家思维,是一种换位角度的演绎,也是职场老员工自我供能的重要运转系统。


在工作中,多一点升维思考:“这项工作,站在老板的角度有何意义,如果我是老板这件事做好了,会得到一个怎样美好的结果?”


这样在面对同一项工作时,就不再觉得单调枯燥,长此以往,你工作的效能感会逐步提升,你的热情也会被重新启动。


2、反躬自省,重塑危机意识


法国著名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之后,他的墓碑上工整地刻着他的手迹: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兰塞姆的手迹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位智者如此解读: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至少有一半人可以成为了不起的人。”


这足以体现反省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


在分工精细的职场中,这种反省力是至关重要的,越是体量庞大的公司,工作的分工就越是细密,最后导致的必然结果便是可替代性太强;


更加明显的是,这种精细化耕作会让我们对于工作缺乏新鲜感,久而久之创新意识就变得淡薄。


塔勒布在其《反脆弱》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两兄弟约翰和乔治,约翰是在一家银行担任职员,有稳定的收入,福利也很不错;但乔治却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收入不稳定,时多时少。


表面上是约翰的工作稳定,但塔勒布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约翰在银行日复一日重复性的工作中,对组织有极强的依赖性,抗风险能力弱。


而乔治,虽说是出租车司机,但因其每天面对的天气情况,收益情况和交通情况都不稳定,让他随时保持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对眼下的工作保持重视态度,不敢懈怠,反而能刺激他对工作全力以赴的热情,


有了这种热情,乔治对抗变化、承担压力、面对风险的能力就比约翰强得多。


失去持久的创造力,必然会带来竞争力的下降,唯有重塑危机意识,在工作中重燃激情,将期待和压力感进行有效地平衡,才能不断地在职场历练中有所成就。


3、功能性和情感性相结合,创造成长空间


惠特尼约翰逊在《颠覆式成长》一书中提出:


“工作具有两大属性:一个是功能性,另一个是情感性。”


满足这两点,人基本上就可以对从事这份工作感到满足和幸福。


想起日本作家本田健的一个故事:


当时他去拜访在富人区的一位有钱人,想探寻他成功的秘诀,可是却首先被要求通过一项测试:


三天内,在写有“我衷心支持这位年轻人在人生中取得成功”的纸上,收集到一千个人的签名。

  

微信图片_20210309094727.jpg


可是在这并不繁华的地方,这个测试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结果也如他所想,第一天他去说明来意,周围的人都不太信任他,只有十几个人给他签名。


这就是典型的功能性导向,为了完成工作而去完成,目的性极强,不思考如何将情感因素融入到工作上。


本田健事后反思到,要使得路人非常乐意地帮他签名,就得改变策略,而这项策略便是赠送礼品,用这样一种赠礼的机制来引导目标的完成。


这个方法非常奏效,第二天不到半天,一千个签名就收集完成了。


本田健在赠送礼物的思考上,洞察到了一项工作所具备的两个属性,功能性和情感性。


在赋予一项工作情感性的过程中,我们会像本田健一样通过赠送礼品,而获得别人的感激、自我的愉悦,从而内心有满满对待这份工作的富足,不再只是完成工作后冰凉凉的结果展示。


当我们学会将一项工作投注情感的时候,这项工作会给我们创造非常大的可能性和成长的空间,以及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结语


职场中年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丧失激情面前,我们毫无作为,麻木等待。


只有主动改变,刻意调整,才能不断逾越眼前的困境,不断加码我们自身创新的能力。


职场永远是修道场,不管是刚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工作多年的老手,保有对工作的热情是我们在职场上焕发一个个新春的终极手段。




文章来源于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