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人才管理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如何搭建?

2022-08-16 1165 0 0 0 来源: 凤凰网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是企业一个重要的项目。如何构建任职资格标准体系才是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任职资格标准体系由哪些部分组成?


任职资格体系,就是把每个人在本职工作上的能力划分为三六九等。然后按照能力、绩效付薪。这是最好的付薪方法。


任职资格标准,就是各个岗位上的不同层级的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任职资格体系特别适用于技术序列、职能序列。因为原来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所以很多企业技术序列付薪的标准比较混乱,既不利于队伍稳定,也不利于构建支撑企业发展的人才体系。大多数企业遇到的也是这个困惑,怎么给技术人员进行付薪,怎么激励他们,没有一个标准。员工有很多埋怨(大多数因为没标准),老板/管理者也很头疼。


其实任职资格体系同样适用于管理序列和营销序列,但这两个序列就有一些通道,所以标准相对健全一些,但是也不全面。


所以,对于企业来讲,构建科学、系统、可操作的任职资格体系是必要的、必须的、紧迫的、重要的、核心的任务之一。


如何构建任职资格标准体系才是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任职资格标准体系由哪些部分组成?构建任职资格体系的分几步?有哪些方法?注意哪些环节?


首先,看任职资格体系包含哪些东西


一般认为,任职资格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标准体系,二是认证体系,三是配套体系(薪酬、培训、绩效)


标准体系是任职资格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具有良好导向作用、操作简单的标准体系是企业开展好任职资格管理的重心。


标准体系,横向来讲,包括基本条件、知识项、技能项(行为标准)、素质项4个方面。


其中基本条件包括:学历、工作年限、行业年限、上一职称获得年限、知识项,包括知识类别、核心知识点等内容项,还包含每个知识类别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的知识标准项。这个需要和技术专家依次讨论出知识类别、每个类别的核心知识点,每个层级在知识点上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可以量化,不能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精通”)


技能项,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技能,从工作模块中进行提炼。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工作模块≠技能项。多个工作模块可能包含同一个技能项,同一个技能项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工作模块中。在这里,技能项不能偷懒,一定要请技术专家一起来进行提炼,提炼出这一组工作的需要的技能项到底是什么。不同组重复的技能项可以合并为一个技能项。笔者在一个项目中,就出现了工作模块直接作为技能项来用的错误。结果在认证的时候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素质项,就是素质模型,这个主要侧重测试申请者的未来发展潜质。包含一些该岗位比较重视的一般性素质,比如服务意识、主动性、客户导向、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敬业精神等等。素质项的权重一般不会太大,只作为参考。素质项把需要哪几项素质、素质分级描述交代清楚,然后和技术专家讨论出各个层级需要达到哪个要求。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不是层级越高,对素质项的要求也越高,低层级不意味着低素质要求。比如主动性和服务意识,对层级低的员工要求也不低。第二个,素质模型的一个核心问题,到底分级描述中要不要参杂实际工作的东西,因为一项素质,如果参杂了实际工作的东西,就说明:你没到这个任职层级,你根本就做不了这些事情(举个例子,如果对客户导向的级别描述:定期拜访客户,与高层领导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一条,基本上低层级根本就干不了,也不可能达到)。这和用素质来预测潜力的设想是完全违背的


认证的方法


不同的标准类别用不同的测评/认证方法。


基本条件,最好的方法是个人提交材料,评委/人力进行审核;


知识项,最好的方法是考试,统一组织考试。但考试又有个问题:试卷的质量(区分度、难度、效度、信度)。如果试卷不能保证难度一致,就不能划定分数线。只有试卷难度出来了,才能确定分数线。似乎只能确定个了解、熟悉、掌握、精通。


技能项,最好的方法就是专业面试、技能比武/现场演练。


素质项,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心理测验。有些素质,可以通过专业面试环节予以考察。


如何划定合格线


划定合格线,一般有两种方式:


1、设置门槛值/及格线,过了就过了,没过就没过。


2、设置通过比例,每年维持一定的通过比例。


严格来说,应该用第一种方法,但是限于评分尺度、考核方法的局限,如果划定及格线,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不满。


通过比例,也有个问题,有些人认为自己具备能力了,但是因为比例控制住了,还是得不到晋升。


所以,在实际的认证过程中,第二种方式用的比较多。但是第一种方式在基本条件的认定中比较有用。


基本条件:作为门槛值,所有基本条件都通过者,方可进入下一步认证,否则就被淘汰;

知识项:只出分数。可先不做判定,与技能项、素质项进行分数合并。

技能项:只出分数。可先不做判定,与知识项、素质项进行分数合并。

素质项:只出分数。可先不做判定,与知识项、技能项进行分数合并。


微信图片_20220428114531.jpg


原则上,从科学、规范的角度讲,有两个问题


1、门槛就是要绝对值,每一项素质上,过了就是过了,不过就是不过,不设置通过比例。如果一旦设置通过比例,就失去了标准的价值。但是绝对值的方式对考核方法要求甚高(比如说出试卷的难度、区分度等)。


2、不同的分数具有不同的意义,不能统计合并。


上述两个问题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不这么操作。一般都会设置通过比例,第二,一般都会统计合并。


选择不同的方式【门槛值/绝对值、通过比例】对结果的呈现方式也有影响。


【门槛值/绝对值】:可以用雷达图来进行呈现。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员工在每项能力/知识模块上的优劣势。较为细致。但是要想每项都通过才能晋级,不是太容易。这种方法就是受制于测评水平的制约。


【通过比例】:可以用最终分数排序的形式来呈现。高考的就是这样操作的。这种方式简单明了,但牺牲了很多信息。个人的优劣势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变通方法】:在给员工呈现的时候,两种方式都呈现。最终根据年度预算确定晋级人数【结合门槛值/绝对值、通过比例,但是通过比例事先不公布,只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给员工宣贯的时候,还是说以门槛值/绝对值作为考核标准,但是实质上也是要考虑通过比例的】。


如何对接新体系


企业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对接新体系。原来都有职称、都有工资水平的,怎样对接到新体系中呢?

两种方法:


1、全体起立、推倒重来、全部进行重新认证。这种方法最科学,但是成本最大、风险最大。对企业的稳定性冲击很大,一般不建议采用。


2、用现有薪酬进行反推,对接新体系。等于是承认员工现有的职称水平。只是把旧体系装入到新体系中,新瓶装的是老酒,但以后的人员、以后的晋升都严格按照新体系执行。


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之前的岗位体系工作。


任职资格是按照序列来建立,还是按照岗位来建立,现在通用的做法是按照岗位来建立。按照序列来建立,不好操作,不好认证。


—END—


如何利用任职资格进行人才管理?如何设计标准?如何构建与落地


8月16日 晚8:00直播《任职资格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抓紧扫码预约


2757661c-8344-4516-9cfa-a55edd28d724.jpg


来源 凤凰网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