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职场提升

工作后最容易得的5种职业病

2018-11-12 6029 4 0 0 来源: 智联招聘

工作久了的人,默认一个基本共识,他们认为职场就是台跑步机,但按钮永远不在你手里。如果停下来,公司可以再招人,但自己的工资卡就要被冷落了。一旦患上了“职业病”,医生束手无策,我们也只能做自己的担保人。


今天来说说,工作后最容易得的5种职业病。


钱没到位并发症


病人特征:经常产生跳槽心理,甚至有些人会产生跳槽依赖的临床表现,而有些则会引起内心抵触情绪和日常过敏等并发症,典型临床反应有“奶粉”听觉过敏症、“房价”视觉恐慌症、“满减券”神经兴奋症等。这些并发症状,往往积怨成灾,且不论男女职员,最终都会变成口才极佳的“怨妇”。

 

病因分析:“职场并发症”是一个连锁反应属性的职场症状,因为工资和“实际能力+内心期望值”的严重不匹配,而引发了内心极度不平衡,进而上演自我委屈、自怜等丰富的职场苦情戏。

 

主治医生建议:别人家的提薪速度从来没让我们失望,但要知道,“职场式羡慕”永远没有无穷无尽的。职场人如果不会控制欲望以及控制情绪的基本能力,将面临随时做替补席位的风险。只有证明自己无可替代后,才有谈钱的资格。

  

留守车库痴呆症


病人特征:此症状多发生于成婚、有家室的员工,且男性占比远超过女性。回家前几分钟的车内空气,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然氧吧”。且临床证明,吸氧时间越长,回家后的心情越优秀。留守车库痴呆症患者经常备以烟或茶水类的情绪消遣配置,车内微弱的灯光下,他们仿佛更享受独自一人的放空,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是最接近真实自我的灵魂栖息地。

 

病因分析:职场痴呆症其中最典型的一种,且职场压力越大,痴呆症越严重。主要由于已婚后的养家糊口压力,车内几分钟成了一天中唯一可以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外人看来是静静思考,但其实他们是在对着空气放空。不论是对着工作拼搏厮杀还是面对柴米油盐摩拳擦掌,时间一长,会上瘾,难以戒掉。

 

主治医生建议:留守车库是“逃避心理”引发的典型临床表现,你需要认识到的是,问题是用来解决的,而不是用来让你掐着表计算着距离接受“审视”还有多长时间,只有解决一个,才能少一个。尤其是对于成家的职场人来说,此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调剂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逃避是堵塞,沟通才是疏通。应当利用家庭的优势,跟家人勤沟通,纾解压力的同时,又避免了矛盾的产生以及不必要的误解。

 

人际关系梳理障碍症

 

病人特征:面对上级时,难以自如的对接工作,往往会产生抵触或者不驯服心理;对同级同事的关系处理过于紧张,往往下意识认为别人在讨论自己或对自己有偏见。常见于且这类患者遇到的职场难题,往往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日常人际关系“走动不良”造成的。他们总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甚至有时候得罪人都从不自知,对职场的敏锐嗅觉近乎于零。久而久之,这类人的情商就是他们的硬伤。

 

病因分析:虽然性格决定职场人的人际处理方式,但万变不离其中的最大患病诱因就是“怕麻烦”,他们往往回对职场人员的关系产生迷茫,不能清晰梳理谁与谁是制衡关系,谁与谁又是利好关系,一旦遇到职场交流阻碍,懒地理清职场人际这张网的头绪,只会“一刀切”,最终极有可能造成整个人家网的全盘蹦。

 

主治医生建议:遵循“利他主义”这方良药,职场人际关系的复杂,因为“利益”二字当头。掌握“适时”这个规律很重要,既要学会在合适的时候顾全大局,又要学会在恰当的时间独善其身,利他不是剥夺掉自己的权利,而是让你的合作伙伴也好,竞争对手也罢,受益!

 

情绪紊乱综合症

 

病人特征:患者经常会伴随一大批类似于李诞式吐槽、紫薇式的苦情戏、荒诞式内心独角戏等戏码上演,且多种情绪展现风格,随意切换,但与这些角色不同的是,情绪紊乱综合征的病人往往难以控制情绪的表达分寸,甚至经常一人分饰多角,让公司同事摸不着头晕脑,更易“污染”周围的办公环境,进入自我感情的无限消费中。

 

病因分析:主要是由于过于注重职场参照物的重要性,这类症状病人有爱比较、爱衡量的不良习惯,对自我认识过于主观,一旦遇到困难,便会认定是因同事不良竞争手段、领导的权力滥用等外界因素导致。耐压能力极弱,从而导致情绪出口的喷涌式爆发。他们所认为的吐露“心声”,其实是负能量宣泄。

 

主治医生建议:凡事儿都要有规矩,职场有时往往很难做到绝对公平,更难以事事以能力量化职员,上下级、甲乙方的配合竞争就是规矩,掌握职场的行走规律,学会隐忍,才能浇灭试试可能爆发情绪气焰。


微信@恐惧症

 

病人症状:这类患者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虽然对于“@”极度恐惧,但却总也改不掉手机不离眼和手的毛病。临床证明,此症状多发于甲乙方对接、上下级传达的场景当中,且患病程度尤为严重,甚至影响到个人精神状态和日常作息行为,更有甚者,会出现凌晨3点惊醒,发现没人“@”他,而精神极度兴奋,导致失眠等失常行为。

 

病因分析:微信@恐惧症的患病人群现在正急速上升,临床专家分析认为,90后手机不离手的原因已从娱乐社交性质转变为工作对接性质。此症状有两个阶段,初级阶段,由于工作年限较少而导致对“@”的直接恐惧,即责任承担能力和工作的自觉性较差导致;工作年限较长的患者,则是由于对“@”的存在隐形恐惧,面对突然@你的上百个群,内心的恐惧俨然演变成焦躁不安和泄愤,直接导致工作情绪的爆发。

 

主治医生建议:没有@的工作群,就是一个要面临解散的群,没有业务的工作当然也就没有了赚钱的可能。话糙理不糙,要调整正确的心态看待每一个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的“@”。不是说每一个工作群消息都要被同意,而是职场人需要有重要的特指就是——判断力。“@”都不能被忽视,但每一个“@”都有被拒绝的权力,你们要做到具体工作业务具体分析,在群里给出最正确的工作态度。

 

职场人在岗位会经历不同阶段:实习生,因为“未知”促使了惯性恐惧的产生;执行岗位,更有着无数次迷茫焦虑后的被认可和被推翻;中层管理,面对职场也因无法保证成熟工作经验后达到出处滴水不漏的效果。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