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评鉴测评

“很多HR,离人力资源管理太远了” | 专访500强央企前HR刘倩女士

2019-08-16 5582 20 0 0 来源: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本文是《GHR星访谈》专访的第14位专家。


封面人物:500强央企前HR,前上海某高校管理学教师刘倩女士

采访人:GHR编辑部Julie

(本文以刘倩女士为第一人称叙述)

我是80后。

从上学到工作再到定居,辗转过烟台、北京、上海、武汉四座城市。

200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先在上海一所高校做教师,后来因故来到湖北武汉定居。

不论是地域还是工作,跨度都挺大,因为天生性子里就有很多不安分。

工作十几年,对目前的状态还算满意。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我的故事。


责任感

是我掌控人生的法宝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孩子比较多。

上面两个姐姐,底下一个弟弟,排行老三。

当时农村流行的观念是:

女孩子早晚要嫁人,读那么多书干嘛。

两个姐姐学习成绩一般,念到中专就参加工作了。

我从小就主动把“好好学习”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因为觉得:

作为学生,就应该成绩好,这样家人也能因此开心一点。

所以我一直努力读书,学生时代算是没有留下遗憾。

在我的人生字典里,这是最早关于“责任”这两个字的实践体验。

毕业后,这也被我用在了工作中。

不管什么岗位,是否真正喜欢,我都会努力做到最好,绝不会甩锅。

有了家庭后,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仍然抽出时间来陪家人和孩子。

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精心选择的结果。

可以说:

“责任感”是我掌握人生的法宝。

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逃离,将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你就能够按照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想要人前风光

就得人后吃苦

 

为成长付出代价,也许是最大的公平。

本科毕业后,我想好了,要进入高校。

因为受家里影响,对体制内的工作比较感兴趣,没想过要在企业里工作。

于是决定考研。

当时有一位要好的师姐在人大读研,所以给自己也订了一个目标:

考人大!

最后如愿以偿,但其中艰辛只有自己知晓。

研究生毕业后,我第一份工作是高校教师。

当时要上一门《法律基础》课。

由于自己本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读的是行政管理,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法学,担心讲不好。

为了上好这门课,两个暑假没有出去玩,和男朋友(现已升级为老公)整天在同济大学图书馆上自习,准备司法考试。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时确实下了功夫。

虽然最终没有通过考试,但培养起的法学思维令我终生受益;

同时,对于法律的理解与未学习之前也有了很大进步。

后来,学生很喜欢我的课程,我自己也非常开心。

那一刻,真心体会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经常对学生说:

优秀是一种习惯。

所以作为教师,就要身体力行,给他们做榜样。

这是我对工作的态度,也是对命运的态度。 

两年后,我放弃升职机会,来到武汉。

从高校进入企业,过去的经验清零。

在部门内,作为新人,我每天都要做很多事,下班后经常累到一句话都不想说。

我想,绝不能这样下去,必须找到正确的节奏和方法。

所以接下来,面对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我都会做记录,各个难点也会复盘,对流程也会进行梳理。

死磕了一段时间,找到了方法,突然之间就感觉开悟了,接下来的工作就很顺利。

人生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旅程。

早早想通这一点,就不会过得拧巴。


找到人生标杆

很有必要

 

在央企做了将近十年的HR,目前刚刚被调到产品部。

很多朋友纷纷说,都已经做了十年了,现在放弃多可惜。

当年,我离开高校进入企业时,他们也是这么说的。

可对于我,并不是这样。

我本身不喜欢单调的生活,有新的机会,并不介意去尝试。

就像我到现在已经换了这么多城市,退休后还准备再换一个。

人生有限,增加丰富感,对我来说很重要。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态和成长需求,所以我挺乐意去接一些看起来很难的工作。

同时,我会为自己寻找榜样,寻找标杆,努力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人和人之间讲究缘分和直觉。

有的人,你和对方一聊天,就会觉得很投缘,或者他做某件事,刚好就是你所喜欢的方式。

我之前工作学校的副院长,就是这样的人,也是这么多年来唯一一个对我影响非常深刻的人。

工作第三年,副院长把我由教师岗借调到人事处做处长助理。

后来我接管了人事处,和他的接触开始多起来。

那时候,他会在晚上九点给你打电话,谈工作,谈他对学校的规划。

我以前很讨厌领导下班找我。

但在那一刻似乎被点燃了,内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

想要跟着他大干一场。

他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老院长:

非常具有说服力,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要做什么,需要你做什么;

对待任何事情思路都特别清晰,很有条理性,就是那种真正能影响别人的人。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是我的标杆,是我前进的榜样和动力。

后来我再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了。

虽然之前教《管理学基础》,但接近他,才了解了真实的管理者。



很多HR

离人力资源管理太远了

 

毕业这么多年,我还记得当时上《人力资源管理》课时,导师分享了一个他给某航空公司做咨询的案例。

对方的问题是:

飞机维修人员对现有的薪酬制度不满意,近期工作明显有所懈怠。

维修人员的工作很重要,有一点粗心,都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人力成本总额没法变动,航空公司因此很头疼。

最终导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降低空姐的薪资,补给维修人员。

他的理由是:

空姐的工作,技术含量较低,薪资整体上算是很高的。

即使降低一些,也不算少;

即使离职,可供选择的人员也很多。

但飞机维修人员,工作技术含量高,高级技术人员本来就少,一旦他们带着怨气工作,后果不堪设想。

我一直记得这个案例。

以前一直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传统六模块:

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员工关系、人力资源规划。

正式工作了,才真正意识到:

人力资源管理被拆解为六大模块,只是为了方便学习和推广;

在工作中也这么认为的话,只会在无形中,离人力资源越来越远。

做事务性工作,真的不是人力资源管理。

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其实是:

基于企业核心理念,宏观系统地进行利益分配或权衡。

如果把人力资源进行工具化管理,那么会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本意和层次。

进入央企的人力资源部后,明显感觉到:

与民企、私企存在着很大不同。

在这里,人力资源工作并不是集中在人力资源一个部门里,而是被拆解为不同部门的职责,如工会、科研管理部等;

同时,由于政策性很强,在部门设置、工作流程等方面,也往往是服从上级单位的统一管理,自主性比较小,但也不是没有机会。

因为体制原因,很少能及时落实一些新举措,但是好在现在国企、央企也慢慢开始改革了。

尽管在央企工作,但我一直关注着优秀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过一些建议。

刚开始很难推行开来,现在有一部分已经被采纳,且以局制度的名义落地执行,这令我既失落又自豪。

当然了,完全照搬优秀民企的人才管理模式肯定行不通。

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思考并不断改进,才是最务实的做法!



不做HR

也要学好这两门课

 

很多大学生在工作前,对劳动法都没有什么概念,我也是。

后来工作后,经常和员工签合同,才发现:

很多人连最基本的法律意识都没有。

比如签多长合同,试用期多久等,更别提社保、公积金相关的了。

还有的人,工作好几年了,连合同都没有签,自己也不关心。

虽然看起来工资好像一分钱也没有少,但在无形中,已经丧失了很多权利。

所以,有点基本的劳动法常识很有必要,起码可以在关键时候保护自己。

提到管理学,很多人觉得,管理学就是用来管别人的,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经常说:

思维决定出路。

但思路并不能凭空而来,而是渗透在各个学科中。

学习管理学,了解一些基本的理论思路。

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管理者,明白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

也能管理别人,更能定位自身角色,约束自身行为。

比如,你了解管理学,就会知道:

有时候,并不是管理者故意要去做坏人,而因为那是他的职责;

他不那样做,对你讲了人情,破坏了规则,反而会造成更大伤害。

 

很多人在职场中遇到一些事,总会从个人情绪的角度出发,考虑对自己的影响,自己的利益损失。

如果有一定的管理思维,就会知道那只是领导的职责,对事不对人,并没有专门针对你;

同时,作为被管理对象,作为一个下属,你就会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 

一定要明白:

你服从的是职位,不是领导这个人。

这样,在工作配合和沟通上,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心理纠结。

这听起来很空,但对思维的影响,非常重要。

有了这些认识,哪怕你现在只是一个普通员工。

也可以去观察领导:

看他们是怎么开展工作的?

哪些工作职责履行得比较好?

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这对自己在无形中,也是一种锻炼和学习。

我经历过很多领导,有些在某一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好。

但如果能全面系统地学习下管理学,相信在管理方式、方法和技巧上都会有进一步提升。

 


坚持写作

让我更加通透


我觉得:

每个人都应该坚持写作。

走上写作这条路,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高考时,我语文接近130分,但当时没有意识到这是优势。

后来初中老师问我,你为什么不读中文?

我才发觉,原来在老师心目中我语文还不错。

后来,读研时,写了一篇文章,导师看完之后说,你这篇完全可以投稿。

那是我第二次觉得,难道自己写的东西还不错?

人有时需要通过别人的反馈,才能认识自己。

有小孩后,家庭、工作需兼顾,偶尔很烦,只能等孩子睡着后,才能看看书解解闷。

后来,她慢慢长大了,发脾气,怕挫折,我不知道怎么去引导她,就查资料,写下自己对亲子教育的思考,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

这是我写作的初衷。

后来,发现自己对管理学一直很有兴趣。

就想,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于是就开始这方面的写作。

 

坚持写作两三年,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

一、我变得更加通透了

通过文字的梳理,可以平复情绪,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会觉得:

其实什么都不是问题。

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也开解了,就像爬到很高的山上一样,下面是房子还是树,自己就会看得很清楚、很透彻。

二、我的思维能力提升了

比如,现实生活中,当你有离职的想法时。

可以通过文字罗列分析:

我是对这个人不满呢?

是对这个工作不满?

还是对这个公司不满?

如果只是因为这个领导,那为什么要让自己损失这么多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可以重要到影响我们的人生。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