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权益变动

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 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 步至“我的"查看。

我知道了

优惠券已放入您的账户中,请在app“ 我的-优惠券”使用

下载APP

手机扫一扫

签到成功

已累计签到 07 天,继续加油吧!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签到失败

非常遗憾!连续签到中断,今日签到将重新累计天数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重新签到

已签到

您今天已经签过到了
去浏览其他内容吧,同样很精彩呢!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额外奖励30积分

我知道了

关注儒思微信订阅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资讯>认可激励

众多大咖分享:新媒体员工的奖惩制度和员工激励该怎么做?

2017-07-18 17043 20 0 0 来源: 来源网络

新媒体员工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必设的岗位,那么对于新媒体员工的考核和激励应该怎么来做呢,尤其是那些新媒体公司是如何对员工进行KPI考核呢?

我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新媒体公司如何制定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您有哪些恨不得早知道10年的管理妙招?

知名的新媒体公司负责人胡辛束,功夫财经,上海头条,昆明街头巷尾,恋上传媒,Autolab,青音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读。

xinmeiti1.jpg

李伟楠

胡辛束 联合创始人

辛里有束基本是全90后的团队配置,我们不打卡,也没有KPI,追求结果导向。奖金跟业绩挂钩,即时反馈,按月发放。我们还有一个“黑豆基金”,大会迟到要交罚款,截止到发稿日期里面有1200块,用来给办公室买零食和作为团建基金。

最后就是我们向罗辑思维团队学习的节操币,现在更名叫“辣宝币”了,每月月初发放三张,送给工作上协作愉快的同事,一张可以兑换100块,下一步准备在小区内试运营,争取让小伙伴们在园区内用辣宝币消费可以打折,算是辛里有束的VIP卡。

在管理方式上,我个人认为,新的是方式,内核还是传统的被反复验证过的套路。

诸丛瑜

功夫财经 执行总裁

关于奖惩制度,激励分小激励和大激励:

1.小激励体现在每天的内容产出效果,原创文章的阅读数、朋友圈转发数和被转载数,根据文章位置的不同制定一个标准, 低于多少不达标,每篇扣200元;超过10w+的非头条爆款我们给予1000块的奖励。其它非内容岗位,也都有基础薪酬+绩效奖金,绩效最低为0,上不封顶。

2.中等激励:功夫财经签约学者的付费课程都会对应一位产品经理,他可以是公司任何岗位的员工。我们相信只有让员工体验各种工作,才能培育“公司代言人”。课程上线前,产品经理会对学者选题、粉丝基础做一个市场预估销量,超过这个销量会有提成。

3.期权激励:为了有效激励核心团队与公司共同奋力发展,在B轮融资前,我们正计划对部分业务骨干与高管实施股权激励。这是任何一家创业公司留住人才几乎“必选”的动作。

关于管理妙招,说几点认识比较深刻的方法论:

1.创业公司一定要建立摒弃“熟人文化”,建立“生人文化”。如果高管和下属称兄道弟,就算犯了点错,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他为什么要叫你“大哥”?只有一个目的:他要特权,想凌驾于所有人之上,不按规则办,在团队里特殊化。结果是,下属犯了错误违反制度,上司抹不开情面不了了之。整个团队上行下效,不拿制度当回事,嬉皮笑脸,团队管理接近失控状态。如果不这样,事情就好办多了,咱们是工作关系,契约合同关系,公事公办,该怎么来就怎么来,拿钱干活,规规矩矩,为什么?因为大哥不在,我得小心点,否则会挨罚,这就是:生人文化。

2.部门主管或总监的“牢骚”拥有惊人破坏力。

3.别慰留“想辞职”的员工。

猫头鹰

上海头条 HRD

我们公司除了运营上海头条的微信公众号之外,还运营有上海地方号、垂直号、漫画号等多个自媒体矩阵,涉及到本地资讯、影视、时尚、读书、情感生活、漫画等领域。这么多不同类型的账号,所配备的人才类型以及运营方式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制定在激励措施上的难度会比较大,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去恒定,再加上新媒体的变化节奏很快,我们其实也是在不断地在探索中,尽量做到以人为本,因号制宜,科学激励,尽量公平。比如:

1.对于初创阶段的小号,以涨粉的多少来激励会更有效;

2.对于成熟大号,一方面可以以10w+阅读为目标。达成,则给予及时的现金奖励;另一方面,可以以月度综合阅读数据划定指标,达成则有月度绩效;

3.还可以设定以时间周期为目标,比如半年内把号做到什么程度,会享有什么样的待遇;

4.很多员工会看中成就感,成就感一方面来自于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来自于被认可。所以在激励的时候,可以多一些仪式感的激励,比如在公众场合给予表彰,表彰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金钱表彰不可,颁发勋章、高层领导在微信群里公开表扬,或者给予团队团建经费等都可以;

5.再有就是公司福利必须跟得上,自媒体人往往都比较辛苦,在公司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公司其实就是员工的第二个家。丰厚的下午茶是必备,因为脑力活动很容易饿;节日福利不能小气,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在自己的同学和朋友面前显得很自豪,另一方面会给员工有归属感;虽然公司都是90后小伙伴,比较年轻,但是员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福利体检、商业医疗保险不能少;公司旅游不能只是有,而且要多。

赵凯

昆明街头巷尾 创始人

现在的求职者还是很敏锐的,在新媒体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下,很多求职者的目标很清晰,就是希望能够入行。就我们公司来说,全是90后,全是冲着自媒体运营来的。所以我们的激励政策,除了一般的薪资激励而外,更重要的成长性的激励。

我们面试的淘汰率比较高,大概是200选1,不需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底,但是一定要有网感,这是最基础的筛选条件。面试到可以试岗的时候,主编会和试岗员工谈一个半年规划和一年规划,就是员工在试岗的时候,就要知道自己半年或者一年之后的水平是什么样子。确定了规划之后,员工试岗结束正式实习,就要给他按照规划,制定工作计划和完成进度表,如果能坚持的员工,一般也能通过实习,而且待遇不错。这就是我们的成长性激励的办法,让员工的每一份坚持与努力都能获得心理和物质上的奖励。

通过2年的的实践,有一件事能够证实我们的方法有效:我们员工跳槽工资相比同行来说都能翻倍,说明员工确实成长而且进步了!

朱广武

恋上传媒 HRD

(旗下有广州吃喝玩乐等自媒体)

员工诉求是多样化的,所以激励员工可以有很多方式,奖惩制度通常是对事后如何赏罚,比如设立优秀员工奖、突出贡献奖、项目成果奖、最佳进步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策划奖等等,方式可以奖钱、奖假期、奖学习机会、给予更大发展空间等等。

xinmeiti.jpg

但毕竟奖惩是滞后的,在这之前,公司需要具备鼓励贡献与创新的文化土壤。没有好的土壤,就算是最好的苗子也不可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创始人是不是愿意提供事业平台?是否愿意投资人才?是否愿意分享事业成果?如果不是,就什么也谈不上。如何建立鼓励贡献与创新的文化土壤?我认为可以有这3种方式:

1.充分授权

不要让员工觉得做什么事情都要走流程走审批,起个标题也要审批,团队出去聚个餐也要审批,执行个方案还要压缩预算,好像出点问题花点钱都要死一样,管理者控制太多顾虑太多,最终就是员工不会为了结果负责,反正都是你说了算,也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员工只不过是执行而已,这样的文化根本谈不上鼓励贡献,员工也不会积极付出;

2.试错空间

不要随意否定和打击员工的想法和方案,老板或管理者总以为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才是对的,就永远不要指望员工会为了公司搞创新。为员工的想法和方案提供充分的试错空间,设立试点或项目孵化,组织投入设定封顶,员工付出设定底线,做好风险管控,跑出来就是双赢,就算失败了也能够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3.内部创投

投资人才内部创业,老板就是投资人,员工就是创业者,有好的项目,当然要投,10个项目跑出来1个,也是双赢。

赵奕

AutoLab 创始人

我们的奖励制度依据一些数据来看,并非依据主编的主观判断,比如,我们会综合一个稿件在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客户端、一点资讯等平台上的阅读表现。

激励编辑的方式,就是把每篇稿件的阅读量公布出来,让作者真实感受到优秀稿件的与众不同;同时,我们也鼓励作者去回答粉丝的提问,与粉丝互动,甚至把他们组织起来,到线下进行交流,通过和粉丝的深入接触,让作者感受到粉丝的热情,知道他们是在为多少人负责,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Stefanie

青音 HRD

“慈不掌兵、恩威并重”,这是我在团队管理中信奉的“八字箴言”。

首先,我认为KPI只是员工完成工作的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调动员工的成就感。因为KPI是被动的,成就感、荣誉感却是主动的。如果员工仅仅是被动完成数据而无成就感,是无法生产出优质内容,更无法为团队带来活力。

其次,榜样效应是巨大的,这可以促成团队内部的良性竞争并快速高效地激发士气。赞美和肯定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能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因此,我会以公开赞扬、物质奖励的方式树立榜样以此激励员工。

第三,有效授权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巧。在给出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后授权给员工,这让员工产生被信任感,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会得到激发,也有利于员工成长。

第四,奖惩分明,宽容和怀柔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惩罚恰恰是一种反面的激励。其作用不仅在于惩戒当事人,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员工引以为戒。通过适度的外在压力使员工产生趋避意识。

最后,是必须保持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热情、培养团队意识有着特别的作用。可以说,沟通之于管理者,如同水之于游鱼,大气之于飞鸟。

当然,以上的回答都是这些新媒体公司负责人的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至于是否适用于自己公司的新媒体员工考核激励,各位HR亲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

  赞  |  0       收藏  |  0
发表

0 评论

展开查看剩余评论